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一粒米饭唤起当年情

  时下一场旨在宣扬“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运动,在神州大地大江南北,逐浪展开。校园餐厅、饭店餐桌上,正在折射出这盛况的缕缕场景来。

  回忆我小时候,每当吃饭碗里剩下几粒饭,或者碗外桌子上掉落几颗饭粒,母亲总是告诫我:“你要把碗里饭粒吃干净,要把桌上饭粒拾起来吃掉”。母亲珍惜粮食的这种教育,陪伴受用一生,直至我的儿孙辈。

  这是一粒米饭的作用力,虽形小,但因母亲的教诲而振聋发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诗》,我们从小学时就耳熟能详。这是出生在湖州的唐朝宰相、诗人李绅,在参与新乐府运动时写下的《悯农二首》之一。诗中展现出炎炎烈日下,农家辛勤劳动的场景,联系到餐桌上的每颗饭粒,那是农家汗水沁成的结晶。这首诗句,给我们后人珍惜粮食,奠定了哲理渊源。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三年困难时期。农业农田歉收,粮油供应紧张,普遍存在吃不饱饭的现象,尤其是我这样当年十来岁的孩子,由于身体处于疯长阶段,更是对吃饭需求旺盛。

  对于我们居住城镇的孩子来说,家里无土地可以种作物填充裹腹,只好去山坡地上挖掘一种野生藤地下茎,捣碎后,浸水沁出白色乳液,沉淀后煮成粥喝。还有一种叫金刚刺的植物,地下茎呈连串的两三个球形,磨成粉是紫褐色的,加少许米粉做成饼充饥。由于这种植物含大量粉状粗纤维,解便极不通畅。谁要是遇上荷塘里采来的菱角,那算你碰上“好运”了,买回来放锅里煮熟吃,又填肚子又满口香甜。

  后来,我家附近山坡地上的这些植物快挖掘光了,怎么办呢?倒是我继父想出一个办法,跟我说:“要不我们去找个荒地,开垦种点作物吧”。于是我和弟弟,跟着当年已过半百的继父,利用课余工余时间,当了三年“准农民”,自己动手渡过难关。

  距家两里地外,翻过一座小山岗,就到了当年我们父子三人开垦的荒地,那里原先是梅溪桃花坞山坳底下的一片坡地,长满荆枝野草,土质也不好,泥土中夹杂着碎石。我们先是用镰刀割掉野枝荒草,再用锄头挖掘,拣起碎石集中运走。经过约一周的努力,尽管我和弟弟两手掌都长满血水泡,年过半百的继父,也体力不支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总算沿着15度的坡度,开垦了二分地,顺着山势还开了排水沟,从家里及镇上附近垃圾堆里,挑选肥土掺到地里以增加肥力。每逢下午放学,我和弟弟就担着肥料去地里,还从坳下水塘担水浇地。我记得在那三年中,种过的作物有马铃薯、地瓜、青菜和花生等,有过一片生机和硕果,给当年度过困难期,增加了不少帮助。后来根据政策,生产队将地收回去了,我们真依依不舍呢。将近六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仍记得那时能以瓜菜果腹时的欢喜雀跃。

  如今人类耕作技艺的提高,加上科技手段为农作物插上增产的双翼,人类获得的收成,亦大大超越了曾经物资匮乏的年代。然而浪费的陋习也在悄悄抬头。讲排场,抡派头,甩大手的形形色色迹象,纷至沓来,表现在我们日常餐桌上,多点菜少净盘的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手中有粮,遇事不慌”。这传统又经典的理念,反映出粮食的战略性意义。从珍惜每颗饭粒做起,养成我们节约俭朴的良习。集腋成裘,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