首页 | 数字报纸 | 安吉新闻 | 即时新闻 | 外地媒体看安吉 | 新闻专题 | 网络发言人 | 安吉论坛
 
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将以危险驾驶罪入刑。昨日,记者从最高检获悉,针对《刑法修正案(八)》5月1日实施,最高检、最高法发布.........〖详细内容
专家表示,刑法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作出刑事处罚规定后,不需要再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人实行拘留处罚,因此,应该删去.........〖详细内容
■相关报道 更多>>
·喝了一瓶啤酒 罚了一千块钱
·醉驾入刑新规威慑力巨大 首日义乌醉驾率降至1/500
·醉驾吊销驾照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下月起施行
·5月1日起醉驾将禁驾5年 最高半年拘役处罚
·醉驾入刑首日广州深圳6名酒驾者被刑拘
·杭州查获“醉驾入刑”第一人 将予拘役处罚
·醉驾入刑首日 各地刑拘多名涉嫌醉酒司机
·血检仍超标 成都“醉驾入刑第一人”很后悔
·醉驾入刑首日 广州一人酒后驾驶被刑拘
·我国拟修法规定醉驾吊销驾照 5年内禁重考
 
·处罚新规  
醉酒驾车
驾驶非营运机动车: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后,除直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营运机动车: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驾车
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
再次饮酒驾车
驾驶非营运机动车:
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营运机动车:
处以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酒后驾驶的危害
触觉能力降低
由于酒精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饮酒后踩制动踏板时软弱无力,方向盘掌握不稳,车辆易失控,这时,驾驶人踩刹车已慢了1至2秒。而车辆时速60公里时…[详细]
视觉能力变差
饮酒首先使驾驶人感觉能力降低,尤其色彩感觉和视觉能力降低。人获取外界信息有80%靠视觉,驾驶人对车内外感知也不例外。因此,驾驶人饮酒后色彩感觉能力降低…[详细]
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详细]
心态不正常,身心易疲劳,注意力降低
在酒精的刺激下,驾驶人酒后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明显迟钝,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酒精对脑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详细]
·酒驾的相关常识
酒精对人体有三个作用阶段
行为阶段,当人少量饮酒后会兴奋,驾车表现为开快车、开英雄车;
抑制阶段,驾车表现为易犯困嗜睡,酒桌上很好,开车就犯困想睡觉;
昏迷阶段…[详细]
饮酒多少会达到酒驾醉驾标准
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毫克相当于1杯啤酒;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80毫克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两瓶啤酒;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00毫克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3瓶啤酒…[详细]
酒精在身体内如何吸收代谢
酒在人体内氧化和排泄速度缓慢。饮酒后,酒精一般在两个半小时内就会被胃、肠道完全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酒精再进入肝脏、肾脏等代谢,一时代谢不了就进入脑部…[详细]
酒后多长时间酒精可完全散发
酒后多长时间能驾车或喝多少酒能驾车有两个条件:一是人体差异,有的人对酒精吸收快挥发也快,有的人则相反;二是含有酒精饮料也有差异。因这两个差异不能界定喝酒后多长时间才可驾车…[详细]
·各国酒驾处罚一览
·美 国
酒后驾车一经查实即逮捕,并进入个人档案。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0.1%,则以醉酒驾车论处。有的洲甚至将醉酒驾车视为“蓄意谋杀”定罪。
·英 国
酗酒开车的初犯驾驶员,吊销驾照一年;在10年内重犯者吊销驾照3年,另罚款1000英镑。酒后开车发生事故者将终身禁驾。
·新加坡
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长达6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一年,并处罚金3000至10000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30000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
·日 本
酒驾判刑3年以下,罚金合人民币3.5万元。醉驾判刑5年以下,罚金合人民币7万元。
·加拿大
凡酒后驾车者罚款1470美元,监禁6个月;造成人身伤害者监禁10年,造成他人死亡的监禁14年。
·德 国
即使没有造成伤害,只要被查到酒后驾车就会至少禁驾9个月,并处一年以下徒刑或者罚款。如果重蹈覆辙,则处罚随次数的增加而升级,最高可至终身禁驾。
·法 国
即使司机只是处于轻微醉酒状态,驾驶证也会被注销,并缴纳相当于1000美元的罚款。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
·俄罗斯
驾驶员最多饮酒量不能超过一杯啤酒,否则将取消一到三年的驾驶资格,更严重的将被吊销执照。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