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历史上真正的古城有5处——探秘安吉地名中的“城”事

  安吉,曾经作为越国北疆重镇、秦汉鄣郡治所、汉六朝故鄣县治和隋唐以降的安吉、孝丰县治,其历史地位显而易见,由此留下了一些古城址,这在历史地名中也得到了体现。通过梳理,在有据可查的安吉地名中,带“城”名的有11处,改“城”名为其他名称的有3处。而通过考古调查和研究得知,安吉历史上真正的古城有5处,民间相传的“城”是3处,不是城却带“城”字的有6处。现分别介绍如下:

  历史上曾经为城,

  仍保留“城”名的

  此类地名境内有2处,即古城与安城。

  古城,即古代建的城,位于递铺街道古城村境内。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面积达33万平方米。在城址内的西北部发现面积有5万平方米左右的内城迹象。城址外围是土筑城墙,除部分段落在修建公路、农田改造时遭到破坏外,大部分保存完整。现城墙残高4米~6米,上宽6米~12米,下宽约25米。城墙外有一圈围绕城址的护城河,宽12米~30米不等。除部分河段被农田改造、淤泥堵塞外,大部分遗迹清晰可见。

  通过对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该城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城墙筑于战国时期。该城至公元589年废故鄣、安吉、原乡入绥安时被废弃,建城史近2000年左右。

  相关史料证明,古城是早期越国北疆重镇,秦汉鄣郡治所,汉六朝故鄣县治。

  安城,“安吉县城”之简称,曾又名“桃城”,位于递铺街道安城村境内。城址平面呈桃形,周长3000米。城址外围有一周外包砖石,内为泥土夯筑,高6米,上宽3米,下宽8米的城墙。城墙开东、西、南、北四门,其中东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公路时被拆除。城墙外侧是马道,宽约1.3米。马道外有绕城墙一周的护城河,宽在10米~80米间,除部分河段被淤泥、道路填埋外,大部分保存完整。护城河上有各对东、西、南、北城门的桥梁,其中西、南为拱桥,北为梁桥,东门桥梁修建公路时被拆,南门桥梁由于后期的路面抬高被淹没于地下。护城河外为堤埂,上宽3米,下宽10米,部分路段被破坏。

  据旧志记载,安城建于公元738年,城墙垒于元末明初。该城至1951年安吉县政府迁到梅溪,建城史长达1200多年。

  安城曾为安吉州治、县治所在地,其中州治247年,县治966年。

  历史上曾经为城,

  现无“城”名的

  孝丰,曾名丰城、孝景,相传历代出孝子,故名,位于孝丰镇。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日寇的轰炸,县治损毁严重,古城留下的遗迹目前仅存东城墙300米,南街300米和标志性建筑云鸿塔及其他一些零散的建筑构件。

  据旧志记载,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周长2261米。城址外围有一周外包砖石,内为泥土夯筑,高6.6米,上宽3.3米的城墙。城墙东、南、西、北各开城门一扇。从“城濠自西跨北,广三丈,至迎安门有迎恩桥,其南溪水绕至东门为三公潭,险堑可守”的记载得知,护城河仅西、北两面有,东、南两面利用南溪作天然屏障,其宽为10米。

  早在公元185年,安吉县治就设于天目乡(今孝丰镇),至公元738年迁到安城,共553年。公元1488年设孝丰县,至1958年与安吉县合并,县城迁梅溪,共470年。由此得知,孝丰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

  历史上,孝丰县简称“丰县”,而县治称“丰城”见于清代汤澄心《灵雨应祈辞》:“怪彼魃形长二尺,袒身行走如风疾。遇者得之投溷中,所见之国地皆赤。丰城不雨夏弥旬,吴天万里无纤云……”

  窑山,位于递铺街道古城村与兰田村交界处。通过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窑山是一处平面呈方形,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的古城址。城址外围有土筑城墙,西、北两侧部分段迹象明显,残高1米~2米不等。通过对西侧城墙部分段的考古发掘发现,城墙宽达17米,且夯筑迹象规整、明显。绕城墙外一圈为宽30米~50米的护城河,除北面护城河被改成农田外,其他三面基本保存完整。

  考古证明,该城址筑于春秋早期,至西汉时被废弃。

  墙山上,位于天子湖镇良朋村墙山上自然村。通过文物调查发现,墙山上是一处平面呈方形,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的古城址。城址外围有土筑城墙,西、北两侧部分段迹象明显,残高1米~5米不等,残宽1米~3米。通过对城墙墙体解剖发现,文化层包含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和夹砂陶,与城址上采集和水塘出土的器物残件基本一致。

  通过分析推断,该城址为春秋战国时期,废弃年代不详。

  关于窑山与墙山上。当地人介绍,窑山原名叫“相山”,民国时期在此建砖瓦窑而改名;墙山上原名叫“相山上”,因谐音而改名。清同治版《安吉县志》“县境图”分别将窑山与墙山上标注为“丞相基”。

  窑山、墙山上与古城的年代基本相同,旧志记载与民间相传也基本吻合。鉴于此,可以确定两处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早期的名称很有可能叫“相山城”或“丞相城”。

  民间相传的“城”

  穆王城,位于昌硕街道穆王城社区。清同治版《安吉县志》载:“穆王城,《伍志》在州南二十五里凤亭乡。昔岳飞于此垒土结营,后谥武穆,人遂呼为穆王城,其将台犹在。”通过文物调查得知,此处虽无古代建城遗迹,却发现一处名曰“西洋墩”的高台遗址,面积8000余平方米。从对遗址的解剖和采集的文物标本分析,该遗址的构筑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

  鉴于上述情况,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岳飞结营于此,并无重新垒土建造将台,而是对原来的高台遗址进行修整后作为将台使用。那么,一直保留至2008年的西洋墩,就是其“将台”所在了。遗憾的是,由于房地产开发,西洋墩已被毁灭。

  汉城,“太平乡匏图汉城庄,距城四十五里。”这是清同治版《孝丰县志》对汉城位置的描述,但查现代版安吉县行政区域图,却未发现有“汉城”的地名。通过实地调查得知,汉城庄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赋石水库修建时消失,居民搬迁到西侧地势较高的窑岗上,现窑岗自然村还有“汉城村民小组”。汉城遗址位于杭垓镇缫舍村东南约2公里的赋石水库库尾。汛期时,库区的水会淹没遗址区,但大部分时间暴露,成为一处湿地溪滩。

  那么,在这周边连绵山脉,盆地不甚开阔的大山里,为何有“汉城”之名,与城市有无关系呢?

  从地形地貌分析,南、北两侧连山,两山间距约300余米,东、西平地,平面呈长条状,无建城之地理条件;从实地调查看,未发现有城墙及其他与城相关的遗迹;从当地人提供的信息看,也无建城的历史流传。倒是他们相传的一个历史故事,与“汉城”地名的来历有关。

  相传,800多年前,金兵南侵,从建康(今南京)一路过来,占领虎岭(后改苦岭)关,岳家军只能退守到虎岭山脚南面的一个村落。

  这里二面夹山,北望虎岭关,西可退寨岳(时为岳家军西乡大本营)。为首的将军命人拿来岳家军的旗帜,上书“汉城”二字,挂在不远处的山头上。

  “这里人烟稀少,数户人家,道村都难,何谓城呢?”大家纷纷不解。这是岳家军将领的计策,果然让金兵的探子上了当。探子看到远处挂起的“汉城”旗帜,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深深叹道:“没想到汉人居然在这深山之中建起一座城池,想必诱我军深入,好四面夹击。”立即回营报告。统帅金兀术不敢掉以轻心,命部队原地驻扎,伺机出动,这为岳家军等待救援取得了宝贵的时间。

  那岳将军采用的是《三十六计》的空城计,“汉城”之名由此而来。

  古城土干,地名小得连地图上也查不到,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地方,位于报福镇汤口村南侧,与南溪交界处。

  土干,方言“村落”之意。古城土干一片空旷,不见村落与房屋,地势平坦,面积十余万平方米。文物调查未发现历史遗物。

  为什么叫“古城土干”呢?多数人不知道,有人说这里古代建过城。至于建城,查阅旧志并未发现相关线索,但在本县乡土文化研究者叶翠亮先生《对安吉、原乡、孝丰三县原址考》一文中发现“东汉安吉始建县的县治在汤口”的观点,虽为一家之谈,但对“古城土干”的来历有了一种说法。

  不是城却带“城”名的

  上城、下城,在天子湖镇南北湖村的五当,有上城、下城之称。那么这两个地名中的“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查阅清同治版《安吉县志》载:“晏子乡五庄下成村”,由此得知,此“城”是从彼“成”谐音而来。

  管城,是梅溪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曾名“三城”。

  相传,管城原名“官城”。很久以前,村内一户人家的三个儿子在外都做了大官,并分别回到老家选择了三处地方建起了各自的花厅(雕梁画栋的大房子)。为沾当官人的喜气,村民们都在花厅旁建起了房屋,形成了如城市一样密集的大村落,遂称为“官城”。由于3个村落的位置处于上、中、下,又被叫为“上官城”、“中官城”和“下官城”,也叫“三城”。

  牛城坞、后城坞、城庙坞,分别位于山川乡大里村、递铺街道赤芝村等地。这里皆为周边高山,中间内凹的山坞。相传,牛城坞原来山坞内青草茂盛,附近的山里人经常到这里放牛,牛多时排成很长很长的队伍,看上去像一堵城墙一样,故名。至于其他2处地名来历,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古代的城与现代的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古代叫城池,其中城指城墙,池指护城河,泛指城邑。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建筑,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城城墙,其城区、城墙、城门、马道、护城河、跨河桥梁及堤埂等一应齐全,构成了江南地区最为完整的县级城防体系,代表了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