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缶翁鸿雁传书父子情深

缶翁致洪尔振信札(部分)

  据吴长邺(1920-2009)著《我的祖父吴昌硕》一书记载,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29岁的吴昌硕(1844-1927,别号缶翁)在安吉娶25岁的施酒(字季仙)为妻。次年,缶翁长子育(1873-1888)出生,乳名福儿(16岁时不幸夭折)。光绪二年丙子(1876),九月初八,次子涵(1876-1927)出生,乳名壶儿(与湖字同音),号臧龛。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三子迈(1886-1963)在苏州出生,乳名苏儿,字东迈。或许受早年(1860~1864)在外避难的影响,缶翁对自己的儿子关心备至。尤其是二子涵、三子迈,时伴缶翁左右,生活、成长、工作倍受缶翁关注,有多封信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父子情深。

  吴涵江西寄百金

  缶翁在致洪尔振(1856~1916,字鹭汀)一札中说:“海上扶病,归来而又增剧,承世兄来视,见我憔悴瘦削,我哥闻之知酸鼻一阵……所苦者笔墨未能捐去,因柴米油盐仗此耳。涵儿由江西寄我百金,藉此敷衍,亦一乐事。”此时,年届60的缶翁,由上海返回苏州,病痛加剧,“憔悴瘦削”,生活所依赖的书画作品也卖出甚少,收入锐减。于是,向洪尔振写此信件,一来是感谢其来看望。二来特别提及吴涵“寄百金”一事,即“涵儿由江西寄我百金,藉此敷衍,亦一乐事。”颇感欣慰。

  居苏州时期的缶翁家境如何?为此,我曾与“且看山房”主人彻夜长聊,查其丰富的家藏昌硕资料,逐一翻阅,对照手札,想来当年昌硕先生确实清苦。好在有儿孝顺,在经济拮据之时,寄来百金,在友人和亲人的帮助下,自然能渡过难关。

  子孝父,父更爱子。缶翁在致洪尔振另一札中说:“涵儿自正月一病至今,医药一款便可观矣,而米珠薪桂何论乎!知己如老哥,敢以直陈,能为弟想一生计否乎?专复敬恳。”吴涵生病,久不愈,缶翁自然非常着急,便与洪尔振述说此事,希望得到洪氏接济。言谈间,一介书生父亲,既要为家庭的生活奔波,又多方操心吴涵病情,显现出一位高大父亲的形象。除此之外,缶翁还要关心儿子的工作。在致施为(字石墨、振甫)一札中,缶翁写道:“别后安稳到吉,复至孝丰,命涵儿赴村扫墓毕,即侍家母回沪,昨日到寓。安吉馆地,谋之不得,涵儿之馆亦成乌有,谋馆之难如登天,然奈何奈何!”吴涵谋差之事不易,个中艰辛,也只有给妻弟述说了。后吴涵在江西谋得一差,曾陷入一场“桃色风波”。缶翁在紧要关头又去一信,信末说:“汝双目已不作桃红色否?如已明朗,运气来矣。知县大老爷,岂有红眼睛耶?”缶翁希望儿子妥善处理此事,不要耽误工作,谆谆教导跃然纸上。缶翁在致其妻弟施为另一札中说:“涵儿想已到五河,其间寄信颇难,路隔一千二三百里,心甚悬悬。”惦念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吴迈得差父欣喜

  吴迈是缶翁的小儿子。《海派绘画大系》中收录了一张俞礼(1862-1922)所绘的《苏苏小影》,画的即是吴迈幼时手提一篮枇杷,面露喜色,缶翁题跋曰:“苏儿苏州生,头角颇岐嶷。两岁呱呱啼,随父适海国。今岁才六龄,之无未渠识。渠父酸寒尉,束肚弄不律。吃墨分所宜,余者力不及。光福枇杷熟,卖趁端阳节,尉也腰无泉,全家戒弗食。达夫俞兄来,曰‘苏尔无泣,西山黄金果,昨日吾手摘,破筐盛累累,慰尔经年忆。’苏儿见之嬉,踊跃来绕膝。达夫为写照,真意笔端出。儿有食肉相,愿为万夫帅,弗学耶读书,齑盐困卑秩。”言语中多有对贫苦现状的无可奈何,跋语中对小儿的疼爱之情可见一斑。

  吴迈成年后,工作无着落,缶翁异常担心。其在致沈石友一信中说:“笔墨事来者甚少,来亦未能为之。药费可观,度日为苦。两小儿豪无事事,为可忧耳。”可以试想一下,缶翁这段时间着实辛苦,既要担心吴涵的工作,又要操心吴迈的工作。想当下父母为儿女操心之状态,亦如此。

  吴迈娶妻时,他致信多次给予自己帮助的洪尔振:“……九月间为苏儿娶妇,倘其时公有晋省之便,可奉喜酒一杯。”吴迈成家,缶翁十分欢喜,“喜酒一杯”,溢于言表。

  后吴迈曾去广东谋事,缶翁寄信说:“岁杪盼汝归,而竟不归。汝哥在膝下,而复病风痧。我一身任事,劳碌之处不足言矣。汝母尚安好,妹在寓度岁,稍可指点厨下事......客臘因换润格,略增值,而上门求书画走街串巷如市,犹马路上卖坫底也,可发一笑。汝差留乎否乎,去归乎来?盼汝一音。媳妇未归,问英孙茁壮。正月三日。”他关心远在广东城内的儿子的生活和工作,操持着家里一家老小的生活日常,还得研究书画,可见日常生活之繁忙。“汝差留乎否乎,去归乎来?”告知吴迈家里的情况后,言归正传,缶翁试问一下其工作情况,并“盼汝一音”。读此信,一位慈祥的父辈形象跃然纸上。

  缶翁曾在致洪尔振一信中说:“季子(指吴迈)之囊已空而日用之费益大。”从语意中推测,此时估计吴迈在广东之时,一时囊袋羞涩,缶翁知晓后,既心疼又担心。

  宣统三年辛亥(1911)12月,吴迈在吴淞谋得一差。68岁的缶翁致信沈汝瑾(1858-1917,号石友),信中高兴地对沈石友说:“迈儿得吴淞货捐分局差,今日到差。”吴迈终得一较为体面的工作,作为父亲的缶翁自然十分高兴,于是赶紧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好友。

  1909年夏天,缶翁曾亲赴江西,了解吴涵的工作。1911年,吴迈的工作也有了着落。于是,缶翁有了更多精力关注自己的事业,这一年夏秋,他将夫人施酒安顿到安吉老家,与吴迈一起,从苏州搬到上海吴淞租住。一代书画大师终于在人生垂暮之年开启了进军“十里洋场”的序幕。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