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专题汇总 > 生态道德课第三季

《生态道德课》第三季《博物山水间》--昌硕故居

    穿村而过的小溪叫鲤鱼河,总长200多米,弯弯曲曲穿过整个村庄。顺着鲤鱼河,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志愿者们开始了一天的寻访。

  “那儿,吴昌硕故居。”寻访多日,朱赜奇已经摸索到了一些规律,看到立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便对众人说道。

  吴昌硕故居是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现存的故居经过历年修复和完善,已经还原了其中的东侧厅、院落、状元桥等。

  在四合院,一块块用木质方框陈列起来的石碑吸引了志愿者。石碑大大小小共九块,有些碑文因时间久远已经模糊不清,但大部分碑文仍依稀可见。碑文字体不同,字迹却都一样的隽美潇洒。“这些墓碑都与吴昌硕祖上的名人有关。” 王季平介绍说,吴氏家族从南宋时期迁居到鄣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吴昌硕第十一世叔祖吴麟曾官至山东提邢按察副使,死后,当时的文学家书法家文征明还为其撰写墓志铭。“就是这块石碑。”王季平指着一块黑色石碑说道。碑文细细密密,仔细靠近,仍可辨认其中文征明的署名。

  也许是吴氏家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熏陶,吴昌硕从小便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院子的另一头就是昌硕艺术碑廊,吴昌硕数十幅吟咏家乡的诗书画印镌刻其壁。“我们是竹乡,这是他所画的竹子,十分苍劲有力”、“这是大师在扇面上题的诗”……在王季平的介绍下,一路游览下来,看到大师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朱赜奇忍不住发问:“吴昌硕大师最擅长的是什么?”

  “吴昌硕从小就喜欢篆刻,一生中最早接触的艺术也是从篆刻开始的。”王季平说,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吴昌硕14岁就开始学习篆刻,还因篆刻曾被称为“乡阿姐”。

  “因为他经常躲在阁楼练习篆刻不下楼,像不出门的大家闺秀,因此有了这一称号。”王季平介绍说,吴昌硕对篆刻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他撰写的文章中曾有记载,说他晚上篆刻完感觉天冷,一拢手,就发现天色已经泛白。他篆刻了一整个晚上,却浑然不觉。

  “就是在这儿,他还因为篆刻割破了手指,后来化脓,烂掉了一节关节。”说话间,王季平带领着大家来到了吴昌硕小时候篆刻的阁楼。

  这间书房兼卧室的小房间并不大,只有十平米左右,即使在白天,里面的光线仍有些灰暗,但是靠近书桌的地方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户,成了房间里最亮堂的地方。

  书桌上,摆放着几块古砖和一只自制的笔架。“他从小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离城镇不是很近,买不到印石,他就在古墓上、老房子里拣一片古砖刻印。”王季平介绍说,在吴昌硕的眼里,古砖不仅可以刻印,也是练习书法的好工具,用笔蘸上水后,古砖就像一张磨不破的纸,可以反复练习。

  在昏暗的小屋,听着王季平的描述,就好似看到了一个手执刻刀的青年,在阁楼窗户边的书桌上,不知日夜地练习着篆刻,哪怕手指割破,哪怕窗外喧闹,他只一心专注于手中刻刀和古砖上的字迹。

  如此专注的模样,在铜制的吴氏家谱找不到时,同样也出现在了吴氏家谱重修之时。在至今保留下来的修谱大屋,吴昌硕完善了吴氏家谱,为吴氏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