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周边新闻

杭州:杭州版《拉贝日记》出版 记录危难时刻的人性光辉

  

日本兵破门而入残害百姓。

蕙兰中学正在做操的孩子们。

救济站里的难民。

  今杭二中校园里,蕙兰中学收容所的雕塑。
  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记者 严粒粒 通讯员 黄玉洁)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长鸣的警钟总会划破寻常而平和的天际。
  
  我们为南京的那场腥风血雨沉痛默哀,亦不应忽略同一时间的杭州也遭遇了黑暗的降临——南京大屠杀11天后,日军攻陷杭州,从此“人间天堂”进入近8年沦陷期。
近日,被称为“杭州版《拉贝日记》”的《人间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蕙兰中学(今杭州第二中学)的第五任校长、美国人葛烈腾的回忆录。当年在他的主持之下,蕙兰中学校舍成为全杭州最大的难民收容所。作为研究浙江与杭州抗日战争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人间世》在其英文版被尘封数十年之后,由杭州第二中学师生翻译完成。
  本书主要记录了1923年到1942年杭州的风土人情和政治社会的变革。字字句句镌刻着杭城的悠然美丽,更强烈对比着日军侵华时期的至暗。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杭二中译者团队等相关人员。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深嵌着对历史的回望与深思,而令他们充满敬意的正是那些危急时刻闪烁的精神力量与人性光辉。
  一部尘封书海的回忆录
  历史从不会远去。
  两个多月前,杭二中举行建校120周年校庆典礼。历经百年风雨的欧式小楼惠德楼前,一群老人为一块“蕙兰中学难民收容所旧址纪念碑”揭牌。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纪念碑质感粗砺,寓意沧桑。门型拱洞内蜷缩着身躯的小女孩是千千万万难民的化身。
  参与揭牌的鲍云仙是被救济的难民之一。“没想到时隔70多年,我会再次来到这里。当年我和妈妈就是在这里避难,晚上睡在学校教室里打地铺,才能安然无恙。”她无法忘怀7岁那年的遭遇,一生都在为劫后余生庆幸。
  蕙兰中学是美国友人创办的学校。卢沟桥事变后,战火很快蔓延到杭州。“日军占领杭州后,不少英美人士工作的地方成为了难民、伤兵的庇护所。”长期从事抗战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周东华介绍,除了蕙兰中学,浙大二院前身广济医院、天水堂等都是难民的聚集地,蕙兰中学是规模最大的一处。
  据记载,在1937年底到1941年底的四年时间里,蕙兰中学主要收留妇女儿童,一共救助妇女超过1万人、战争孤儿超过2000人。
  是什么让象征希望和活力的校园,成为苦难的庇护所?
  这些难民又遭受过侵略者怎样的欺凌,目睹过他们怎样的恶行?
  详实而震撼的答案,在厚厚一本20余万字的回忆录里。作者为在杭州工作生活19年的蕙兰中学校长葛烈腾。八年抗战,他亲历了4年。
  葛烈腾1912年来到中国,到过汉阳、南京等地,后在湖州开展教育和医疗工作。1923年,他来到杭州,被推举为校长。战争爆发后,葛烈腾果断开放了蕙兰中学,接纳救济全城的妇女儿童。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葛烈腾失去人身自由,于1942年被强制遣送回美国。他在去世之前一直热切地希望重回中国,却终究未能成行。1944年,葛烈腾的回忆录在美国出版。他把对中国的怀念与情感浓缩进文字,其中有日常的生活和温情,更不乏在杭所见的日军暴行。
  书出版之后,《纽约时报》《远东季刊》等报刊随即进行专门介绍,对葛烈腾做出了“作者虽然热爱中国,但脚踏实地,不偏不倚地写作”的评价。
尔后的60余年,这本英文书一直尘封书海。直到2014年夏天,因为指导一篇硕士论文,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沈弘在对蕙兰中学进行专题调查过程中,在台湾辅仁大学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
  不久,杭二中老校长闻乾辗转得知这部回忆录的存在。“杭二中在抗战时期的校史几乎空白。我读书时,调皮的孩子甚至还能在杭二中操场上找到一些骸骨。”怀着迫切的心情,他拜访了沈弘教授,并着手组织师生翻译。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实践,让学生真切感受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意义,2016年,杭二中老师开始尝试对本书核心章节进行翻译;2017年,杭二中正式组织成立了译校团队,由16位青年教师和7位毕业学生共同组成。团队花了约两年半时间,数易其稿,终于于2018年10月完稿。
  《人世间》原书英文名为Heaven Below(天堂之下)。
  这是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20世纪初,在华外国人就将杭州称为‘Heaven Below’。他们认为这里就是人世间的天堂,幸福而又美好。”周东华认为,书名简短而有力地无声控诉了“人间天堂”竟成“人间炼狱”的惨剧。
  一本翔实沉重的屈辱史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葛烈腾在书中对杭州不吝赞美:“每当夜幕降临,紫色的云彩怀抱着远山,湖水共长天一色……无论是加拿大的班夫公园,还是瑞士的卢塞恩湖,与西湖美景相比无不相形见绌,这就是人间天堂。”
  平凡琐事藏着生活的美好。书中还记述了不少本土习俗,只有“老杭州”才懂。
  主要译者之一蒋凤英是杭州人。她看见书里说“公鸡飞到屋顶会走霉运……唯一能阻止它的方法就是拜祭火神,点上蜡烛和香,把公鸡血洒在屋顶上”时还不明所以,问了长辈才知道原来真有这一说法。“这是一次十分有趣的阅读体验,带我们领略了家乡的风土人情。”
  然而,“人间天堂”却很快阴云密布,处处恶行昭彰。战火中,葛烈腾一边拯救生命,一边亲眼目睹日军的残酷杀戮、百姓的悲惨命运。
  “离蕙兰中学不远处的一家银行成了日本兵的马厩……每一匹马背上都盖着一床丝绵被;与此同时,在我们的避难处,大约有1500名妇女和女孩,她们每人都只能分到借来的床单的一个边角来抵御严寒。”
  “一个军官经常把两条凶恶的军犬带到街上,让它们扑向行人以此取乐。一天,他来到一家商店,他认为店主要价太高了,于是就指使他的狗扑向店主……”
被日军占领后的整个杭州城,充斥着恐惧。人们害怕面对饥饿、面对酷刑、面对敲诈、面对财产被没收,甚至害怕面对生活本身。
  乔司大屠杀、小和山的“午潮山惨案”……一连串惨无人道的暴行比比皆是,透过作者不偏不倚的笔端一一铺陈。
  周东华曾做调研,结果显示:在1937年12月之前,杭州城内大约生活着65万到70万人;12月中下旬,约有45万人逃离沦为难民;1938年2月,整个杭州城只剩下约6.5万人。
  在有的人眼中,历史是弥补现世情感缺憾的兴奋剂,所以他们用抒情的语调追忆过去;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历史是信仰、是命运、是知往鉴今的有力证明。
存史不易,孤证不立。
  “这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本史料书。书中历史图片和注释并非原书内容,为译者添加。这些内容有效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历史。”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梁敬明一拿到《人间世》,花了整整两天仔细阅读并详细做了笔记。他认为,该书不仅是杭二中校史的一部分,也弥补了抗战时期杭州历史的空白。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顾志兴是抗战史研究者,也是乔司大屠杀的幸存者。那年他只有2岁。《人间世》如实记载了这场大屠杀。当年这个1500人的小镇,被日军屠杀了1300多人,几乎是灭顶之灾。
  “和上海、南京不同,杭州这块的史料非常稀缺。一个月前还有人找来问我‘抗战时期杭州有没有过大屠杀、难民营,死难者有多少’。他们找不到相关记录。”顾志兴对《人间世》如获至宝,认为其不仅补充了模糊的童年记忆,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该书不仅是葛烈腾的回忆,也是一个国家集体创伤的记录。”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寿勤泽希望更多读者能够通过《人间世》关注杭州和杭州的抗日战争史,记住那段不容忘却的过去。
  一盏照耀前方的明灯
  仇恨没有益处。但只有不忘过去,才能矢志前行。
  “铭记这段历史,我们不是为了激发仇恨,而是要时刻警醒,更好地珍惜和平。”相比在悲惨与恐惧中的郁郁寡欢、愤愤不平,杭二中校长尚可希望读者能够对人们在危难之中作出的反应给予更多关注。
  “第一天,炸弹把车站前面的铁轨直接炸开了,笔直的铁轨成了扭曲的丝带……但两个小时后,下午开往上海的列车驶过已经修复好的路基。”
  当年有一位老先生几年前筹集了家族里所有的资金,在城里建起了一个新的商业区。杭州因为日军入侵大部分地方被毁得面目全非,但这片商业区却相对完好。有人给身在上海的老人带去“喜讯”时,老人“一下激动起来,开始慢慢地绞着双手,喃喃自语:‘丢人啊,丢人啊’……‘为什么我这个老家伙这么丢脸,把我的财产留给了敌人?你们为什么不把它毁了呢?’”
  ……
  中国人民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坚强的民族意志、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从字里行间源源不断地沁出。
  葛烈腾敏锐地感知着一切,并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感叹:我看到了中国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顽强意志,他们竭尽全力去做有价值的事,无论他们身处险境抑或面对其他境况。
  “中国显然注定要成为东方未来的领袖。”他甚至预言,依靠民族精神,中国必将取得战争和国家建设的胜利。
  大爱无疆,大道无垠。硝烟弥漫的战争泯灭不了人性的光辉。
  几天前,87岁的老人瞿鹤烋从网上得知《人间世》的出版,特意寻路来到浙江古籍出版社,只为求购一本。同时,他带来了一张父亲瞿恭生生前唯一的照片。
一位穿着民国长衫、戴着围巾帽子的男子微笑地站在“蕙兰学堂”前(现为杭二中校史馆)。照片的拍摄者就是葛烈腾。“我们家做米行生意。当年曾经几次向学校捐钱捐米,帮助难民营熬过艰难的时期。葛校长为了表示感谢,为父亲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是血脉相连的国人之间的互助之爱。还有一种爱无关国家,而是出于人性的大爱。
  《人间世》是高二学生陈婕的枕边书,她专门记了阅读笔记,上面记着书中一个使她印象深刻的细节:在被遣返回美国的途中,葛烈腾搭乘的轮船上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管弦乐队演奏,为许多船上乘客带来精神上的抚慰。
  “乐队回绝了乘客自愿支付的小费。其中的成员有意大利人,也有美国人。两国是作战国,但这艘船上没有战争。这一刻没有国界之分,仅仅是人性的大爱。”陈婕说。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如同点亮一支精神的火炬。
  “作家斯蒂文森有一首诗《点灯的人》,写了一个孩子的愿望:在日暮降临的时候,扛着梯子去点亮一盏盏街灯,因为‘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尚可希望,人们能从《人间世》中汲取那些特殊时刻的真善美,看见在那最为黑暗的时候,人间仍有光芒。
  新闻链接
  抗战时期杭州沦陷的实录
  ——读葛烈腾的《人间世》
  顾志兴
  初始,对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多少有点疑惑:古籍出版社怎的“破门而出”出起翻译作品来了?及至看到书,不由感到这是一部杭州抗战史或曰杭州沦陷史的重要史料,价值很高。这是一部好书。
  从1937年12月24日到1945年8月15日,杭州沦陷8年间,天堂蒙辱,死人无数。这是不争的事实,却缺乏完整的记录,有的也是零星的记载。比如杭州的灵隐寺、玉皇山福星观都救助过难民,但见不到书面的材料。葛烈腾是20世纪20年代来到杭州的。他写下了抗战期间杭州沦陷区百姓苦难的实录。
  这部回忆录告诉我们敌人将至的时刻,中国军队为了不让日本人“从任何留下来的东西中得到好处,摧毁了所有他们无法带走”但可能对敌人有价值的东西。
  新建的世界最好的电厂之一——闸口电厂和水厂以及新建成的钱塘江大桥都被炸毁了;政府官员则告知留下来的人,城里仓库的食品都是他们的,可以自由领取回家,以度过将要到来的苦难日子。这是何等的悲壮感人!还有许多事,是我这个老杭州第一次听说,想来知道的人也不多,但葛烈腾在书中告诉了我们。
  日本侵略者占领杭州后的前三天,干了些什么?我在一部地方史志的“大事记”中查到了这样一条记载:26日,……日军侵占杭州后,向士兵宣布自由行动三天。这三天,“据统计有3000多间房屋被烧,4000多平民被杀,其中被强奸致死的妇女700人;被烧的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约3000个。”一个月后,日军又制造了乔司大屠杀和午潮山惨案。乔司一个小乡镇被杀的人在1300左右。其时我只是个婴孩,差点被日军挑在刺刀上杀害。这是侵华日军继南京大屠杀后又一血腥屠杀罪行。他们还在市区的国货路附近建起了慰安所,这所房子至今犹在,是他们罪行的铁证。
  在杭州百姓遭难的时候,葛烈腾和他的朋友、同事们开始了及时的救援行动。他们原计划收留和安顿“三百名左右的难民”,难民数很快突破了原计划,第二天一早就有39名妇女和女童“一边哭泣一边无力地诉说刚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可怕遭遇”——“我们一个女佣发现,她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日本兵的凌辱”。蕙兰中学一下子就收留了3000左右的难民,其中超过400名妇女,只能睡在健身房冰冷的水泥地上,而当时是寒冬腊月,地上已经结冰……
  这样的具体事例还有不少,葛烈腾的《人间世》作了如实的记载,诉说了杭州百姓在沦陷期间的苦难史。
  我关注这部书,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因为此书保留了杭州在民国初年的许多经济史料和关于西湖的史料。葛烈腾是在1912年来到中国的,先到湖州,再到杭州,他的回忆录中的记录也有很多杭州抗战前的史料,如孙传芳军阀部队入城和夏超之死,以及杭州的蚕丝生产等。
  1937年杭州沦陷前,葛烈腾和他的朋友们曾被西湖美景所陶醉,遍游湖山间,留下了彼时西湖的面貌,这些材料都极其宝贵,可以供正在进行编纂的《西湖通史》充实和修改,还可以收入《西湖文献集成》的“外国人眼中的西湖”这个专题。
  杭二中的师生共同为老校长翻译了这本很有价值的书,并且补充校史记载的史料作为注解,译文清新可诵,达到了“信达雅”的要求,证明了这所百年名校的师生学养。浙江古籍出版社对出版此书高度重视,派出了高水平的责编来编这本书,这也是值得赞扬的。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