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6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杨晴
午后阳光晒进小院,树荫底下一位老人正拨弄着一个布艺龙头,旁边坐着两位学艺的徒弟,专心致志地跟着老人摆弄。“板凳龙源于长隆村,只可惜到我这一代会的人不多了。”老人说道。
老人名叫刘仁生,是天子湖镇长隆村的村民,已有95岁的高龄,是长隆村板凳龙的传承人。“我算是板凳龙的第四代传人,祖辈们留下的民间艺术不能失传。现在村里有人愿意跟我学,我就教。”刘仁生指着板凳龙告诉记者。
听着刘仁生爷爷的“唠叨”,走进老人的家中,环顾这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除了两把老旧的木椅和有些开裂的木桌,没有任何家具,只是颜料盘、竹条堆满了一桌。
“10多岁开始,我就跟在大人后头,挂龙须、镶牙齿、贴眉毛、戴口珠、挂红灯、插彩旗…… ”刘仁生爷爷的牙齿已经差不多掉完了,说话时有点漏风,他轻轻地拿出了绘画样纸,粗糙的手抖了抖,“看,就是这样的!”
“长隆村的板凳龙是太祖辈从台州带来的,到现在差不多有200多年。那时候祖辈移民来安吉,到了冬天庄稼都收割完,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想着舞板凳龙作为消遣。春节舞龙灯,意味着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和谐平安。长隆村的龙灯是每户一板灯,一条龙有22节,长约35米,每一节两个人,一支舞龙队由50个人组成。”刘仁生的侄子介绍道,板凳龙舞动作协调,凳凳相随,时起时落,或摇头摆尾,或左右翻腾,队形变化多样,横队、纵队、圆圈、重叠、交叉,合起来是一条威武的巨龙,分开又单独幻化成一条条游走的小龙,形式非常丰富。
“现在会制作的人少了!”刘仁生轻掸着龙头上的一点浮土,有些落寞,“瞧见那堆颜料了吗?都是当年一起画画的老伙伴留给我的,他们很多都已经走了。”
“长隆村的板凳龙在解放前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演出,1985年,村里认为这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将我叔叔请出来继续演绎板凳龙。”刘爷爷的侄子告诉记者,当初刘仁生就是凭借自己的记忆重新将龙头的模型画出来。
如今,刘仁生老人虽有95岁的高龄,但他依旧热爱板凳龙,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板凳龙可以代代相传下去,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和平。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