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青春作伴好还乡——安吉优秀教育家、书法家沈遂真小记

沈遂真为潘天寿刻“老一大利”印

沈遂真为诸闻韵刻“鹤溪子”(卜根强藏原拓)

沈遂真书杜甫诗

  戊戌夏末,操声国先生从江北归来,带回一件书法作品,展开一看,竟是安吉康山沈遂真先生44岁创作的行书佳作。这位毕生致力于安吉乃至湖州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在书法领域颇有建树以至被吴昌硕(1844-1927)先生点赞的“青年书法家”,甚至一度充任周恩来(1898-1976)同志在西天目抗战演讲的记录员,一生命运多舛,传奇无限。

  “青年书法家”

  沈姓为安吉大姓之一,人口数量排位靠前。据1994年版《安吉县志》记载:“塘浦乡康山、南庄、十庄、六庄、三庄及鄣吴乡景坞等村沈姓,原籍吴兴,孝丰建县前已迁来定居。晓墅镇松斗沈姓,原籍也为吴兴。而孝丰城沈姓,则来自绍兴。”

  “孝丰建县”,始于明代。明弘治元年(1488),因安吉南境地广,山岭崎岖,去县甚远,管理不易,故分安吉县南境孝丰、天目、鱼池、灵奕、金石、广苕、浮玉、太平、移风九乡置孝丰县。由此可知,“康山沈”“景坞沈”迁居安吉至少有530年历史了。因尚未看到沈谱,故“孝丰沈”何时由绍兴迁来,时间不得而知。

  康山至六庄一带,向为沈姓聚居地。据1984年版《安吉县地名志》记载:“六庄……据传当年沈姓是一个大族,原分十个庄居住,此村系沈姓第六个庄,原有沈姓宗祠。”“长潭……原是沈姓聚居,称二庄。”“三庄……沈姓聚居第三庄。”“南庄……沈姓聚居,原称八庄。”“十庄……沈姓聚居第十庄。”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一直到清末,沈遂真在康山诞生,日后在教育和书法实践上卓有建树,由此,聚居于西苕溪沿岸这一带的沈姓引起了更多人关注。

  沈遂真(1899-1945),原名寿徵,字九如,出生于孝丰塘浦乡康山村(今递铺街道康山村)一户读书人家庭。其父沈景贤,据同治《孝丰县志》“五贡表”记载,为丙寅(1866)岁贡,学业成绩优秀,曾作为候选训导。沈遂真从小接受正统的家庭教育,其父对笔墨功夫尤其注重,沈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每逢过年,便忙着为四方邻里书写对联。另据《诸氏宗谱》记载,沈景贤次女嫁于鹤溪诸献庄(诸闻韵之父)为妻。沈遂真便是诸闻韵(1895-1939)的小舅舅,故诸、沈两家既近村,又为亲。《安吉县志》“人物传记”述沈遂真“通金石,善吟咏,尤工书法。其书法师承魏晋以下各家,而终宗元、明‘赵(孟頫)、董(其昌)’。”作为印证,沈24岁时便举办过书展。据《诸闻韵年表》记载,民国11年(1922),在孝丰县小教书的潘天寿(1897-1971)和沈遂真举办“双人书画展”,地点就在孝丰城南街的王氏小学。据资料记载,当时孝丰、安吉一带的书画名流均有作品参展。“双人书画展”得到晓墅杨植之、鄣吴金介石等业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2005年4月,《钱江晚报》刊登一则信息:“柔石(1902-1931)后人捐赠柔石遗存书画”。信息显示: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生前珍藏的14幅名家书画作品,由柔石的后人捐赠给柔石的故乡宁海县人民政府。这14幅名家书画作品包括李叔同的书法、潘天寿的书法和绘画、夏丏尊的书法等。特别是李叔同的书法作品,上面还附有著名书法家沈遂真的题识和柔石自己的补记。如此珍贵的“题识”,只有待日后宁海出版“柔石遗存书画”作品集,或许有机会一睹真容。

  话说操先生从江北带回沈的书法作品,内容是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款识:“写杜工部闻官军收河北一首,俊卿吾兄雅嘱,壬午冬,孝丰沈遂真。”铃印:“遂真之印”(白文)。观此行书,通篇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反复观摩,让人爱不释手。虽有资料显示沈的书法作品“翰墨遍及浙江”,但这位“左右手均可挥毫自如,并能双手齐书”(《安吉县教育志》)、且有“浙北第一笔”之誉的书法家遗存的作品稀少,此幅书法与上文所提沈的题识,是目前所了解到的仅存的两件。

  沈“正、草、隶、篆四体皆能”,不仅行草,其篆书也是笔力雄健,鹤鹿溪村有沈遂真篆书的石刻,观之,饱满光润,且露碑帖神韵,亦是佳作。

  沈所刻之印亦有鲜明特色。三官卜根强先生珍藏有沈所刻两方印章原拓。一方为“老一大利”,边款为“民国九年七月一日,遂真作于杭州旧贡院第一师校,呈作藩学长教正。”“作藩”即潘天寿的学名。从时间上判断,此时两人正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堂”学习。潘长沈2岁,沈以“学长”称之,两人同学情正浓。2年后,沈遂真邀请潘天寿到安吉教书,同学情怀依旧。另一方是沈为诸闻韵先生刻的“鹤溪子”,诸闻韵虽有几方“鹤溪子”印章,但此方为同事、同好,又是“小小舅”(沈比诸小4岁)所刻,意义自然不一般。这两方印章,笔法古朴沉稳,线条中蕴含着苍茫老辣,难怪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的吴昌硕先生也赞其为“青年书法家”。

  一生教育情怀

  民国5年(1916),缫舍人士王立三(1875-1951)利用孝丰城南门的王氏总祠创办“私立王氏小学”,并任校长。该校于孝丰县首开对学生实行体检的规定,以行“强身救国”之教。学生逾300人,为当时孝丰县最完备的学校。曾聘潘天寿、胡宗南、方秉性、沈遂真、王微、诸文韵、金介石、诸文艺等人任教师。因办学有方,成绩显著,曾获省传令嘉奖。

  据诸权所作“天目山麓一诗痴——我的父亲诸文艺点滴往事”记载:“诸文艺(1899-1974)在王氏小学任教四年后,感到自身学识的不足,于1919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堂。同学有堂弟诸妙仙,小舅沈遂真和以后成为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画家潘天寿。”诸文艺经常向沈遂真和潘天寿两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年青老师讨教有关诗的问题。由此可知,沈遂真在王氏小学教书一段时间后,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堂,学的是“小学教育”专业。此校原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创建于1908年,建于浙江贡院旧址,享有“北有京师学堂,南有浙江一师”的美誉,丰子恺、钱学森、徐匡迪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此就读。

  沈除在王氏小学教过书外,抗日战争前,沈在鄣南小学也任过教,还曾任过中学教员。

  民国18年(1929)起,沈先后任孝丰县教育局长、民众教育馆馆长、讲演所所长等职。比较有意思的是,沈在王氏小学教书的同事中,金介石(1899-1975)和他几乎同步调整工作岗位。沈到了孝丰教育局,金同赴教育局;沈到了民众教育馆,金同行并在馆里担任地方教育指导员。这位毕业于杭州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鄣吴俊杰,一生热爱书画艺术,擅长花鸟,如今,在安吉县档案馆里还珍藏有金先生的“紫薇﹒蝉”国画手稿一帧。

  民国27年(1938)10月,报福摄福人方秉性(1893-1972)邀请沈协助筹办“浙西一区联立战时初中补习学校”,地点在天目山禅源寺。次年,省府令扩办为“浙西第一临时中学”,设初中、高中、简师三部,学生近千人,方为校务主任,沈任国文教员兼文书。方为何会力邀沈筹办学校呢?早在1917年,沈与方同在孝丰县私立王氏小学校任教,两人是相当要好的朋友。当时方被推为孝丰城教育会副会长,后任会长。方曾编撰《孝丰乡土教科书》作为全县各小学教材,其要旨为“养成乡土之观念,并为教授本国地理之先导”。方又主编《孝丰周报》以敦风化,开民智,倡导学术研究之风。有此一段经历,方对沈为人为教多有了解。方邀沈筹办学校,沈岂有不助之理?

  沈在浙西临时一中教书时,还邀请好友金介石先生一同前往工作,可见两人友谊之坚。

  民国28年(1939),省督学金学俨(1885-1947)到孝丰统里村筹办省立中学生补习学校,租赁民房为校舍。于当年4月15日正式开学,学生298人,分7个班教学。5月更名为浙江省浙西第二临时中学。民国29年(1940)下半年,沈遂真又受邀辗转赴此任教。该校在安吉办学达4年之久,规模最大时为12个班级,学生473人,平均每学期411人,其中70%属安吉(含孝丰)籍学生。许多来自家乡的清贫学子,都曾得到沈的照顾。

  民国34年(1945)秋,抗日战争胜利,沈随浙西二中迁返湖州,因患疾不治而逝,年仅47岁。湖州中学的百年校史,亦有沈的辛勤功劳。

  周恩来的临时记录员

  民国28年(1939)2月,浙江省政府接管“浙西一区联立战时初中补习学校”,改办为“浙江省立浙西临时中学”,设初高中、春秋季各班,教职员工增至60多人,大多由原省立湖州中学转来,沈遂真亦在内。

  3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视察浙江抗战。3月19日,前往临安西天目山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会晤。3月24日,在禅源寺百子堂“浙江省立浙西临时中学”开学典礼上发表抗战演讲,高度评价了浙江抗战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称赞浙江是东南战场的先锋。由于沈识记速度快,具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又兼学校“文书”一职,因此被充任为周恩来演讲记录员,全程记载了周恩来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圆满完成任务,博得了一致好评。

  为纪念周恩来在西天目的抗战演讲,1989年3月,在原浙西临时中学旧址上建立了周恩来抗战演讲亭,并在亭中树立一块纪念碑。2009年,由于禅源寺复建,按复建总体规划的需要,对原周恩来演讲旧址纪念亭进行了搬迁,新址就在原址往后约30多米的大雄宝殿东侧。新建纪念亭基本保持原纪念亭的造型风格,亭中仍立“周恩来演讲旧址”碑,碑石为著名艺术大师刘开渠所题。

  沈思想进步,关心学生。民国30年(1941)1月,他在被学校勒令退学的中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金希树(初三学生)的纪念册上题字“五十年来两鬓苍,山南山北太匆忙。此生已被儒冠误,吩咐儿曹自主张”。以表明自己对革命的态度。当得知国民党特务即将对金希树下毒手的消息后,他立即秘密告知金:“有人要抓你,快走!”并亲自护送其脱逃。

  初秋时分,恰逢教师节,笔者带着无限的崇敬之情,行进在沈先生的家乡康山,走访沈氏家族,试图还原一些这位“康山沈”的点滴记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今年是沈遂真先生诞辰120周年,仅以此文纪念先生。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