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浪漫山川的神话故事

  石蜡烛和仙人洞

  赤豆洋东南面山下是全国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的高家堂村。在1945年以前,高家堂属余杭安乐联合村,1949年至1954年划归临安县,属临安县合上乡,1955年划归孝丰县,1958年孝丰、安吉合并,成为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高家堂原本是一块飞地,本来是属于临安的,清朝时期变成余杭的飞地,这在中国行政区划里是很少出现的,因此听上去感觉很奇怪。那么这块飞地是怎么形成的呢?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元年,当时的临安县准备在同余杭仓前交界的地方建造一个粮仓,不知怎么回事,可能是当时建造的施工人员把地界搞错了,结果粮仓建在了余杭境内。两县为此把官司打到了杭州府,经过知府判决,便将原属于临安的高家堂蛇皮岭西北的地方划给余杭,但这块地方同余杭中间又隔着临安的地界,因此就成为了飞地。

  飞地形成后,余杭到这块地方来收赋税,就要经过临安的地界;而临安常常设卡阻扰,余杭县感觉十分不便。嘉庆年间,余杭县令一怒之下,就在老羊岭上立了一块牌子,说明事情来由,感叹一番之后,决定免除高家堂飞地的赋税,顺水做了个人情。赋税免除之后,高家堂空前繁荣,各路做生意的都来到高家堂和山川一带做生意,一时间这里店铺林立,人声鼎沸,比大都市还热闹。据村里年纪大些的人介绍,100多年之前,高家堂就开有中西医药店、洗脚店、理发店、面店、当铺、学校等等,光造纸厂就有三家,可见当时的繁荣程度。

  其实,当年的余杭县令是没有办法,哪有不想吃这块肥肉的。传说余杭县令曾找到两位神仙,准备从余杭交界的棋盘山山顶搭一座桥到黄沙坑,这样就可以不经过临安境内到达飞地地界。如今,在黄沙坑山顶上还留下三块大石头,两块在下面,一块在上面,三块石头叠在一起,呈“品”字形,称作三叠石。山川村北弄东面的棋盘山顶上也有一块平整的大石头,叫作棋盘石,传说都是当年仙人准备架桥的两个大桥墩子。

  当年,两位仙人选好桥墩的位置后,就在这两座山的山顶上架起了桥墩,然后就开始锯石板,准备用石板来铺桥。一天,他们沿着高家堂七星谷这条山道来到仙龙坑,在赤豆洋东南面的悬崖上锯板。他们日夜在这里锯石板,晚上看不见,就点起两支粗壮的蜡烛照明,困了就在石蜡烛上面的山洞里休息。他们锯掉了半边山,把锯好的石板放在赤豆洋山顶,准备运去铺设桥面。

  有一天,高家堂村一个樵夫起了个大早,系上柴刀从七星谷到仙龙坑上面的囥色湾(囥读音为抗,藏的意思,比喻十分幽深隐蔽的峡谷)打柴。樵夫爬着爬着,一直爬到囥色湾上面赤豆洋旁边的悬崖上,他抬头一看,突然看见两个白发老者正用一根长茅草锯着一块大石头。这樵夫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两位大哥,我年纪活了五十几,没有看见能用茅草锯石板的。”说完,樵夫抽出自己的柴刀,在路边的一棵树上重重地砍了一刀,又递给这两位白发老者看了一眼,意思是自己的柴刀才锋利,然后笑着就上山砍柴去了。等这樵夫砍好柴下山,再经过悬崖那里时,两个白发老头已经不见了。只见他面前的石蜡烛变成两支高耸的石笋,本来神仙们休息的山洞里也已经空无一物了。

  原来,在樵夫眼里看是茅草的东西,在两位仙人手里却是锋利无比的锯子,因此可以用来锯石板,但被樵夫一语道破天机之后,这根茅草很快现了原形,因此仙人就无法锯板了。不仅无法锯板,仙人堆在山顶上锯好的石板,也纷纷从山顶滚落到下面的山弄里,变成各式各样的石头堆积在那里,所以下面的山弄又叫会石弄,意思是石头聚集在一起的地方。两位仙人本想逃下山,回到余杭去,但逃到半路也变成了两座石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石新娘子,共有两座石人,看上去好像一男一女,女的更像一些。

  观音石像和龙王石像

  传说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苍天时,曾托着一块石头,从云上草原上空悄悄路过。那时天刚蒙蒙亮,住在老鹰窠的一只修炼了几千年的老鹰,刚刚准备出巢觅食,它突然看到头顶一块石头飞过,便吃惊地叫了一声。老鹰这一声叫声,惊动了路过的女娲娘娘,托石头的那只手抖了一下,这块石头便急速地掉了下来。下面的老鹰眼看石头快速地直往下坠,便展翅飞上来准备接住,不想巨石掉得太快,一下没有接住,石头却被老鹰的翅膀划了一下,坠地后断裂成两块。这两块石头分别往山下高家堂和山川村方向飞去,坠落在深山峡谷之中。

  又过了几千年之后,女娲娘娘炼成的这两块石头,渐渐有了灵气。山下村里的人们常常看见在山崖上面有五彩祥云笼罩。这两块石头其中一块渐渐化成了人形,看上去极像观音的样子。这块像观音的石头后来被山川人发现,人们请了壮劳力把这尊观音石像抬到了今天的石佛寺造起庙宇,供奉这尊石像,石佛寺的名称由此得来。

  再说另外一块掉到牌子边的石头,也渐渐变得晶莹剔透,看上去隐隐像条龙。石头的旁边有好几股清澈的泉水流出,常年不断,即使是遭遇旱灾,这几股清泉也从来不断。后来人们在这里建造了龙王庙,并用石头刻了一块牌子放在庙里,上面刻着“四海龙王”几个字。遭遇旱灾时,就找两个壮劳力抬着这块牌子,说来真巧,这块牌子抬到哪个村,哪个村马上就下雨;但是雨只下在求雨人的后面,所以求雨的人是淋不着雨的。一圈雨求下来,求雨人的身上还是干的。

  和尚和神马

  赤豆洋主峰赤阳峰海拔1168米,是安吉第二高峰。主峰北侧,原来是一个高山湿地,全是高山草甸,好像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也就是我们现在滑雪和造水库的地方。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高山湿地的边缘,有一座古庙,据说是周成王周公时期所建,所以又叫作周庙。这座周庙也不是很大,外表不是很起眼,但传说这庙中的门槛是纯金打造的;所以,千百年来,前来挖金门槛的人络绎不绝。

  这座庙里一直住着两个和尚,一胖一瘦,一矮一高,只是很少能见得到他们。两个和尚也很少到山下人家串门,不见种稻种菜,不知吃些什么。有一次,山下高家堂有个到山上掰笋的农民,因为上下山不方便,就偷偷躲在庙檐下的柴堆里睡了一夜。只见天刚蒙蒙亮,两个和尚就起来了,一个走到门前,一只手挥了一下,顿时从山顶上奔下一匹高头大马来,这和尚纵身就上了马,飞一样朝杭州方向奔去。另外一个和尚打了一个哈欠,伸手在墙边拿起一把锄头,便在门前空地上挖了起来,很快就修理出一畦地,只见他迅速地撒下种子,很快就长出一畦绿油油的苋菜。这苋菜见风就长,很快长到半尺高,肥肥嫩嫩的,这和尚就拿个篮子收割苋菜,割好后,这地又跟原来一模一样。这时骑马出去的和尚也回来了,手里拿着各式早点心,对种菜的和尚说着早上在杭州街上及灵隐寺的各种见闻。两人一路说一路就走进了庙门。

  那次以后,山下的村民们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这两个和尚,但和尚骑过的那匹马还多次在赤豆洋出现,村民们好几次上山干活都看见过,附近山下的庄稼也被这马夜里糟蹋过,留下马蹄踩踏的印子;村民虽然很心疼,但又一筹莫展。

  再说在赤豆洋东南面,有个小山村叫作续目,现在属于船村,村里有一户姓阮的人家,一家人靠上山砍葛藤回来卖钱维持生活。有一天,姓阮的去白石山上割葛藤,忽然间找到了一根特别粗的葛藤,他高兴极了。心想今天运气真是好,这一根葛藤要是拉下山就有好几百斤,再不用到处去寻找,好收个早工。于是他马上抓起这根粗壮的葛藤拼命拉,这葛藤也不知有多少长,怎么拉也拉不完。拉到后来,只听到一阵铃响,只见一匹高头大马向他奔过来。这姓阮的被吓得赶紧放掉了手里的葛藤,那马见姓阮的放掉了葛藤,就调转头向村坊里逃去。等姓阮的回过神来原先的葛藤和马都不见了,耳朵边上还能听见一阵阵的铃声响。原来这根葛藤就是那匹神马的缰绳,要是当时姓阮的死死拉住这根葛藤不放手,就能抓住这匹神马。

  这姓阮的当晚空着手回到家,把这件古怪的事告诉了全村人,村坊上的人都不相信,数落他割不到葛藤就胡编乱造。但就在当天夜里,村里的人都听到了村子四周有马跑动的声音并夹着铃铛声,后来一声长啸便消失了,村里的人才开始相信姓阮的所说的话。

  这匹神马后来还多次在夜里光顾续目以及周边的村庄,也经常糟蹋农民辛勤栽种的农作物。续目村人没有办法,就在马家山造了一座石牌坊,来镇这匹神马,从此之后这匹神马就不敢越过石牌坊,也就不再来糟蹋庄稼了。

  也不知又过了多少时间,有一天夜里,整个续目村的人都听到一声巨响,好像有巨大的东西从天而降,重重地砸在村子里,一时间地动山摇,村子里的人都吓得要死,一夜不敢出门。第二天早上有几个胆大的人爬起来,看到村前大树底下,突然多出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像是一匹立着的大马。这一来大家议论开了,说这匹神马可能一时没有看清,越过了马家山的石牌坊,所以被天帝化作了石马;有的说,这马可能就是赤豆洋和尚骑的那匹神马,赤豆洋的和尚走了,所以化作了石马;有的说这神马是来找主人的,但姓阮的福分太浅,没办法得到它,所以就化作了石马;也有的说我们村坊里这匹神马的主人还没有出世,所以它就化为石马,立在这大树底下等它的主人出世。

  后来人们因为这匹石马就把这个村子称作石马村,现在又因为谐音读成了续目村。当然也有人认为续目的意思是指这里是天目山的余脉,是天目山的继续,这也解释得通,不过在当地人读来,“石马”和“续目”的读音是一样的。可惜在四十多年前,有次一个响雷打碎了石马,所以现在是见不到当年那匹栩栩如生的石马了。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