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竹根前村的传说

  东海侯万豪

  万豪是东汉时期今竹根前村一带人氏,因为在抗击黄巾军的战争中多次立下军功,而被朝廷嘉奖,最后被封为骠骑将军、东海侯。

  万豪出身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他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为人谦虚好问。万豪的母亲比较明达果断,在万豪年轻的时候,她组织家丁,利用山田、地边广植桑树,养蚕缫丝,然后让万豪贩丝为业。年少的万豪带领家人常年行走在外,足迹遍布丹阳、会稽、句章等地,几年下来,万豪家里颇有一些积蓄。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全国爆发黄巾起义,最先起义的是会稽人许生,他在句章(今余姚东南)起兵。没有几天工夫,参加起义的贫苦农民就有一万多人。他们攻破县城,杀死官吏,打退了前来围剿的官兵,许生就自称为阳明皇帝。这支农民军后来被镇压了下去,许生也被官兵杀死了。过了不久,巨鹿郡(今河北宁晋西南)张家三兄弟又领着老百姓起来造反,因为他们都头裹黄头巾,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黄巾军。这弟兄三个分别是张角、张宝、张梁,都挺有本领。这样一来全国各地都是起义造反的黄巾军。

  万豪看看天下即将大乱,而当地的官府和军队都纷纷逃窜,强盗趁机烧杀抢掠,老百姓叫苦不迭。没有办法,只有自己组织武装保卫家园,所以万豪就在家乡招兵买马,顿时,就组织了好几百人的一支队伍。万豪就带领这班人马,分守在县境内的各条要道上,曾经有一支起义军从广德那边过来,但在金鸡岭被万豪布守在那里的家兵击退。东面,他也派兵把守在主要的关隘上,因此虽然外面是烽火四起,但安吉县境内(当时称故鄣县)还算平安。县志记载:“后汉张角之乱,郡县响应,故鄣负险守土,灵帝嘉之,诏析故鄣南境为安吉县。”因为万豪带领家兵守住了故鄣县,保住了一方平安,所以汉灵帝就在中平二年(185)下诏分孝丰这一带设立新县,赐名安吉。

  万豪后来在郡县地方武装的号召下,又带领这支队伍到处征战,他常跟随会稽人车骑将军朱俊一道征战,取得了多次胜利。有一次在恶战中,朱俊被敌人包围,仅剩身边几个随从,恰在这时,万豪带领一支人马,杀开一条血路,冲进敌人的重重包围圈,在万军之中把朱俊救了出来。朱俊后来奏报朝廷,万豪得到了汉灵帝的重赐,后来万豪又被加封为骠骑将军、东海侯。

  东汉时期,朝政十分腐败,地方官僚借着打击黄巾军的名义,招兵买马,各自扩大自己地盘,争权夺利,鱼肉百姓。万豪十分看不惯官场的一套,感觉自己没有必要为他们卖命,所以逐渐产生退隐之心。他后来解散了武装,只带着跟随自己出去征战的几百名家乡兵丁回到故乡,马放南山、解甲归田,在安市一带过起了隐居生活。万豪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他的墓就葬在九峰山下,清朝《同治县志》记载:“后汉骠骑将军、东海侯万豪墓在县(指今孝丰镇)西北十一里鱼池乡。”至今村里还有“村中出了一个将军,许家庄是当年的跑马场”的说法。

  万豪当年放归南山的那匹马始终在附近出没,不肯离去。传说直到一千多年之后的清朝康熙年间,这匹马还在安市附近出现过。同治《孝丰县志》记载:“康熙五年(1666)六月,有马见于鱼池乡之安市,毛鬣如凡马,背有肉鞍,往来田间,未尝避人,欲近之即驰迅如电,月余不知所往。兵燹后金石乡山中人见数次,马形相似,当即此也。”后来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这匹马又在报福、章村一带出现过,也许,它今天还徘徊在竹根前村,守护着他的主人呢!

  凉帽山

  西溪发源于安吉西南部的高山,一路穿越崇山峻岭曲折往东而行,在孝丰竹根前村,同源自乌石山的乌石溪汇合,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里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古时也是一个风水宝地,传说村中的凉帽山以前不叫凉帽山,而是叫作官帽山。为什么叫官帽山呢?因为这里山水钟灵毓秀,所以出了很多朝廷官员,这里出去的官都铁面无私,执法严明,深得老百姓拥护,究其原因,主要同村里这座官帽山有关系。

  这官帽山四面浑圆,山顶弧形,形状完全像一顶帽子。虽然山不高,但官帽山在绿水青山的环绕间,安然端坐在村前,就像一个官员安坐于大堂之上,自然生出一分威仪。不仅村里这座官帽山能够护佑村里出去的人能够官运亨通,而且村东的九峰山原来也是一道山岭,叫作九峰岭,它犹如村子东面的天然屏障,使得这块土地更加清幽,也保护了官帽山更加安然、稳固。

  传说在明朝时期,村中出了很多官员,都在朝廷做官,这些官员都铁面无私,为民办事,深得皇帝和普通老百姓的喜爱。特别是一位姓查的官员,官至宰相,在朝廷和老百姓当中,口碑相当好,这就引来一个同朝为官的奸臣的嫉恨。这个嫉恨查宰相的官员姓王,是副宰相,他多次偷偷上奏皇帝,诬陷、中伤查宰相,造谣说查宰相在老家欺压百姓,蓄意谋反。但皇帝十分信任查宰相,好几次都化险为夷。

  这姓王的奸臣心有不甘,终于想出一条奸计,他派一些风水先生来查宰相的老家偷偷察看风水,他们终于发现查宰相家乡风水很好,特别是村里的凉帽山和村东的九峰岭,都是保佑查宰相在外做官平安的风水。奸臣得悉后,马上召集许多家丁前往查宰相的家乡。这些人来到官帽山后,在山顶打洞,山顶开了个洞,这帽子就破了。然后这些人都上九峰岭,把这条龙脉挖断,九峰岭挖成了九座山峰,所以后来就叫九峰山了。

  官帽山被挖破之后,看上去也不像官帽了,就像一顶破破的旧草帽,所以后来被称作凉帽山。再后来查宰相终于被这姓王的奸臣告黑状告中,被皇帝革了官职,告老还乡,后来该村就没有出过在朝廷做大官的人了。

  浙北第一土斗

  竹根前村周边环境是三面环山,地势三面高,一面低,西北部的乌石山海拔600多米,而到安泗附近海拔仅30多米,海拔高低落差极大,河流水流湍急,在雨量丰沛季节,经常造成洪涝灾害。为了防止河水泛滥,往往需要加固河堤,筑成高高的围堰,其形状如斗,所以称为斗堤,在唐宋时期,安吉境内就筑了好多的斗。在竹根前村有一条号称“浙北第一土斗”的长陡埂,沿西溪南岸而筑,将溪流同南部的村庄隔绝开来。长堤有近3公里长,底部稍宽处,有近10米宽,上部宽3米左右,有3至5米高。

  这条陡埂在清朝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当时只是很短的一截,堤坝也不是很高,后来在清末进行了加长、加高,到民国时期进一步加固、加长,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变成“浙北第一土斗”。为什么这条陡埂不断地加长、加高,原因在于西溪和乌石溪在竹根前村汇合,并且溪流在经过安市时不断泛滥,南岸的村庄经常受到洪涝灾害。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天京(即南京)”失陷,大批太平军进入当时的孝丰县境内,清军和民团也跟随进入孝丰对太平军进行围剿,双方在安吉、孝丰两县境内展开残酷的战争。战争和瘟疫使得原居民大量死亡,十室九空。战争过后,清政府采取招徕垦荒制度,大批浙南“上八府”的移民以及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的移民涌入孝丰,因为当地人大量死亡,山田荒芜没有主人,因此移民到达后就插标为界,也就是在一块荒地上做个标记,这块田地就是自己的了,这一做法也得到当时地方官府的认同。

  这些移民涌入孝丰县境后,先到达的将肥沃一些的、平整一些的,或者交通、灌溉条件好一些的山田都标去了。那后到的就标一些贫瘠点的山田,最后来的就只有开荒了,所以四周低山、缓坡就被这些后到的移民开垦出来,有的人家甚至安在了高山之巅。因为当地山田多为砂性土质,这些低山、缓坡被开垦出来后,山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所以西溪河床逐渐抬高,加上西溪在竹根前村同西北流入的乌石溪汇合,并且在安市北面转弯,因此汹涌的河流常常冲破堤坝,淹没村庄。因为环境宜居,这些移民在安吉安居乐业,人口不断繁衍,垦荒活动不断增加,水土也更加流失,洪涝灾害也就日益频繁。光绪版《孝丰县志》记载:“蛟水淫霖冲沙走石,坏堤荡坝,则并壅其田,为害较剧,不可不虑。……则以地广人稀,业耕者各据便水之处,故虽堤坝未修而灌输各足。数十年后,生齿渐繁,客民亦愈增,远水之地渐成村落。………司牧者相地择便,因时制宜,导修旧岸,或新增新堤,立岁葺之。”因此这安市大堤在一年一年的增高加固之下,渐渐便形成悬河,大堤已经超出平房的屋顶。

  民国期间,政府更加注重对安市大堤的修复,县长刘能超多次召集民工筑堤,安排资金投入,根据王微《孝丰志稿》的记载:“安市坝在安市庄附近。”并且安市、青山、牛行三坝是下西乡最大的堤坝。建国后进一步对安市这条堤坝进行加固,终于成为了“浙北第一土斗”,成为一道地上悬河的奇观。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