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综合新闻

打开竹海淘金的层层密码

  因竹而名竹农喝上“头口水”

  这个冬天,安吉已经下了两场雪。风雪过后,美丽乡村银装素裹,但林农们并不担心竹林会被大雪压垮。经过钩梢的毛竹,依旧“昂首挺立”。

  “适度钩梢”是安吉林农早期探索总结出的毛竹丰产技术之一。上世纪50年代,我县便开展了以毛竹竹材原料为主的丰产培育,并总结出《毛竹丰产八字经验》全国推广。如今,双一村的文化礼堂内,合影、奖牌仍在向游客们诉说着当时的这段历史:1959年,双一大队在全国第一次竹子学术讨论会介绍毛竹丰产经验;1973年国家林业部专程来双一村总结育竹经验,编写了《毛竹丰产技术》并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56、1958、1979年双一大队3次被评为全国林业(农业)先进集体,获林业部奖状,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国务院“嘉奖令”。

  双一村毛竹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8千亩到迅速过万亩,毛竹蓄积量达到250多万株。一个村的示范作用,引领了我县竹产业的发展。靠山吃山,丰富的竹林资源,为竹材利用打下了基础。

  “最开始,我县竹子的主要出路是运到上海等地做建筑用脚手架。”双一村的村干部们说,西苕溪水面宽广、水流平缓、水量丰富,常年均可通竹筏。竹农砍竹制排,顺流而下,几天就可到达梅溪,再由梅溪转运到上海、南京等地,甚至通过大运河运往北方。后来,快捷的公路逐渐代替了水运,杭长高速、201省道、306省道、104国道和西苕溪航道等为安吉编织了一张通向全国的交通大网。

  “笋”是竹农卖“竹”的又一体现。眼下正是挖笋时节,吴志华每天忙完工作后,都要拿起锄头到山上转转,把挖出的安吉冬笋带到公司销售。他是安吉天赐农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公司刚成立不久就把安吉冬笋卖到了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生鲜,每天零售量达到2000多斤,“双十一”期间,销售量更是达到了2万余斤。吴志华除了每天在公司上班能挣到100元钱,挖笋还能赚到一部分,60多岁的他坦言,没想到年纪大了之后还能有这样不错的收入。

  吴志华是老一辈的林农,而天赐农业有限公司则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农人”。在他们和林业局的共同努力下,安吉冬笋价格不断上涨,出现了供需两旺的趋势。

  “早在2011年,安吉冬笋就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了把商标做精做优,我们还建立了安吉冬笋溯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安吉冬笋的品质可追溯,还杜绝外地冬笋假冒竞争、拉低价格的现象。”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诸炜荣说,如今我县已对符合要求的18家县域竹笋专业合作社(或林产品电商企业)的6万余亩竹林授权使用安吉冬笋商标,年产量150万余斤,2017年“安吉冬笋”品牌被评为“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 、“2017全国果菜产业绿色发展百佳地标品牌”,还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平均售价提升到15元/斤,其他安吉产的冬笋价格也回升到10元/斤左右,近3年累计为林农增收5850万元。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的毛竹价格不断下跌:

  2012年以来,毛竹到厂价从40多元/百斤逐年降至20多元/百斤。“加上外地毛竹加工成的竹丝大量进入我县市场,压低了毛竹价格,这使得原本就没有多少利润的毛竹,常常以亏本的价格在销售。”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与此同时,钢管等材料代替了竹梢制作的脚手架,竹梢价格逐渐下降;受环境整治影响,竹粉、竹篼价格也随之降低;再加上企业逐年上涨的用工成本,都促使企业挤压前道,最终都反应在毛竹收购价格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农应怎么办?答案是林下经济。

  杨桐是一种喜阴的林下植物,在日本称其为“神木”,用来家庭插花、供神祭祖,是一种常年需要的消耗品。安吉人通过种植实践发现,一亩竹林可以套种120至150株,每株幼苗价格只有一元多钱,且种下后不用施肥用药,5年就可进入盛产期,亩产值达到1万元左右。坐落于孝丰镇横柏村的湖州众合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每个星期都要发2至3个集装箱到日本,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与套种杨桐类似,如今我县已引进三叶青、多花黄精、白芨、亚林36号甜柿等新品种9个,建成“一亩山万元钱”多模式融合示范点12个,示范带动林笋、林林、林药、林酒、林禽、森林休闲等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9.1万亩,实现经济产值51.2亿元。

  此外,我县还通过修建林道、提高竹林机械化水平、成立林业生产专业队伍,帮助竹农降低毛竹运输、培育、用工的成本,提高竹农收益。“位于高山上的毛竹,没有林道根本没办法砍伐。”县林业局党委委员、教授级高工张宏亮说,随着毛竹价格的下降,砍伐、运输成本就成了竹农是否能从竹林中获益的重要衡量标准。从2010年开始,我县开始实施林道建设。截至目前,我县已建设林区道路767.2公里,建成1500余公里的林区林道网络,在道路覆盖区域,为每百斤毛竹材砍伐运输节约6元。

  通过与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毛竹林机械化生产设备,从竹林培育到毛竹砍伐,我县研发出了一整套的机械,油锯、割灌机、翻耕机等机械设备让毛竹林经营不再望“人工”而兴叹。其中,竹林割灌除草人工270元/亩的培育成本下降到90元/亩,节省180元/亩。12家林业生产专业队伍的引进,平均每亩竹林生产成本节约50元左右。

  少了成本,是为节流;但刺激林农的积极性,这还不够!

  横溪坞村毛竹“涨价”、竹林增效的模式为广大林农打开了新思路。2018年夏天,该村的合作社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85万元收益进行分红,林农们喜笑颜开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据了解,2015年时,面对毛竹价格下滑的情况,村里组建了股份制合作社,规模化运营不仅降低了毛竹培育、砍伐成本,还因为供给充足、称量公道,合作社的毛竹以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全部售罄。“林农由生产者变为股民,从竹林中解放了出来,通过上班有了工资性收入。”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成立毛竹合作社统一经营是大势所趋,我县已成立43家毛竹专业合作社,其中股份合作社13家。

  在此基础上,我县还出台启动毛竹收购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县林业部门认定的农户流转给村集体经营、村集体委托的承包经营大户(2000亩以上)、林权作价出资入股的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等可购买相应保险,在保险责任期间内,当毛竹收购价低于毛竹生产成本价和收益浮动值(试点首年确定为1)之和时,保险公司将进行赔偿。

  为保护生态,对杭垓镇、孝丰镇、章村镇、报福镇等重点山区乡镇的生态重点保护区域和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域的高海拔地区,我县积极推行“退经转封”。村民原本就不砍伐的高山毛竹,有了“退经转封”政策后,相当于拿到了“生态补贴”。

  因竹而富“吃干榨尽”增效益

  清晨,一车毛竹运至位于孝丰城东社区的世宏竹拉丝厂,工人们将毛竹卸下,然后截取进行粗加工:竹子的主要部分用来做竹拉丝,竹梢用来做脚手架、竹粉会成为竹屑板的制作材料,竹篼用来烧制竹炭。“全部都有用,都是厂里的利润。”企业主王世宏说。

  说起竹子的加工利用,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丰产培育,我县竹类资源总量变得可观起来。1985年,我县毛竹派购任务取消了,竹材加工不再受原料限制,加工产业便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相关资料记载,至1988年,全县竹材加工产值达1000余万元,竹加工企业138家。1989—1990年期间,明志、礼遥、功元等3家台资竹制品企业入驻安吉,机制凉席产业兴起。

  “竹凉席行业的兴起,推动了我县竹材加工的重大变革。”张宏亮说,在竹凉席制作机器的基础上,勤劳智慧、善于专研的安吉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消化、整合、再创新,造就了竹工机械的发展。1993年,我县自主研发了第一台竹工机械,通过努力扩展至八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还编制了竹工机械国家质量标准。如今,我县竹工机械产业不仅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飘洋过海拉开了南美、东南亚、非洲等竹产区的竹材加工序幕。2005年,孝丰赤坞村人吴青就曾作为远赴国外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一人,前往南美的厄瓜多尔实地调试,改写了竹工机械的出口历史。

  “重组竹技术带来了竹材加工的第二次重大革新。”张宏亮说,它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形成了一种竹质新材料。它的出现,不仅使得原本被废弃的竹屑、竹丝变废为宝,进一步提高了竹子的利用率,而且还催生了永裕、天振等一批竹产业龙头企业。他们起草制定了“重组竹地板联盟标准”,为安吉取得了重组竹地板话语权。

  跟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竹纤维系列产品、竹叶黄酮提取等产品相继问世,竹子加工利用不断深化、附加值不断提升。到现在,我县实现了从竹根到竹梢、从生物到化学的全竹开发,一根翠竹演变成了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真正将一根竹子“吃干榨尽”。

  安吉竹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国内外形势的共同影响下,竹产业曾一度处于低成本、低价格、低门槛的尴尬境地。2008年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县委县政府更是启动了一系列行业整治的相关规定。

  2010年,站在竹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我县召开竹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跳出低端、走向高端,跳出竹形产品、注重文化内涵,跳出单打独斗模式、凝聚合力竞争,跳出铺天盖地的发展模式、树立顶天立地大企业大集团的新模式,最终建立世界竹都,打造中国竹业总部。

  作为竹业龙头,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是行业转型升级的见证。2000年创办的永裕,只是天荒坪镇的一家小企业。十多年来,企业茁壮成长,从天荒坪到孝丰,从来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一直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竹家具设计中心,加大与南林大、林科院和国家竹子中心的科研合作,并于2014年建成竹产业研究院;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从一开始的马赛克地板、复合地板,再到户外地板、竹子整体建筑,与复星、万向的战略合作,投资8000万元建立竹家具生产基地,完成从单一竹地板向全竹家居的转型;2015年,永裕成为全县首家新三板挂牌的竹制品企业,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成为当前全国竹产业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凭借VSCP、SPC新产品的创新,企业发展加速,2018年产值近8亿元,同比增长60%。

  品牌化、集聚化发展是竹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2005年4月,我县在孝丰镇建立安吉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3.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永裕竹业、华夏竹木、翔竹纤维板材等264家企业,竹材从原竹处理到加工再到竹废料利用形成循环。

  发展到现在,安吉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已经饱和,发展空间受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建设新的园区。”张宏亮说。2018年7月,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获批,正式成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快了安吉竹产业科技园二期建设,将为竹产业发展再拓空间。按照规划,竹产业科技创业园(二期)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我县将以强化园区建设为抓手,实施竹产业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智能化管理,将竹材应用到更多的绿色家居、大健康产业中。

  在产品创新之外,竹工业设计为竹产业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

  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87款近5000件(套)竹精品作为峰会主会场的竹工艺用品,国宾馆竹材装修、装饰和宴会设施、工艺品、纪念品等,让安吉竹产品大放异彩。“进入G20杭州峰会,代表着安吉竹设计跃上一个高峰。”为峰会提供产品的“东土记”设计公司总经理郑强说。

  其实,创意竹产品并不是最近才兴起的行业。沃佳竹木的前身是洁家竹木,已经从事创意竹产品的研发生产十余年。当时,他们破解了制约竹家具发展的“虫蛀、霉变、开裂”三大害,手握专利技术,生产仿明清家具,全国唯一。

  “只有把文化融入其中,消费者对竹文化产生了兴趣,创意竹产品才能打开市场。”安吉丽娜竹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虎说,中国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用竹材制成手工艺品、生活用品,一直以来被文人雅士所推崇。 “创意竹产品和传统竹产品不同,它通过设计,更多地融合了文化和创意。”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县也致力于从载体搭建上为竹创意、竹设计提供支持。2010年10月,安吉与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竹产业协会合作,举办了首届竹生活跨界大赛。来自国内外设计创意和竹产业界的知名专家汇聚安吉,共同就创意经济、跨界设计和竹材应用等进行交流。在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会上,有小型的竹炭挂件,也有用竹子做的大型候车亭,竹子被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4年9月,永裕杯”竹空间设计大奖赛拉开序幕,竹设计的方向从小件产品延伸至公交车站、候车厅、公共卫生间等建筑应用;2015年9月,第二届“永裕杯”竹空间设计大赛举行,竹结构被赋予了乡村生活、文化休闲内涵;2017年,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举办,13所全国高校的150余名师生参与设计、建造了一批建筑、景观、公共艺术作品,并在灵峰旅游度假区、两山创客小镇、孝丰镇潴口溪村和大竹村落地;2018年,我县启动了国际竹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面向全球各大院校、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征集作品,如今已收到数千件,其中不乏美国哈佛、荷兰埃因霍芬等知名大学身影……

  借由竹产业高峰论坛及设计大赛,目前我县成规模的创意竹产品公司已经不少。其中,安吉丽娜提出“竹茶空间”的概念,通过产品开发将竹材应用于茶室装修的全领域。企业副总田爱珍表示,目前已取得四川、上海、杭州等地的订单,通过这一途径,企业产值已突破3000万元。

  从景观小品到户外应用再到全竹建筑,安吉看到竹材广泛应用的趋势,并以设计为媒,不断拓宽竹材应用渠道,为产业增值。“从企业主导到政府主办,再到如今面向国际,竹产业高峰论坛的‘朋友圈’越来越广,理论转化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多。”县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王凌峰介绍。

  今后,竹材应用将有更多可能。

  因竹而美产业融合促振兴

  连绵不绝的万顷竹海,不仅是林农、企业眼中的“宝贝”,更是游客眼中的风景。

  2000年,《卧虎藏龙》一举夺得4项奥斯卡大奖。竹林论剑的经典场面,让安吉闻名遐迩,至今让人神往。万千游客奔着“西子湖畔的那片大竹海”而来,改变了竹博园的经营模式。

  原本,竹博园叫另外一个名字——竹种园,是一个以竹子科研为主的事业单位。当县内旅游业兴起,竹种园便转换思路,谋求以旅游带动经营。2000年,竹种园在其内部建成了中国竹子博物馆,成为了竹博园景区。在此后的数年里,竹博园引进了大熊猫、启动了东扩工程,并引进了酒店,打造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全新经营格局。竹子作为景区核心内涵,也延伸出科普教育、体验娱乐、休闲购物等诸多功能。如今,竹博园年接待游人5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

  竹博园的发展历程,是安吉卖竹林风景的一个缩影。同样因《卧虎藏龙》而“火”起来的大竹海景区,还带动了所在村庄——五鹤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涌入后,当地不少村民放弃了原先竹拉丝、竹制半成品代加工生意,转而开起了农家乐。眼下,村里522户村民,近五分之一从事竹海旅游相关行业;上墅乡刘家塘村,依靠竹林资源,推出了竹林抓鸡、竹林涂鸦、竹林“种”酒等活动,游客从1万人次/年逐渐增至8万人次/年;孝丰镇横溪坞村,通过挖冬笋亲子游引来一波波客人,村里还将180亩竹林租赁给旅游发展公司,引进天然颐养中心项目,打造乡村康养目的地……

  “最开始,冲着竹博园和中国大竹海而来的游客,主要是想近距离了解安吉特色竹产业,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观光旅游;随着漂流、骑行、登山等旅游项目兴起,纯观光向休闲过渡,开始有了深度体验;2008年,我县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游客上山挖笋、开展竹林认租等活动,甚至住进竹林养老,竹林旅游内涵逐渐丰富了起来。”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张健说,如今我县拥有中国大竹海、中国竹子博览园、中南百草原、江南天池、山川乡4A级竹林景区5个,建成七星谷、尚书土干、天下银坑等竹林特色景区12个,有“体验森林生态、亲近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农家乐600余家,星级以上120余家。与此同时,还引进以竹为背景的天使乐园以及JW万豪、君澜等高端休闲旅游项目。

  竹林旅游的发展,加速了竹产业的一二三融合。

  天荒坪镇天林竹笋专业合作社拥有1.5万亩毛竹山,“竹林可以卖风景”是合作社理事长梁一品最深切的认知,尤其是毛竹价格下跌之后。

  合作社成立之初,以一产为重。2016年,正是小年,毛竹不能砍伐,合作社最大的一笔收入落了空。梁一品没有闲着,从11月份开始,就组织员工在山上挖掘冬笋,4万斤安吉冬笋,刨去成本,合作社获得了12万元纯利润。但借由1.5万亩毛竹山天然的风景,天下银坑景区给了合作社15万元资金,成为当年合作社的最大一笔收入。

  这让梁一品有了新思路:在毛竹山里修建面积300亩的食药材品种园,集当地的名优野菜、中药材、花卉等80多个品种于一体。其中,药材可出售、可观花观叶,发展科普旅游,将合作社主营的一产以及二产笋加工有机结合。

  部分企业乘势发展起工业旅游。2014年,圣氏生物建立工业旅游园区,并命名为“圣氏167养生密码”,将竹健康文化、养生文化作为核心理念和主题,通过互动与体验手段,让游客从娱乐中普及健康理念,从游戏中自主动手做健康检查,打造集文化、养生、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健康园区。游客来了后,不仅可以带动竹健康饮料等产品的销售,而且还可以让游客对企业本身产生认可,形成二次传播,达到品牌营销的效果。

  近年来,竹林旅游逐渐转型康养方向。“满眼皆绿、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老,结合县里提出的发展健康产业,我们一直尝试开发森林康养产业。”张宏亮说,从主打“生态旅游”牌到“康养产业”转型,已经确定了“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全域发展理念,通过项目集聚化、产品多元化、运营品牌化等,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基础。

  目前,我县森林康养雏形显现,其中典型的要属医养结合。去年,健恒糖尿病医院与森海林场联合申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目前,该试点建设单位全县已增至6家,我县也被授予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近期,我县正邀请浙江农林大学编制全国首个县级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除了旅游,更令人惊喜的是,伴随竹产业发展,竹子对于安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形象代言。安吉竹乐表演团、上舍村“竹叶龙”舞,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表演,不仅在全国各类文艺展中频频亮相,还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远赴法国等地参加演出,让每一个安吉人都倍感自豪。

  从助农到富工再到旅游反哺,从售原竹到全竹利用到卖风景,安吉竹产业发展硕果连连,当下,竹乡人正继续行进在竹海资源生态开发的路上,一往无前地去破解第四层、第五层乃至更多层的密码,誓将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