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宜居宜养高庄村

  浙江在线-安吉新闻网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相较于安吉东、南部山区连绵的山峦,满眼的翠竹,安吉北部地区呈现的则是黄土丘陵,田园无垠。在这丘陵岗地间的土斗区平原地带,不仅是安吉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移民文化最赋特色的汇聚地。不同的村落,各有千秋的本土文化因子,组成了安吉丰富多彩的村落乡土文化。素有“浙北甲鱼第一村”之称的高庄,便是这一区域闪闪发光的一颗耀眼的星星。

  高庄村,位于天子湖镇西部,由原高房、庄山两村合并,取两村的首字得名。其东与高禹交界,南与长隆毗邻,西与安徽省广德县接壤,北与余石相连,村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辖百家园、王家庄、下北墅、枫桥、秋塘等22个自然村。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兼平原水网地带,南面与高耸连绵的牛头山脉相望,北侧为一望平川的天子岗水库。

  高庄村现有农户600余户,人口3050人。高庄村民以河南移民为主,其中李、杨、王、张为村里的四大姓,辖区遂有王家庄、李家塘、董家棚、杨施桥等以姓为名的地名。通过对高庄村落乡土文化进行梳理,其代表性显而易见,特色性更加鲜明。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西苕溪流域就适宜人类居住和隐逸,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食物丰富、环境安全,特别是下游两岸的丘陵岗地具备了古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他们在此生息繁衍,延续生命。安吉境内发现的19处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域北部的天子湖、溪龙等乡镇,其中就包括了高庄村辖境的洋桥和董家棚遗址。

  洋桥遗址位于高庄村洋桥自然村北侧的丘陵岗地。遗址平面呈扇形,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相对高度6米。从遗址断面探得稀网纹红土文化堆积约4米,从遗址地层中采集到石片、石球等标本;董家棚遗址位于高庄村董家棚自然村西南300米。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相对高度6米。从遗址断面探得稀网纹红土文化堆积4米,地表采集石片、石球等标本。从二处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和出土石器标本推断,它们与上马坎遗址基本属同一时代,即在距今12~80万年间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奠定了“浙江历史从安吉写起”的科学论断,成为太湖流域古人类发源地之一。

  商周时期,安吉成为越国北疆重镇,是浙江境内除绍兴地区之外的又一处重要的越文化分布区,且时代更早、遗存类型更加丰富,不仅有保存完整的古城、窑山、墙山上等越文化城址,越文化墓葬更是遍及全县各地,仅高庄境内就有窑山、双冲、秋塘等墓群,由此说明距今2200年前的先秦时期,先民在高庄的活动频繁而密集,原因是这里与越国北疆重镇安吉古城相距仅15公里左右,属都邑之郊;汉六朝时期,安吉作为鄣郡郡治和故鄣县治,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先民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更加丰富,虎冲墓群、枫桥墓群、南阳冲墓群、大包子山墓群、小冲墓群等就是这一时期在高庄境内遗留下来的产物;两宋以降,高庄村不仅有新家边墓群遗存,还有牌坊村贞节牌坊的历史记载、杨家将故事流传……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庄境内尚有一处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规模宏伟的水利工程——赋石渠道引水工程之“浙北第一渡槽”遗存。该工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吉县除老石坎和赋石两大水库外的最大的水利工程,见证了全民动员兴修水利工程的一段恢宏历史。渠道始于赋石水库,终于天子岗水库,全长43.2公里,穿越原赤坞、皈山、塘浦、三官、安城、良朋、高禹等7个乡镇。其中石角、良朋、高庄三段渡槽,跨越于两山之间,其中高庄枫树段更以长1000米,高15米的雄伟气势,成为三段渡槽之最。向西眺望,渡槽像一列奔驰的火车向远方驶去。站在渡槽下向上仰望,矗立的漕柱支撑着渡槽,真乃擎天势似腾也。

  移民文化代代相传

  高庄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落,中原文化随着河南人在此定居,得以在异地传承与弘扬。除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外,非遗项目最赋特色,这从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和民间歌谣可见一斑。

  在高庄村的东面,有一个名叫“舟子”的自然村(因前几年的农田整治,村落已被整体搬迁,现地形地貌基本保存原有面貌。)据当地人介绍,由于村落处于一丘陵岗地上,周边低洼且平坦开阔,远远眺望,其地形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古人言船为“舟”,居住于这里的河南人传承着将船称为“舟”的中原文化,遂称其为“舟子”。

  “听祖上相传,河南移民没来之前,这里叫‘游击车’,与杨家将在对面的牛头山安营扎寨有关。”居住在舟子的一位当地老人介绍了一个流传多年的民间故事。

  北宋年间,这里是杨家将制造马车和训练战马的地方。那时候,杨家将的大本营在对面的牛头山上,距这里大约2公里。由于牛头山山体陡峭,山顶凹凸不平且面积狭小,无法容纳很多人,更不用说在山上操练兵马或进行作战工具的制造,其仅作为杨家将的大本营来统筹周边的战事。站在牛头山顶眺望舟子,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既能起到监视制作马车和训练的全过程,又能观察周边的敌情,万一有紧急情况可及时防备。

  那“游击车”又是什么意思?就是打游击的战车。那时候,杨家将部队的人数远远不及辽兵,基本以守为主。虽有几次主动出击,主要还是利用马车游击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游击战灵活机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就有了“游击车”一说。

  “游击车”这个地名记录了早在1000年前的宋代,杨家将就利用了“游击”战术来抗击辽兵的故事,证明了我国“游击战”的源远流长。

  然通过对中国战争史和安吉历史的研究证明,杨家将抗辽保大宋的英勇事迹及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皆在长江以北地区发生。由此可以断定,杨家将是没有到过江南地区,那也就不可能到过安吉。尽管如此,在安吉境内河南人、安庆人居住相对集中的良朋、高禹、梅溪等地,却相传着众多与杨家将相关的民间故事,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与移民文化相关,即移民来此定居后,将原籍地文化带来并代代相传。

  旱船是流传在我国中原北方地区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表演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安吉境内的河南人就是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他们在逢年过节都喜欢进行民俗表演活动。在高庄村,除此表演项目外,纸扎(船)成为他们的拿手技艺,村民余成义为此项目的传承人,他从父辈学得此艺,对纸扎艺术尤为喜好,常为方圆近百里的玩船爱好者扎纸船,手艺深得人们称赞。

  在高庄,流传着一首从河南中原地区带过来的《爱情歌》,一百多年,数代人口口相传,至今仍有一些老年人还能传唱。歌词凄婉,通俗亲切。

  奴家生病躺床上,叫声亲人快进房。双手拉住亲人手,妹有话说听清爽。

  往日生病隔日好,这次恐怕活不了。求仙菩萨不显灵,复脉吃药不见效。

  相亲相爱三年整,本想来年咱结婚,我却得了这场病。

  千丢万舍都舍得,不舍亲人好良心,死了也不闭眼睛。

  拿着钥匙把箱开,里面银钱几百块,都是亲人送给我。

  你拿回去说个人,传传我郎后代根。

  说个勤俭治家女,莫说那些风流人,败坏我郎好名声。

  夫妻双双要和气,父母面前要孝顺,可莫做那无情人。

  将来生了儿和女,你对儿女要教训,文教子来长成人。

  淌然奴家归阴去,埋尸的地方要记清。

  年年有个清明节,带上儿女上祖坟,莫把奴家当孤坟。

  妹妹说话我伤心,弄得我又是心酸又是疼。

  明天带妹去看医,现在医术很高明,毛病都会看分明。

  来年我俩早结婚,相敬相爱过一生。

  亲人说出心里话,十分毛病好几分。

  亲人真是心爱人,鹞子翻身来起床。

  我把衣裳穿上身,和我亲人来谈心。

  养生文化特色鲜明

  进入新时期,高庄村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自然优势,以甲鱼养殖和蓝莓种植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加以发展,不仅成为提供人们生态食材的种养殖基地,也成为了一处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古宜居,今宜养的“养生文化”,跨越百万年的时空,在高庄来了一个无缝对接,成为其乡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本土因子。

  2009年,高庄村进行了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成立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高庄村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农户从事甲鱼养殖业,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的农户从事甲鱼销售、饲料加工、管理等相关工作,村集体每年从中增收约40万元,甲鱼销售每年约亿元,按照30%左右的利润计算,每户净收入约30万元。高庄人凭借着“一口唾沫一个钉”的诚信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创“稻鳖共生”新型循环农业模式,成为了安吉甲鱼养殖的起源地和集中区。今天,甲鱼产业已成为高庄长期发展的一项特色农产业,从创业时的步履维艰逐步发展成了今天的“浙北甲鱼第一村”。

  高庄土净、水净、气净的优越地理环境,造就了蓝莓、蘑菇等经济作物在这里生根、发芽和开花,相继出现的蓝莓谷、蘑菇种植基地等现代化高新农产业,与生态甲鱼养殖基地一起,打破了千百年来一直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格局,探索出了一条致富的新途径。蓝莓谷面积300多亩,涵盖了北高蓝莓、南高蓝莓、兔眼蓝莓等多个品种,年产值达200余万元。如今,蓝莓采摘园不仅成了创收园,也是一处不容错过的休闲观光地。蘑菇培育面积60余亩,年产值100万元,其品质佳,味鲜美,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居民餐桌上的生态美味佳肴。

  “驰骋天地,养生高庄”,是对高庄村特色产业和乡土文化的最恰当的提炼。远古人类选择高庄生息繁衍,商周越人在高庄勤耕强弩,河南移民迁徙高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高庄的土,高庄的水,高庄的环境是适宜人类居住和养生的地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隐居安吉时留下的美文,这位“山中宰相”如果到过高庄,除描写这些景致外,也许还会增加一些关于养生的元素吧。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