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汪家粮事

  清晨,太阳暖暖地照在汪家富有生机的小院子里。

  屋后有一片竹林,传来挖掘竹子的声响。

  不一会儿,老汪将掘起的三根红竹,拖到了门前的晒谷场上。他的头上脸上身上,还沾上了刚从竹梢上滑落的清清亮亮的露珠,洋溢着满满的自信。这些带着竹篰头的竹子,老汪说是用来作为铁耙、锄头和沟撬等农具可操手的竹柄。

  “老汪,你们村早就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还要这些老农具干啥啊?”

  “我说本家,这个您就不知道了吧,机器抓大事,农具管小事,田边地角还永远少不了它们啦。”

  老汪,名叫汪玉飞。我看着他这般忙碌与专注,根本没有歇息的意思,就向他提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院子操场上,有两辆蓝色的电动三轮车,老汪把安装好的三把工具放进了其中的一辆车上。老汪说,等下就要到田头去把肥料施了。

  老汪说的“机器抓大事”,就是机械化生产替代了传统耕牛的“犁耙耖”方式,如大型的耕作机械、收割机等等,省力又高效。而“农具管小事”,就是体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沟沟坎坎、角角落落还得靠人工帮衬一把,比如开沟、引水、排水等等,体现的也是一种效率与质量。老汪的妻子在旁说,田边坎头,还可以种上一些黄豆、玉米、花生、葵花和其它的作物,锄头、铁耙就会派上用场。

  我问老汪,种植粮食划得来吗?

  老汪说,他对种植粮食特别有感情。我听他说这句话时,觉得他斩钉截铁,没有一丝含糊的意思。他是安徽巢湖人,1996年跟着老乡出来闯市场。在外兜了一圈,他的心头还是忘不了种粮食。今年50来岁的他,26岁时来到安吉一个叫塘浦的地方,开始承包粮田。当时,当地不少农民还留着水田喜欢自家种,老汪只承包到了四五十亩粮田。后来,乡下人往城里去的人多了,老汪一下子承包了二三百亩水田。那时,老汪觉得二三百亩水田还不算多,当然往大田里投资的本钱就要更多。老汪让妻子在当地的企业去务工,可以贴补儿子的读书费用。可是妻子进的一家锁厂不久就倒闭了,接着又寻找了一家竹凉席厂。这样,家里的收入有了增加,也可以解决购买种子、肥料和有机农药等费用的开销。

  再后来,老汪种植粮食的“野心”大了起来:打算把规模搞得再大些,一定要在田头创下一番业绩。

  老汪了解到安吉历史上还有个“米粮仓”的地方,人称“北大荒”的南北湖。其中,也包含典型村:晓云村。从解放初期至今,那里的农民从来没有放弃过粮食生产。农民耕读传家,还有许多种粮上的“农谚”:“早稻要抢,晚稻要养;”“种田无命,季节抓定;”“锄头底下有三宝,防旱、防涝、除杂草”……

  老汪说:“习惯了,我这一辈子就是爱上了种水稻!”老汪自从塘浦“转战”到晓云村后,“架势”大了,“胃口”更大了:一下子承包了近800亩水稻田。

  我问老汪,你这样盲目地“吃进”那么多粮田,不怕“趴下”吗?他自豪地说,有政府撑腰啊!老汪说的政府“撑腰”,就是国家对种植粮食的田亩补贴,一亩田能补贴到一百多元。这样一来,底气足了,可以贴补购买柴油、粮种等方面的开销。老汪说,如果没有国家对种粮大户的政策补助,我也就没有那么大的胆魄啦。

  老汪家六口人,除老伴外,还有儿子、媳妇和两个孙子。五年前来晓云村时,老汪开了个家庭探讨会。老汪对儿子、媳妇说,你们年轻人还是到城里去找工作,种田的事,我与你妈就行了。儿子、媳妇当时不答应,说:爸妈承包了近800亩水田,我们不在一起帮衬怎么行啊!老汪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承包种植粮食遭遇不景气年份,不是把一家人给拖累了吗?!儿子儿媳连续几天的“争辩”,还是动摇不了父亲的固执,也只好“偃旗息鼓”了。

  可是,让老汪没有意料到的是,儿子、媳妇在城里很快开办了一家快件经营公司。年轻人就是不一样,他们把快件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儿子、媳妇反过来又做起了父亲的工作,让父亲到城里的快件公司来上班,给他开出每月1万元的工资。老汪不为所动,他说:“你们搞你们的,我搞我的。我还要再种十年田,一直干到退休!”

  老汪的执拗,还真让他碰到了开心的事:去年,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上,老汪感到特别高兴。他说:“我这辈子也没有遇到过‘丰收节’办到了家门口,对我们一辈子种植粮食的农民来说,是直接的肯定与鼓舞啊!”农民丰收节上,老汪和其他农户一起展示了优质的农产品。老汪展示的是:杂交稻“1540”、“551”;粳稻“嘉花”、“秀水”等品种。这些品种,近些年来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好。“节日”那天,不少媒体把镜头和话筒对准了他。老汪每当想起这样的情景,脸上总是春风荡漾。

  趁着晴朗的天气,老汪说要去田头施肥了。

  我很想到田头去看看,便驾着自己的车,跟在老汪已装满水稻专用肥(复合肥)的电动三轮车后面。后来,他的妻子也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跟上来了。

  通往田头的,是一条可以两辆货车交汇的水泥大道。

  老汪驾着车,大声地对我说:“本家,这条大道,是村里专门为我们种粮大户修建的。你看啊,道路两边的水稻田,只要你一眼看得到的,都属于我承包种植的!”

  “老汪,您是怎样把近800亩水稻田‘盘活’的啊?”

  满目所见绿油油、一望无垠的连片禾苗,长势喜人,且见不到多少人影,我向老汪提出了疑问。

  “一年中,种植一茬小麦和一茬单季杂交水稻和单季晚稻。我把自己的哥哥、嫂嫂他们也都请来了!”老汪后来告诉我,忙时请上临时工,平时都是兄弟姐妹之间把“担子”全部挑起来,全年生产稻谷一项就有500吨。

  我佩服老汪,佩服他有一股子种粮的勇气与拼劲。

  “嘟嘟嘟……”老汪肩上扛的是一台燃汽油的“施肥器”,他把20公斤复合肥装入桶内后就下田了。我看他施肥的动作似“舞蹈”般优美,挥洒自如,一粒粒肥料从一根塑料管子里“飞”出来,均匀地落在了水稻田里。老汪告诉我,这种施肥器是两用的,还可以喷洒有机农药呢,工作效率要比人工快上三倍。

  老汪几百亩的稻子成熟时,怎样来解决收割与翻晒的问题呢?

  老汪在田头休息时对我说,他长期与一家“专业收割”公司签约,两台“洋马”收割机随叫随到,一天可以收割50亩水稻。

  粮食翻晒的事,根本不成问题。所在地的晓云村经济合作社,专门为粮农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一天一夜可以烘干稻谷50吨。还有,马家渡的国家粮食收储仓库那里,还可以解决粮食烘干和粮农其它方面的需求。

  县粮食收储公司,还帮助粮户探索优质米的培植生产。去年,一个叫“505”的品种,老汪带头试种了100多亩,效果明显,受到大家的好评。

  我告别老汪夫妻俩时,对钟爱种粮的老汪,又多了一份敬佩之情。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