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泥土学堂

  黄浦江源头、西苕溪畔的一个弯道里,有一大片湿地,绿树遮阴下的清泉终日哗哗,人们还可以听到一种“蓬咚蓬咚……”很有节奏的声响。这种久违的声音,是从院子里这所“泥土学堂”里传出的。

  玩“泥土疙瘩”,在乡下其实也早已被冷落。在这里干泥土活的人,都不是当地的地道农民,而是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取“泥土经”的学员,有的还是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生,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前来参观学习的国际友人。学员们在这里认识和了解什么是“生态屋”,结业后,把夯筑泥土的技术,推广和运用到各自的家乡。

  任卫中,安吉人,是这所“泥土学堂”的执掌者,在浙江早被誉之“生态卫士”,是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泥土的地方土专家。

  人家喜欢住城里的漂亮洋房,过都市人的生活。可老任三十多年来苦苦坚守、追逐着世外桃源的“生态梦”。

  “有些传统的好东西不能丢失,要传承下去。”我与老任多次打交道,这句话听得最多,分量也重。他要建造一座陈列展示“泥土建筑”的生态屋。这种设想,随着他的拗劲与执着,渐渐变成了现实。

  “记住乡愁,根在土壤。”老任不厌其烦地说道。他说要在传统意义的基础上,把生态理念与现代的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生态屋”,就是要赋予宜居环境真正意义的“冬暖夏凉”。

  传统的“夯土墙”,我也知道一些原理,配料有黄泥、石灰和砂石。在老任的眼里,看重的是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能去大面积开发,甚至毁坏。老任的眼光独特,即采用了建筑工地上的大量废土,包括废砖、废瓦、废水泥等等。这些废弃材料,原来是到处填埋,严重破坏土壤结构的。采用了废弃材料替代泥土、砂石,就能替代夯筑材料中90%的新鲜土壤和砂石,土地的保护作用特别明显。

  夯土前选好配料之后,搅拌也是一项艺术。老任让学员掌握和控制好干湿度与粘性,泥土墙的质量也讲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任会动脑子,他把手工夯筑与电镐夯筑结合起来,劳动就变得十分轻松。夯筑的精密度和模板的精确度提升了,劳动效率还提高了50%。

  老任把抹泥墙,看成是立面艺术。他说现在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用砖块砌成的墙身,抹面的材料多数还采用化学胶水,成本高又不环保。老任在这个环节上,利用家乡的各种彩色泥土,掌握其内在的粘合性质,进行反复类比和试验论证。用上了家乡的彩色泥土,墙身的色调会变得原生态和自然美,经过几道精细的流水工艺,墙面整体细腻坚固,还达到了现代“硅藻泥”的效果。浙江松阳县也在提倡农民建房采用泥土墙,但处理不好传统泥土墙表面存在的粗糙问题。老任将自己用“心血”换来的创新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老任说:“我的‘原生态’技术,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运用,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在老任的“生态屋”里,发现了一种“夯土地板”,色彩清新,纹理自然,老任说也是他研究出来的:“它对修复古建筑、古村落特别管用,在国内可说是攻克了一项难题。”

  西安有一家古建筑公司,曾派出了三位技术人员向老任请教。那里有一个叫培田的古村落,采用的就是这种“夯土地板”,但苦于配方失传,对破损无法修复。而老任“再现”与“复活”的这项古代技术,是来自于安吉统里村一家老宅基地。发现了这种“夯土地板”后,老任要求保护好现场。经过取样、多次解剖性研究,老任成功了,这项技术也为培田古村落的修复提供了帮助。

  “夯土墙”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老任研究的重点是解决房屋的“保温”问题。他把这个难题的突破点,放在了利用家乡农作物的废弃材料上。当地又是竹乡,还有大量的竹屑、锯木粉,这些材料都是纤维类性质,将它们与泥浆混合在一起,铺筑在屋面上,保温效果佳。既阻燃、无毒,又环保纯正、负重量轻。显著优点还在于反复利用,良性循环。

  古代有一种木骨泥墙,采用的均是竹子。老任把目光又盯在了家乡的那片大竹海。竹子廉价,又是生长快的可再生资源,前途广阔。老任经过摸索、创新,除了墙体抹泥巴,还将室内隔墙建筑采用框架,用竹片加以固定。墙身中间采用各种类型的轻质粘土填充,达到坚固扎实。

  任卫中,他有一个理想之梦,那就是:实现一个小乡村的中国梦!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