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社会新闻

听“书籍”讲过去的事——阅读方式在变 精神需求不变

  浙江在线-安吉新闻网1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卓树理)改革开放之前,与物质的匮乏相伴的还有文化的贫瘠。1978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经济迎来了新发展,作为精神文化重要载体的连环画也迎来了繁荣期。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配简单文字叙述故事的小开本。虽然现在的书店已少有它们的身影,但对大多数70后来说,连环画是童年时代绝无仅有的文化大餐。一张小板凳,一本小人书,这样的经历协警张决明也有过。在张决明的印象中,家里条件好的同学家里才会购买连环画,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去同学那儿蹭书,或者去书摊租来看。

  “读初中那会儿,学校门口就有临时的书摊。其实就是一块木板,上面箍了几圈铁丝,插着一本本小人书,出五分钱就可以借阅一次。”

  那时候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大家翻阅连环画获取知识,也打发无聊的时光。

  “在我小的时候,家长在供我们学习生活外,几乎没有多余的钱可以让我们去买书。那时候课外书大多来源于哥哥姐姐或者长辈,多半还是革命题材的连环画。”县图书馆馆员兰澜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因为生长在农村,书店对她来说有些遥远。“接触到比较多的书是在高中阶段,那时候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开始在校园风靡。”

  虽然武侠小说取代了连环画成为最受欢迎的读物,但由于社会普遍认为武侠小说对青少年成长有负面影响,翻阅武侠小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为了躲避家长的监管和束缚,兰澜有过那时期大多数孩子都有的经历,就是在书桌上凿一个小洞,将书籍塞进抽屉偷偷翻阅。因为书籍的购买成本相对较高,那时期租书仍是不少人的选择。

  “一本书三天之内的租金是五毛钱,超过三天额外再收取五毛。”出于对武侠小说的喜欢,九十年代初,张决明开起了租书小店,在满足自己阅读需求的同时,也将书籍分享给更多有需求的人。“那时书本大小和厚度已和现在的语文书差不多了,男孩子们迷金庸、古龙、卧龙生的武侠小说,女孩子则看席绢、岑凯伦的言情小说。”

  再后来,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将青春时光寄托在《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上,读情感、品鸡汤、看笑话,也了解历史与哲学。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到令人眼花缭乱,大家可以去书店、图书馆或者城市书房静静地待上一整天,再也不会有人过来提醒你不可随意翻阅。

  “应该说书籍经历了一个大爆炸时代,现在我们可以选择的书目越来越多,阅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兰澜笑着说。

  因为纸质图书独特的墨香和质感,有人依旧喜欢捧书的感觉;因为能突破空间限制并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有人爱上了电子阅读;因为时间可以被双重利用,有人喜欢上了听书。虽然阅读的方式变了,但人们对书籍的依赖和对阅读的喜爱始终没变。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