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报纸 | 安吉新闻 | 即时新闻 | 外地媒体看安吉 | 新闻专题 | 网络发言人 | 安吉论坛
  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跨行业,综合性的民营企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9月,注册资金为5000万人民币,现有员工500余人,下属5家子公司,现有资产总额2亿元。主要经营范围:高科技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职业技能培训,酒店管理,商务信息咨询,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其中下属景区中南百草原是集高科技农业开发、休闲观光、教育实践、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省农业龙头企业。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70万人次,年销售额5000万元。
  日前,中国旅游协会授予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称号。全省获得这一荣誉的也只有2家。这标志着百草原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全国样板,让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更给力。
  十年前,由于把握住当代旅游内涵和未来趋势,先知先觉地将片片平淡无奇的竹林、松杉林和苗木林整合成都市人向往的牧歌田园,百草原生态农业园区成为安吉休闲农业的一大亮点。
  十年发展提升中,以“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为目标,百草原又把自然、农耕文化和休闲旅游元素融入农业产业,成功探索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互促共融新业态,率先走出一条“农旅双链”的新路子。
  而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初展芒角后,百草原又在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争创国家5星级景区,打造长三角最具实力的旅游综合体。
  十年历程,百草原作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应该当之无愧。但百草原没有停留在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上,百草原还要继续成为美丽乡村经营的探路者,在全县上下全力推动美丽乡村经营的背景下,中南百草原的历程与成就或许会给致力于美丽乡村经营的同仁一点启迪。
  盛夏之际,一个让安吉旅游业人士称奇的消息在中南百草原传出。
  今年1到7月,该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72万,预计到年底突破100万大关,有望首度进入“百万游客景区”行列。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旅游现象。一个建造在丘陵和荒滩上的农业园区,一个以“貌不惊人”的原生态景点相互串联而成的旅游景区,缘何让百万旅游大军趋之若鹜地涌入?
图为:水稻高产区
图为:生态高山白茶
■百万游客时代的到来
  这是一张上扬的游客曲线图。基底是生态立县,主线是农业旅游。
  2004年,抓住生态旅游业在中国进入“蜜月期”这一机遇,以真山秀山为实景的安吉中南百草原一身苍翠地亮相三官。
  开园伊始,这片农业休闲旅游处女地便点燃了一波波长三角游客好奇的目光。
  第一年,3万多游客初识百草原。
  第二年,游客停留在11万人。以后,百草原如一位发挥稳定的长跑选手,保持每年10万的游客增量。到了2010年,尽管门票价格从68元涨至80元,但旅游人次依旧达到68万,创下开园以来新高。
  今年,浙江·湖州国际生态(乡村)旅游推介活动再度提升景区热度,百草原游客量一路小跑,仅“五一”三天小长假,就创下4.8万人次的历史新高。
  “截至7月底,我们的旅游人次已经超出去年全年的游客量,门票收入1500万元,旅游收入3200万元,同比增长30%、60%、40%。预计年底前达到100万旅游人次,超出去年全年40多万。”安吉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世豪说...【详细内容>>
■百万游客意味着什么
  “百万游客时代的到来说明,以农业为基,做植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体育与旅游结合的休闲旅游文章,我们成功了。”崔世豪说。
  县旅委市场科负责人说,安吉收门票的景区景点有20多个,如果百草原游客能率先过百万,在全县、全市都是首家。不仅奠定了百草原在长三角旅游舞台的地位,也意味着安吉景区在做大做强中形成了旅游品牌效应。
  根据浙江省旅游协会的统计,百草原凭借去年68万的旅游人次、2000万的门票收入、4000万的旅游收入等硬指标,首次跻身全省景区第12位,向全省景区第一方阵挺进。100万游客的到来,让百草原景区由长三角知名品牌向全国品牌冲刺更添信心。
  100万游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崔世豪坦言,美丽乡村的磁铁效应正在散发,百万旅游大军的涌入,说明大景区和美丽乡村互促共赢的局面已经形成...【详细内容>>
  景区不论大小,第一条腿是基础建设。
  第二条腿是市场营销,而营销几乎是安吉所有景区景点的短腿。
  做一条朝反方向游的鱼,做旅游营销的“航空母舰”,是崔世豪给百草原开出的“药方”。凭着这样的理念,营销力度最大、营销方式最多、营销效果最好的“百草原战略”浮出水面。
图为:淡竹林鸟瞰
图为:农业示范园小道
图为:桑树林
■再省不能省营销的钱
  2004年5月1日,刚刚问世的百草原还来不及“热身”,就做了一件让旅游业人士咂舌的事:投下260万元,承办国际旅游小姐大赛。
  一个是毫不出名的农村小景区,一个是全球关注的国际性赛事,如此的大胆之举,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胸有成竹闯市场?
  回忆当初,崔世豪说,当年的门票收入是193万元,我们没有收回成本,反而亏损67万元。“赔了,但也赚了。”
  崔世豪说到的赚了,是指“2004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在安吉中南百草原举行”这一报道被国内外70家媒体转载,百草原等于免费做了一次“全球广告”。更重要的是,随着活动的推进,由竹乡大自然的清丽、安吉白茶文化的芬芳、竹林山水的翠雅汇聚而成的安吉之美,也通过电视镜头和宣传图片四处传播。
  承办国际旅游小姐大赛的后续效应不小。2004年5月1日到2005年5月1日,短短一年间,百草原接待旅游人次11万,其中不少游客是看了电视、报纸报道慕名而来的。
  就是这一砸重金探路之举,让百草原尝到了营销的甜头。崔世豪说,安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点星罗棋布...【详细内容>>
■创造自己的营销模式
  前几天,杭州市民唐智秀带着8岁的女儿在杭州吴山广场坐上巴士。“8点开出,9点多就到安吉百草原了。游百草原像游西湖一样方便。”唐智秀告诉记者。
  唐智秀的方便来自百草原开通的旅游直通车。为吸引长三角普通家庭市民到百草原观光游玩,百草原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江苏等地开通了20多条便捷线路。当地市民只要到指定地点乘车,便可直达景区。
  “我们每年投入500万元资金,开拓以长三角为核心,连通苏、锡、常,辐射甘肃、福建、安徽、广东等省际板块的旅游市场,目前已形成包括旅游专线在内的驻点营销、网络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组成的立体营销格局。”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芳告诉记者。
  驻点营销,打专业战役。周祥宝是百草原一名普通的营销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周祥宝主攻杭州市场的旅行社、社区、单位,每年签回200万元“大单”。“和周祥宝一样,目前百草原形成了一支由32人组成的庞大驻点营销队伍...【详细内容>>
■营销百草原,也营销安吉
  立体营销为百草原带来了滚滚客源。但意义不仅在此。安吉竹缘旅行社与百草原合作多年,每年带往景区的游客超过万人。竹缘旅行社老总沈美均说,百草原的深度营销,也构建了景区和安吉众多旅行社双赢的架构。
  上海安达国际旅行社每年发往安吉的游客至少有1万多人,副总经理肖美丽认为,百草原多年来的营销,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美丽乡村安吉有个百草原。百草原营销的不仅仅是百草原,更是在营销安吉。
  县旅委负责人表示,百草原每年的营销投入,其实也是安吉在营销上的投入。在市场营销的初期,旅游企业走在了营销的最前沿。现在的安吉每年也在做区域旅游品牌的推介,但唱主角的还是旅游企业...【详细内容>>
  景区的发展和壮大,一定会给周边带来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百草原8年滚动投入,给周边村庄带来的效益更加直接。解析这个话题,一种民生“反哺效益”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图为:野生蕨菜林
图为:三管杨梅
■赚钱就在家门口
  2004年起,三官村村民余志平带着附近村庄20多人承接百草原景区的工程项目,一年下来工资收入50多万元。
  50多岁的安城村民陈国庆跟着余志平做泥工。以前做一天赚50元,现在工资涨到了120元,活基本不断,一年赚个4万多元不成问题。今年陈国庆家盖起了小洋楼,讨进了儿媳妇。
  余志平说,往年工程队东奔西跑找项目,现在我们靠着百草原这座“金山银山”,不用出村就能赚大钱。
  一个个景区反哺村民的实例不胜枚举。
  荷花塘村23岁女孩严彩琴,职高毕业后在百草原景区内的旅游饭店当了一名服务员。
  短短几年间,严彩琴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检票口领班,不仅入了党,每年还能享受两次外出旅游福利和技能培训机会...【详细内容>>
■村里也受益“反哺效益”
  三官村有一片荒废多年的绿茶山。百草原通过土地流转“吃”下了这200亩山林,向村里支付了600多万元费用。
  就是这600多万元,“扛下”了三官村美丽乡村创建近一半的费用。
  创建中,三官村巧打算盘,把杨梅产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景区景观建设融为一体,投入1400万元建造了300多米长的杨梅长廊、地标性的朱然雕塑,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不仅果农售卖杨梅集中、方便了,一个散发着历史文化风韵和产业特色的美丽乡村也呈现在游人眼前。
  三官村党支部书记徐彩琴说,过去有景区助力,推动了三官村美丽乡村建设。接下来,我们还要依托景区资源,将三官打造成杨梅种植、销售、观光、体验一条龙的杨梅观光园区,走活美丽乡村经营这盘棋。
  “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的发展,”崔世豪说,在深度开发一个休闲农业园区的时候,一定要强化这个园区的富民、益民功能。只有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景区也才有自身发展的空间...【详细内容>>
  曾经贫瘠寂静的土地,遍地农家乐;曾经土里刨食的农民,变身小老板;曾经发愁销路的果农,丰产又增收……
  与百草原滚动发展带来的土地流转、劳务工资等直接效益相比,百草原百万游客在旅游产业链上催生的“连锁效应”也许产生的影响更大。
图为:百草原游乐园
图为:花木长廊
图为:篝火晚会
■8年开出50家农家乐
  已近中午,小娟农庄老板娘罗小娟和2个小工忙得一额头的汗。虽然不是周末,但有旅行社预订了2个包厢的团队餐,还有不少散客也陆陆续续而来。招呼、上茶、端菜,农庄一下子闹了。
  “这算空了”,采访中罗小娟说,要是旅游旺季和周末,8个包厢全满,请15个小工帮忙,一天翻三台桌。
  罗小娟是东山垓人,农民出身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百草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2004年末,瞅准机会,罗小娟率先在百草原景区对面开起了农家乐。丈夫会厨艺,就当“大厨”,她既当老板娘又做帮手,平时请2个小工...【详细内容>>
■村里农产品不愁销路
  农家妇女沈惠芳脑子活络,眼看着游客返程之际,总爱带点土特产回家,2007年在景区附近做起了农产品生意。春卖白茶,冬售冬笋,时令野菜、竹林土鸡、农家笋干……游客乐掏钱包,沈惠芳也赚足腰包。
  “随着游客数量的成倍增长,昔日的土货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宝贝。”中南百草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刘城瑛说,“景区对面的公路上已形成了土特产一条街。不仅如此,景区利用下属的经营部和酒店、联营餐馆,与附近4个村的农户共同营销,累计销售了近千万元的茶叶、笋干等土特产。”
  三官村村民王连岗家有100多棵杨梅树,往年一到杨梅上市季节就发愁销路。如今,一个个团队、一波波游客在景区和村里的牵线搭桥下,到他家杨梅山上体验采摘游。每人付10元采摘费,采摘完了还5斤、10斤地带回去,去年他家杨梅销售收入近8万元...【详细内容>>
■“带动效应”辐射到全县
  游客的带动效应不仅仅局限在景区周围。
  黄浦江源第一漂去年接待10万游客。“其中至少有2万游客是从百草原稀分出的”。黄浦江源第一漂负责人说。
  对此,浙北大峡谷李总表示认同。“游客挑选旅游线路,往往倾向于多元化,以安吉两日游为例,大多以百草原、竹博园等一两个景区为主,在县城住一夜,第二天再以一两个山水型或游乐型景点为辅。因此,各景区、景点间的游客是相互流动的,景区、景点的共赢效应明显。”李总说,“像浙北大峡谷去年接待游客14万,20%左右来自大景区的游客分流。”
  一到周末,100个房间全部爆满,是安吉中汇大酒店的常态。据酒店营销部负责人介绍,旅行社团队游客和散客入住率占据七八成。江南红大酒店客户经理张莉粗略估算,酒店每年60%的住宿客人、40%的餐饮客人来自外地团队和游客。在国际竹艺商贸城,游客也带来旺盛商机。据介绍,旺季时的日游客量达到1万—2万人。
  记者从县旅委行业管理科、综合科了解到,从他们有统计的星级酒店来看,我县7家星级酒店去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09亿元。“虽然各酒店的客源定位不尽相同,难以精确统计旅游业对客房和餐饮的贡献率,但可以肯定的是,景区游客是拉动全县餐饮业、住宿业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综合科负责人说...【详细内容>>
  景区卖风光不稀奇,景区授技能却让人好奇。
  在百草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百草原不仅将农民请进景区,创办农民课堂,而且已有4万多农民在这里“毕业”。
  一个从事景点经营的旅游企业,缘何要办学?农民学什么?效果怎么样?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探营学校、寻找答案。
图为:百草原培训学校
图为:百草原度假酒店
图为:百草原漂流
■景区缘何要办学
  翠竹绿树掩映中,眼前是一幢二层联体楼房,这就是全国也不多见的“藏”在景区里的农民培训学校。
  学校设施功能齐全,能同时满足5个班的教学。
  说到缘何要办学,崔世豪说,2004年5月,百草原开园之际,投资百万元同步开设了百草原员工内训中心。那一年,正好我县启动实施 “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
  “安吉有36万农业人口,22.5万农村劳动力,抓好了农民素质培训,就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崔世豪说,我们认为,景区通过办校,把农业园区建设的经验辐射到周边农村,提升农民技能,带动农民增收,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体现,同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初尚不为人知的百草原...【详细内容>>
■4万农民学什么

  孝丰镇油车村村民李秀然承包了450亩毛竹山、近20亩白茶。去年春天,由于持续的低温天气,眼看白茶就要减产,他用上了覆盖技术。
  “以前由于信息不灵,对竹、茶管理心里没底,现在听了老师讲的课,遇到技术难题再也不怕了。”李秀然告诉记者,村里先后4次请来老师上课,他每次都参加听课并作笔记。去年他家的毛竹和白茶经营收入达到20多万元。
  “对农民进行素质培训,实实在在,就是要让农民学身边用得着、使得上劲、帮得上忙的知识。”唐永前说。
  培训学校开办以来,针对安吉农村、农民实际,先后开设了白茶、蚕桑、笋竹、吊瓜、板栗、染料植物的生产技术等效益农业课程,并专门聘请兼职教师,将十几名安吉本土的农业、林业、畜牧专家请上讲台。
  做农民“科技靠山”,也做农民“致富参谋”...【详细内容>>

■该向农民怎么讲
  给农民讲课,就是要讲农民听得懂的话。
  唐永前说,在课堂授课中,经常出现农民报了名却没时间来上课的现象,也有农民反映农活忙,离不开田头,坐在教室里听不懂理论。2006年下半年开始,学校改单一的课堂讲学为集中授课和免费送学结合。“我开着一辆车子,常年载着老师到处跑,一年车油费6万多元。”
  学校还推行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上课。
  县农业局茶叶专家赖建红是培训学校的兼职教师。在教学中,赖建红先讲理论技术,再请农民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提问,最后把农民带到白茶山上,手把手教农民如何修建和管护茶树。
  学习烹饪的农家大嫂不喜欢看菜谱,吴强老师扎起围裙,点起锅灶,操着大勺,边烧边讲菜肴制作步骤。
  在给章村等美丽乡村干部进行商务礼仪讲课时,培训专家进行“角色模拟”,平时和农民打惯交道的村干部穿起西装,拿起电话,角色扮演电话预约、客户会面等场景,效果很好。
  到今年为止,百草原培训学校发展到农业培训课目16个、企业管理培训课目7个,共培训农民4万多人,职业技能培训5000多人...【详细内容>>

  有人把崔世豪比喻为安吉旅游业的空降兵。
  当沉寂的丘陵荒山,成为万物争晖的农业园区;当自然的生态基地,成为游客畅游的惬意天堂;当独特的低碳乐园,成为休闲旅游的先行景区。这位空降兵,无疑演绎了一种传奇。
  以农业奠定基础内涵,走农业与旅游业互促共进发展之路——在新生态休闲旅游的实践和探索中,百草原锻造了一种典范。

图为:百草原游乐园
图为:游客体验骑马
■开创农业旅游样板
  2001年,当崔世豪在三官一处藏于“深闺”的山岭创办农业园区时,有人说他疯了。
  2004年,当一个融八景十八园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掀开“盖头”时,人们更多的是怀疑。
  如今,当百草原游客逐年攀升、品牌日渐响亮、魅力内外生发,充分展示和上海东方绿洲、云南世博园一样的新生态旅游魅力时,业界更多的是佩服。
  这是让长三角游客新鲜的游法:原生态园区内,农民在进行除草、施肥、修枝、治虫、耕田、灌溉、伐竹、拔笋、饲禽、放牧等一系列的劳动场面,游客观赏参与,体验农耕野趣。
  这是让城市市民流连忘返的画面:长绿的淡竹林,弯弯的苕溪水,伴随着周边的田园,村庄的炊烟,恰如一幅“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写生画。
  这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家园:梅花鹿、鬣羊、天鹅、丹顶鹤等野生动物,不仅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区,与游客亲近嬉乐,而且在不断的繁殖、增多。
  这是蕴含创意的休闲乐游享受:被串联在景点群中的十八园是一个个独立的可以赏玩的山水、动植物景点...【详细内容>>
■再创5A级大景区

  从养在深闺,到业界闻名;从成功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到启动申报国家5A级景区,一个更大的传奇在百草原书写。
  “我们的目标是,借助安吉打造县域大景区的契机,融入其间,趁势而行,做大品牌,经营美丽,打造长三角最具实力的旅游综合体。”崔世豪说。
  “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与评定》标准,创建5A级景区有苛刻的门槛。但一旦创建成功,是对景区品质、影响力、投入的见证。百草原也将创下又一个奇迹,以其农业与旅游、体育产业结合的成功样板,成为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标杆的农业与休闲旅游精品。”县旅委负责人说。
  目前,5A级景区创建的配套项目——百草原二期建设正在推进中。二期项目包括高档星级酒店、户外运动、农业观光、养生保健等,总投资近3亿元,总规划面积3365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详细内容>>

  中南百草原是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生的典范,我们试图通过对百草原现象的解析,还原过去10年百草原创造的传奇,并在追寻百草原的历程与成就中,探寻和感受百草原作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与安吉美丽乡村经营的脉搏互动。
  百草原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旅游现象,或许更是一种在美丽乡村经营大背景下,安吉上下致力于美丽乡村经营的有益探索和生动映证。
  我们期待百草原能够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采访记者/常欢 康凤英 | 专题制作/肖飞 | 发布日期/2011.8.19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