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故鄣历史

散落于民间的旧时工艺

 

 

 
 
 

 

  说到女人,首饰是一定不会缺少的东西,如今的女人如此,旧时的女人亦如此。旧时,一张梳妆台、一柄玉簪、一副银手镯便是女人一辈子的陪嫁之物。

  如今不少人的家中,也总能淘出一两件当年祖辈们留下的陪嫁首饰——老旧的有些质感,有些高贵也有些脱俗,有些孤冷有些清高。虽然这些旧时的首饰已经被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湮没,但是每一件首饰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们的故事。那些从旧时走来的首饰,镌刻着当年历史的记忆,静伫于梳妆台内,埋藏的是一段旧时光。旧时的首饰或含蓄或张扬,或清新或脱俗,顾盼生姿,一如她们曾经的主人——那曾经美好的泛黄的旧时光。

  打开一张旧时的梳妆台,牵起一段旧时的回忆,这些散落于民间的旧时工艺虽比不上如今工业时代整齐划一的器械工艺,却无处不透露着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樟木梳妆台:雕刻着张生和崔莺莺

  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梳妆打扮一直是女性开始一天生活的前奏,不过旧时期的美容美发行业远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造型也不像现在那么千变万化,因而,在梳妆台前看着妆镜中的容颜,一遍又一遍地梳理头发,一遍又一遍地更换首饰、发簪,就成了每一位古代女子每天必做的功课了。而一个精致的梳妆台也会让女性的万种风情从中挥发出来,它记录着一位女子一生岁月的流逝、年华的更改。

  据村民汤大伯介绍,他家的这个梳妆台,曾是老母亲陪嫁的嫁妆,“母亲要是还活着,今年也有90岁了,当时母亲的娘家也是个大户人家,梳妆台可是家里一个必不可少的家具,这个梳妆台估计应该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吧。”

  如今的这个梳妆台,早与它的主人分离多年,后辈们的生活也都与往日不同,农村的妇女都拿起工具出门劳动了,这个破旧的梳妆台在小屋的墙角边一待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家里人也慢慢忘记了它的存在,台面上落下的灰尘也有好些年头没人擦拭了。曾经重要的配件——镜子,如今也早已不知去向,几个放置首饰的小抽屉里早已是空空如也。

  不过仔细观察这个梳妆台,不难发现,浑身上下的多处雕花显示了这在当时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梳妆台,这似乎也与它主人的出生有很大的关系,在台面的左右两侧,还雕刻着两位西厢记的男女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寓意一对新人的爱情能够幸福美满。而当时在台前梳妆打扮的女主人,是否也会时常憧憬自己能有一段唯美的爱情呢?

  记者带着梳妆台的照片走访了县内几个古董行家,在行家眼里,这张梳妆台应是处于旧时大户人家家庭。梳妆台虽不是用上等的红木制成,但却是由香樟木制成,这样的工艺在旧时也算得上精致。“我看这雕工属于苏州地区的工艺,这种工艺正是当时江浙地区流行的。苏州地区的雕工不同于广州地区的雕工,工艺品大多能很直观地反映出江南水乡的生活。”行家说。

  纯银手镯:历史已无从追溯

  虽然在现在看来,银手镯并不算什么稀奇的首饰,可在市民安小姐心里,这对陪伴她24年的纯银手镯却比任何首饰都珍贵,并不是它们的制作工艺有多精致,而是因为它们是由外曾祖母经过代代相传后才到了自己的手里。

  安小姐小心地从首饰包里拿出手镯,记者看到,因为许久不戴,手镯的表面已经开始氧化变灰,不过,在安小姐擦拭一番后,手镯又渐渐恢复了本身的亮度。"听妈妈说,这对手镯还是我的外曾祖母送给我外婆的,外婆一直珍藏在身边,等到妈妈结婚前几天,外婆拿出了手镯又将它们转送给了妈妈,再后来我出生了,妈妈请人将手镯稍微改小了些,就戴在了我的手上,一直戴到5岁。"安小姐说,之后因为手腕变粗了,手镯偶尔还会夹到肉,无奈只能摘下了它。

  记者注意到,尽管这对纯银手镯已经年代久远,但就现在来看,款式并没有过时。手镯整体呈扁圆形,圆面的一端雕刻着类似于叶片状的图案,另一端则是可以调节松紧的接口,细看手镯的内部,依稀可以看见"寳银"的字样。追溯手镯的历史,安小姐表示她也无从"考证",因为知情的外婆已不在人世,她只知道这是从外曾祖母开始代代传下来的,连自己的妈妈都不太清楚这对手镯背后的故事。

  安小姐说,小时候看着身边的姐妹都只戴一只手镯或者有的干脆什么都没戴,而自己却戴着一对,觉得特别神气,"我可要一直好好保存着,以后再留给我的孩子戴,现买的首饰总比不上这个珍贵。"安小姐笑着说。

  珊瑚簪子:千年红珊瑚泛着当年的光泽

  不少爱看古装剧的女孩子都会注意到剧中女子头上的簪子,那些簪子大多精美绝伦、色彩艳丽。然而现实中的簪子并不似电视剧中那边纷繁复杂,市民潘小姐家中也收藏着一枚簪子,但它并不花哨,甚至有些古朴。

  潘小姐手中的簪子细长而简单,没有多余的花纹,全身朱红色,簪子头部尖细,尾部略比簪子本体粗大,被刻意修成了螺旋纹。岁月似乎在簪子上留下的痕迹不多,朱红色的簪子上没有留下刻痕和细纹,依然泛着当年的光泽。

  “外婆将簪子交给我妈后,她大多是拿簪子来给头发分路子,后来我妈把簪子交给了我,偶尔盘头发时我便拿它来做装饰。”潘小姐说,簪子是她外婆留下的遗物,潘小姐的外婆出生于解放前,那时的女子多爱使用簪子。富贵人家用金银玉石制成簪子,贫穷人家则用骨质。那时候,就算再普通的人家嫁闺女,陪嫁里都不会少了一根制作精巧的簪子。“这柄簪子外婆非常珍惜,用了一辈子也没有坏也没搞丢。”

  “外婆生前也没怎么提到过这是什么材质的,我和我妈至今也只是猜测,我妈觉得这簪子是玉做的,我看像是象牙做的。”潘小姐很珍惜外祖母留下的遗物,却不清楚簪子究竟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带着潘小姐的簪子,记者多方求证,不少专家告诉记者,潘小姐的簪子是一柄清朝时期的骨质簪,材料是千年红珊瑚。专家说,在那时人们总是习惯将这种簪子称之为“骨头簪子”。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