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安吉古城遗址的发现与探析(下)

  三

  古城遗址区系山环水抱。东有苕溪,西有沙河(沙河内曾出土1公斤重的汉代网坠,可见当时沙河河床之广深),水源充足,行舟便捷。背靠九龙山,面向笔架山,环遗址山水交错,如以九龙山为起点,依次有白石山、石角山、李王山、金钟山、苕溪、点灯山、海架山、旗子山、笔架山、南湖、上马山、牛头山、沙河等。滨太湖、扼冲要,山环水抱,形似一处环状的半封闭式的天然屏障。古城遗址外围环状半封闭式天然屏障内侧分布有多处与古城遗址文化属性一致的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其中城址东北600米处的窑山遗址,城址西北约800米处的墙山上遗址,当地村民习称这两处高台谓“丞相基”,即丞相府遗址地。

  根据已发掘的古城遗址东南侧龙山八亩墩墓园主墓墓主系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晚期越国某国君或国君夫人,早于绍兴印山越国王陵(越王句践之父,允常陵),即为早期越国都邑所在地。

  可是,从对古城遗址或目前认定的城墙解剖所揭露出的资料显示,该城的始筑年代应该在战国晚期,似乎很难断定古城遗址即为早期越国的都城。但是,从整个古城区看,其东北的窑山城址,西北的墙山上遗址均为先秦文化遗存,且紧邻古城遗址的东西两侧同样也发现了文化堆积丰厚的先秦遗址。这些先秦遗迹的分布表明了古城区是一处先秦文化遗址群。再从古城遗址区山环水抱,形似环状半封闭式天然屏障地形来看,对照《管子》:“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易·堪卦·彖辞》“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郭,则以山川形势为之,非如城之四面有垣也。”等史书分析推定,古城周边的九龙山、牛头山、笔架山、海架山、旗子山、李王山、金钟山等天然屏障便是早期越国都城之城郭,城郭内则分布着多处子城或大夫府第等,故“丞相基”地名仍存世至今。

  越国择此为都城则是因吴国不断强大东渐所致。吴国东渐至阖闾时采纳了伍子胥的“从近制远”之策,并委命伍子胥为吴图谋强国。伍子胥一直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所以他在为吴国都城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是防备越国侵犯,择地并迁都到与越国相对的太湖北岸之“姑苏”附近,意欲“东并大越。”《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云:“阖闾……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可见,吴都之东、南当为越地,且越人时刻威胁着“姑苏”的安全,故在城郭之南筑小城,南、北、西均有门,“唯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即便是这样的防守设施还嫌不够,又在都城外的凤凰山之南别筑一城,名日南武城,以加强对越的防范。这说明越人距吴都近在咫尺。《越绝书-记地传》云:“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即槜李,今嘉兴),觐乡北有武原。武原,今平湖。”《尔雅》:“吴越之间有具区。”《吕览·有始》:“吴之具区。”高注:“具区在吴越之问。”具区,即太湖。至此,吴国从茅山以东扩展到茅山山脉以外的太湖地区,太湖则成了春秋后期的吴越分界的主要疆界。

  以上史料表明,早期越国的东北面疆界是从茅山退守到太湖。同样也表明了,太湖南岸的古鄣地(今安吉)在春秋以前一直属越国辖区,只是在吴越夫椒之战后短期被吴国侵占,20年后的战国初期,越灭吴又归越国。

  春秋晚期,依傍太湖的吴越两国为了称雄争霸,表面上虽有过联盟,实际上是虎视眈眈,对峙建都企图吞并对方。为此,在太湖一带开凿了不少水道并展开多次大战。其中在太湖东、南进行了两次吴越历史上的关键性战争,即吴越槜李之战和夫椒之战。

  槜李之战之战场在太湖东南。

  《越绝书·记地传》云:“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强越地以为战地,至於柴辟亭。”《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语儿乡条下曰:“在浙江崇德县东南。即古御儿也。”《国语·越语》“句践之地,北至于御儿。”《越绝书》“女阳亭者。句践入臣于吴,夫人从。道产女此亭,养女于就李。句践胜吴。更名女阳。更就李为语儿乡。”就李即槜李。关于槜李之战吴越两国的方位《越绝书·纪策考》云:“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陈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车败马失,骑士堕死,大船陵居,小船没水……‘子胥曰……越在南,火,吴在北,水。……”这些史书记载说明槜李之战是“吴强越地”侵入越国,在越国境地,也即在今嘉兴境内拉开战幕。槜李之战吴国大败,并且吴王阖闾也死于此战。关于槜李之战,史家已有定论,此不赘述。

  夫椒之战之战场当在太湖西南。

  《国语·越语》云:“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之上。”“五湖”即今太湖。《左传·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集解云:“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椒山。”冯梦龙本《东周列国志》虽无法作为史料佐证,但对这次战争的描述尤为生动:“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春二月,……吴王夫差兴倾国之兵,……从太湖取水道攻越,越王句践悉起国中丁壮,共三万人,迎于椒山之下。”在叙述两军激战时又曰:“……忽东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兵)扬帆而下,……越兵迎风,不能抵敌,大败而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兴雉城区疏浚河道施工中,在滩涂淤积中出土大量春秋时期吴越兵器,正说明了当时吴兵在太湖从东北向西南进攻,而越兵则在太湖西南岸经水道之椒山向东北迎敌,越兵从太湖节节败退至太湖西南滩涂,今长兴雉城地块进行殊死拼搏,最终“大败而走”。据此推断,长兴地块之太湖滩涂即为吴越夫椒之战的最后战场,即吴兵从太湖南岸侵入越境。古汉语“走”字的本意实为逃跑。而此“逃跑”绝非仅指战场上的逃跑,实为逃离国都。

  《左传·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败之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以甲盾五千保于会稽”。这处所云“入越”,也并非仅指进入越境,而应更深一步理解为进入越都的意思。史书记载所述一般地名均为明示,如会稽、槜李、五湖、夫椒、固城等等,若以国别所指当指国都,如会稽为越都后便不称会稽而谓“大越”同理也。越兵退出越都跨过之江(古钱塘江),“句践令范蠡留守固城(今萧山境内),自帅残兵乘间奔会稽山。”会稽是越兵在太湖大败之后的退居之地。吴兵在太湖南岸登陆,乘胜追击,直入越都,报了槜李之耻。古城作为越都,至公元前494年终结而被吴国侵占。而后,越王句践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经十年生聚,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二十年后终灭吴国。

  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越王无疆伐楚,结果反被楚国打得沿海上逃窜各自为政,或为闽越、或为南越等“百越”由此生成。《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于楚。”自此,这里受楚统辖。楚将原吴国和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列为重镇或军事城堡,古城无疑即为楚国重镇之一。楚人为防止越族残余作乱,在原基础上加固城防,大兴水利,发展农耕,使太湖南岸地区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古城,经春秋战国越人的不断集聚,战国晚期楚人的积极发展,为秦一统后郡治选址于此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重修浙江通志稿》“鄣郡,乃浙省之郡有治所之始。”

  从秦郡设置分析,当时的郡国治所基本上都设置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都邑或曾为列国都邑所在地。如会稽和琅琊郡,分别设在春秋末吴国都邑——今苏州附近和战国时期越国争霸中原的都城所在地——山东琅琊。又如,九江郡、南郡分别设在楚都寿春及江陵,临淄郡设在齐都临淄,邯郸郡设在赵都邯郸,薛郡设在鲁国都邑曲阜等等。那么,《重修浙江通志稿》“鄣郡,乃浙省之郡有治所之始”之鄣郡的设置当也不例外。鄣郡郡治,长江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关于鄣郡治所地望,宋书《括地志》明确指出“在长城县西南八十里故鄣城是也。”长城县即今长兴县。地理位置、两地距离均表明,故鄣城即今古城遗址。

  鄣郡的建置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载“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吴有(豫)鄣郡铜山……。”

  有关吴王刘濞辖区,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论证吴王刘濞封域为东阳、鄣、吴三郡,并未领有豫章。故《史记·吴王濞列传》之“豫章”之“豫”为衍字也,应为鄣郡之误。

  东汉《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道度牛渚,奏东安、丹阳、溧阳、鄣故、馀杭柯亭南。”始皇于此行中并“徙大越民置馀杭、伊攻、□、故鄣。”

  《越绝书·记地传》云:“汉文帝前九年(公元前171年),……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汉孝武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故鄣以为丹阳郡。”

  上述《史记》记载,刘濞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便封为吴王,其辖境有鄣、吴、东阳等三郡;特别是本区域唯一的早期地理史书《越绝书》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途经故鄣,迁出大量越民设置鄣郡于此。至汉文帝九年(公元前171年)“太守(郡级最高行政长官)治故鄣”以主管郡府政务,“都尉治山阴”以防越人犯乱。只是东汉时鄣郡已不复存在,故称“故鄣”。据此推定鄣郡当为秦始皇三十七年,即秦统一中国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公元前210年)所设置,为秦三十六郡之一郡。鄣郡辖地东北以江苏茅山为界,西北至南京、芜湖之长江为界,东南以新安江为界,西南至安徽黟县。

  鄣郡的撤销

  西汉景帝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即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吴楚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

  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载“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鄣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该记载表明,在惠帝、高后时期,天下刚刚稳定,郡国的诸侯各自安抚辖区内的老百姓。吴地产铜,这吴王刘濞利用手中资源,招得天下众多的亡命之徒,偷偷私铸铜钱。同时,吴地滨海地区产盐,吴王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吴国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实力和资本日渐强大,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吴王刘濞是高祖刘邦的兄长刘仲之子,在淮南王英布反叛之时,高祖刘邦亲自率军。沛侯刘濞当时年仅二十,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在蕲县之西一举击破英布的军队。英布逃掉了,但荆王刘贾被英布所杀,没有继承人。高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隔,非猛壮的藩王难以统治,而此时刘邦自己的儿子还都年幼,承担不起这个重任,于是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包括鄣郡在内的三郡五十三城。

  汉文帝时,吴王的太子刘贤入宫朝见皇上,由此得以陪伴皇太子刘启(汉景帝)饮酒玩乐。吴王太子在和皇太子玩博戏的时候,吴王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太子刘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五之子头颅,当场将他砸死。汉文帝为安抚刘濞,专赐几案和手杖,并准许刘濞不再朝觐。朝廷的软弱态度,让吴王刘濞,这位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愈发的骄横自负了。

  至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当年冬季即下诏以次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于是吴王刘濞假借诸王对晁错削藩之狠,以报刘启(景帝)杀子之仇,鼓动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打着“清君侧,诛晁错”旗号联兵发起反叛。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晁错被杀后,七国联军并未因此撤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

  至此,景帝方才醒悟,于是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武力镇压吴楚叛乱,并亲自议定诏书命令前线将领道:“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高皇帝亲表功德,建立诸侯,幽王、悼惠王绝无後,孝文皇帝哀怜加惠,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令奉其先王宗庙,为汉藩国,德配天地,明并日月。吴王濞倍德反义,诱受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称病不朝二十馀年,有司数请濞罪,孝文皇帝宽之,欲其改行为善。今乃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约从反,为逆无道,起兵以危宗庙,贼杀大臣及汉使者,迫劫万民,夭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冢,甚为暴虐。今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斩。”

  在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刘武、张羽、韩安国等七大将领的奋力拼杀下,次年,吴楚七国之乱即平定,刘濞也于平叛中被斩杀。在这种情况下,乱天下币的铸钱基地,吴楚七国之乱的叛首刘濞所辖之鄣地岂能保得住,比三百石以上之郡守无疑也遭斩首或被捕虏。可想而知,鄣郡之鄣城当毁于七国叛乱之平叛期间,即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春。

  至西汉武帝时,鄣郡建置被撤销而更名为丹阳郡,郡治迁至今安徽宣城。《重修浙江通志稿》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109年),“故鄣以为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以原鄣郡治地置县,名故鄣县,“而浙省之郡又不独立矣”。

  附:安吉古城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之际,即公元前500年前后为越国都邑。

  战国晚期,即公元前333-221年为楚国辖地。

  秦代至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为鄣郡治地。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隋开皇九年(589年)为故鄣县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故鄣及广德、长城、阳羡、义乡县各一部置绥安县,隶属绥安县。

  唐麟德元年(664年)撤绥安县并入长城县(今长兴县)。隶属长兴县。

  唐开元七年(719年安吉县治迁至安城马家渡西),从长兴县划出隶属安吉县。

  民国时期,为安吉县南湖区古城乡。

  1949年撤乡建区。安吉建城郊区,为城郊区古城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安吉设城郊(后称安城)为安城公社古城村。

  1988年撤乡建镇,为安城镇古城村。

  2001年7月扩大县城建置范围,撤安城镇并入递铺镇,为递铺镇古城村。

  现更名为昌硕街道古城社区。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