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文武兼济许赓藻

《枚卿诗稿》抄本内容

《枚卿诗稿》抄本

  民国浙西诗人俞础(1901-1960)在《续原乡杂咏》一百首中有诗曰:“绯桃隔水认溪霞,零落残民数十家。试觅青天旧池馆,荒榛里没牡丹花。”附注“前清黄州知府许赓藻,邑西霞溪村人。在黄有政德,人以青天呼之。今其子姓已式微矣。”此诗为我们留住了“溪霞许赓藻(1804-1877)”这位在外奋斗的安吉人的一些珍贵记忆。除此之外,在光绪三年(1877)《孝丰县志》“重修孝丰县志姓氏”一栏中,对许赓藻有“赞修……前任湖北思南府知府”的记载。在“举人表”中,有“道光,许赓藻,原名荣江。壬午科。丙戌取教习。癸巳取国子监学正。以知县分发湖北,署荆州府松滋县,兼理枝江,代理清军水利同知。补黄州府黄安县。历署罗田、黄梅、黄冈等县。升补黄州府知府,调补施南府知府。乞假回籍”之记载,除此以外,对这位清代四品官员再无更多介绍。

  三年前,笔者在孝丰楼女士的帮助下,见到了许氏宗谱,遂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先贤的一些往事。今略作整理,与读者分享。

  英雄年少

  嘉庆九年(1804)六月初四,许赓藻出生于孝丰西之溪霞,他是孝丰许氏察里支派第三十三世,谱名许荣江,字春漪,号枚卿。在1984年版的《安吉县地名志》“赤坞乡概况”中,还保留有“溪霞行政村”名称,包括溪霞、上塘坞、许家庄、白水冲、徐家坞等5个自然村。时过境迁,现溪霞之地已属赤坞村,则许赓藻可称为“赤坞人”。

  许赓藻从小便受到其父许为钧的严格教育,为日后走出大山打下扎实基础。果然,英雄出少年。道光二年(1822)秋,18岁的许赓藻以府学生中式本省乡试,名列第七十。许氏族人奔走相告,一时在溪霞乃至整个孝丰轰动一时。道光六年(1826),22岁的许赓藻考授右翼宗学汉教习,相当于具有了候选知县资格。7年后,29岁的许赓藻又考取国子监学正,取得了基层官员的编制,从事相当于老师或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道光十五年(1835),31岁的许赓藻在翰林院下设的庶常馆任教习期满,引见奉旨以知县用。

  道光十九年(1839),经过几年的等待,35岁的许赓藻终于取得“掣签”资格,接下来便是等待实地考核。好在许家在孝丰当地口碑不错,相关部门调取了许赓藻及其父祖相关档案后,并未查出许家有欠粮欠钱等不良记录,终于通过了最后一道考核。随后被分发湖北,担任松滋县的正式长官,七品知县,后又历权罗田、枝江等县知县,并代理荆州府同知。许赓藻在这几地担任知县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年左右,可谓时间短、经历多,积累了一定的从政经验。据相关县志记载,其所任之处,政声良好。

  两得加级

  道光二十三年(1843),39岁的许赓藻被补黄安县知县。黄安县是红安县的旧称,是我国有名的将军县。但在几百年前,就黄安的设置来看,也非简单之县。据康熙三十六年(1697)《黄安县志》记载:“安为明嘉靖时割黄冈、麻城、黄陂三邑之裔疆。百数十年来,理学名儒,比肩接踵;人文物产,越鄙犹闻风慕之。”在这样一个新设立的县担任知县,对许赓藻来说,更多的是考验。

  许到任后,清廉俭约,巧于调拨,谓之“政尚清简,摘发如神”。针对黄安历来崇文重教的传统,特别加强了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例如,“捐廉建校士馆”,即建设童试之地“考棚”,而且“躬亲讲论,文教大兴。”光鲜的背后是许付出了超常的努力,这里有一例可以说明。许有两个女儿,次女名叫馥苓,出嫁10年,他忙于政务,未谋一面。天有不测风云,1843年,馥苓意外遇难。其时正在黄安任职的许赓藻得知情况后,悲痛欲绝,写下一诗《哭次女》:“嗟汝命太薄,惟我心永伤。嫁婿十载余,尚未见姑嫜……汝女伏地哭,对我惟呼娘……从此两隔绝,泉路风沙黄……”许赓藻何尝不思念亲人?他曾作诗《病痢思归》一首:“风雨频经冷不胜,回思烈日又炎蒸。不须药物希摩洁,便已呻吟类杜陵。凉风敝庐人跂想,白云亲合梦瞢腾。平安好觅云头术,浮玉山高访异僧。”时常在梦中回到心仪的天目山。

  据史料记载,当时黄安西北各乡遭豫捻军进攻。许赓藻曾效仿《周礼》的“十家牌法”,用以抗击反清农民武装势力。所谓“十家牌法”,即规定每十家为一牌,牌上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贯、职业,轮流巡查。一家隐匿“盗贼”,其余九家连坐。如有人口变动,需向官府申报,不然被认定为“黑户”。靠着“十家牌法”,许赓藻被“奏功嘉奖一级”。

  期间,由于许在诗文方面的较高造诣,曾两次被选为同考官。一次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首次被选为乡试同考官,协同主考阅卷。另一次是道光三十一年(1851),再次被选为乡试同考官。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许还被充为“内收掌”,负责试卷分配等工作。1850年,朝廷对地方官员考核,许赓藻获评“卓异”(即优等),又得以加一级。

  咸丰三年(1853)六月,49岁的许赓藻调权黄陂县知县。当时,太平军一度席卷湖北,许赓藻奉命招募乡勇在“武胜关”驻防。是年八月,许仍回治黄安。此后一年余,许赓藻曾一度在黄安号召乡绅组织团练抵御太平军,虽屡被击败,但太平军有时亦败于团练。

  宠辱不惊

  咸丰四年(1854),河南巡抚郑敦谨等人以“风闻邻省知县许某倡团杀贼有功”上报,朝廷命权湖广总督台涌先行传旨进行“嘉奖”,并“嘉奖”黄安“义民”。后湖督杨霈奏请对许破格奖励,奉旨著以知府升用。同年七月,许赓藻得权黄州府知府兼摄县事(1856年卸兼摄县事)。

  当时,咸丰皇帝即位不久,鉴于许赓藻的治声,曾下过一道谕旨,大意是:许赓藻官声甚好,现居何职?何以未保一官?亦未保一绅士?著督抚据实覆来。但许向来刚直不屈,因此,落得“官覆奏则略而不叙焉”之结果,真实的情况并未反映到御书房的案桌。许仍以知府补用,但他从容进退,毫无怨尤。

  咸丰八年(1858),许赓藻的父亲许为钧去世,许请假回家守孝。同治元年(1861),丁母忧,许继续在家守孝。同治三年(1864),服除。同治五年(1866),62岁的许赓藻得以再次任用,临时代理施南府事。次年,因故卸篆。同治九年(1870),许赓藻充内监试,任内,所识拔多知名士。同治十一年(1872),68岁的许赓藻被补授施南府知府。光绪二年(1876),许赓藻引疾归里,回到孝丰,时年72岁。

  许赓藻在施南府任职期间,“威爱兼施,属县案有冤抑,立提平反”,口碑甚好。而且还彻底革除了“飞邻”弊端。当时,“来凤、咸丰等县缺最瘠,积习相沿,一命案出必牵连无辜多人,名曰飞邻,又曰望邻,官胥渔利”,许得知后,立即查明真相,如实上报,“章准给各瘠缺津贴,革除蠧弊”,而且还命人勒碑永禁,一时被传为佳话。

  光绪三年(1877),许赓藻在溪霞去世,年73岁。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并恩加一级,晋封通政大夫。许有三子两女。长子杞徵,名兆楠,号少枚。杞徵为官后,爱民如子,曾挺身力控使家乡百姓税赋“每亩减钱百文”,后在山东“调办河工劳绩八年”有功,升用知府。杞徵有二子均过继给族人。次子棣徵,名第年,字雨山,授文林郎,后在广东为官,年老后留在湖北黄梅生活。杞徵有一子,亦在黄梅。三子枢徵,名槐徵,字星甫,附贡生,授儒林郎,后一直在湖北为官,年老后留在黄安。枢徵有一子,亦在黄安。如此看来,许赓藻的后人大多在湖北工作生活,故俞础诗中所描述的“试觅青天旧池馆,荒榛里没牡丹花”,亦为真实写照。许赓藻还有两个女儿,均嫁于当地。

  内阁中书衔沔阳州学正钱崇柏曾撰文说:“……公(许赓藻)朴素自如……善谈笑,机趣横溢……每酒酣,纵论天下事,尝喟然曰:民之不靖,官致之也……”。据许赓藻的学生回忆,许晚年退休后,敦睦族邻,喜掖后进。平时嗜吟咏,且多不存草,曾手订所作古今体诗若干卷。在安吉县博物馆存有《枚卿诗稿》手抄稿本四册,正是许赓藻晚年返乡后自编诗稿之抄件。第一册第一首即为《紫梅溪寻吴均读书处》:“溪畔一峰秀,前贤此读书。梅花香散后,瓜蔓水来初。地僻偏成市,云深想结庐。低徊吴季重,放棹且徐徐。”或许对其退休生活略有反映。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