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西苕溪,带给我快乐的年少时光

  生我养我的西苕溪,曾经带给我快乐的少年时光,印象最深的是抓鱼乐和捡漏乐。

  我从小学六年级起到初中毕业,几乎每星期至少去溪边下两次网。或晚饭前,或晚自习后或礼拜天上午。每逢四、五月份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时,更是下搬网搬“黄白鱼”的好时光。搬网,是我用棉纱线自结的,六市尺见方,架网时用四根韧性较好的竹竿,上端对角交叉用细麻绳绑着,四根竹竿的下端分别套着网的四角,用边线绕着,中间再用一根较坚硬的长杆毛竹绑着作搬篙,搬篙头上再用一根较粗的麻绳拴着,另一头牵在手中作启动绳。搬篙着地的一端挖个小洞斜向插入,起网时用脚踩着以防滑动。网中央有一定垂度的凹窝,在结网时采用“放针”手法使其形成凹底,便于结扎鱼饵。经常是用开了膛的河蚌肉作鱼饵。

  黄白鱼,学名称黄尾,是一种尺把长的扁锤形鱼,全身白鳞,两头尾呈桔黄色,故名。它喜食河蚌,一般会在春夏汛期逆水而至。下网前,先用新鲜蚌肉作诱饵扎在网中央,不要十分钟光景,估摸黄白鱼已经嗅到河蚌的腥味,就可起网;下网点都选在洗菜淘米的埠头口或有小股河水逆流处。这里鱼食本就丰富,而且黄白鱼喜欢逆水而上,更是鱼类觅食光顾之处。每搬一网少则一两条,碰到运气好时,一网就有七八条,每条往往有一筷子长短。有时抓的鱼多了,一天吃不完,就开膛杀净滤干水分,用盐渍一渍,再在锅中放少许油,稍微煎成两面焦黄,吃上好几天也不会变质。这亦是当时家中上好的荤菜了。

  抲鱼(方言)充满激情和希望,有时亦得经受空网的煎熬。那时我和发小们,常会在心里默默祈祷:“十网九网空,一网就成功”,来鼓励自己不要怕空网。抲鱼,不仅丰富了那时不算殷实的家庭菜篮子,亦成了我学习之余最大的嗜好。

  与抲鱼并行其乐的,还有上初中时的“捡漏”。我说的捡“漏”,并非是今天我们玩家,在古玩市场以低价淘得高价值的宝物、捡了便宜之意;而是我和发小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老镇西苕溪边的沙滩和垃圾堆里,择拾废铜烂铁中发生的那些趣事。

  我生活的梅溪老镇,处于西苕溪流经中段的宽阔地段。由于苕溪河床变宽流速减慢,平常日子河水挟带而来的杂物,会在河床边沉积起来,其中不乏有利用价值的废铜烂铁。尤其是每年汛期,洪水过后的时段。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我们捡漏的好去处;还有,当年镇上没有垃圾箱,镇上居民就只能在岸边的高坡土堆上倾倒垃圾。这些垃圾堆,也是我们捡漏者常去光顾的地盘。记得我们当时常去的、也是废铜烂铁出处最多的三个地点是:上街摆渡口、长兴馆弄堂、食品厂对面弄堂。许多趣事,就在那里发生。

  那个年头,我和发小们,正是上小学高年级的年龄,好奇心十分强烈。某天,我隔壁家的发小(姓叶,乳名小润),从长兴馆弄堂尾的苕溪河里游泳回来,就跑来跟我讲:他在河滩上拾到三枚紫铜板,还有两个子弹壳。第二天放学回家,我们又相约来到同一地点。果然,我们又发现了几枚黄铜钱(外形圆而中有方孔的那种),还有几段裹满“绿衣”的铜线、铜片,另外还有沾满锈迹的铁棒、锅勺之类的废铁。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开启了我们“寻宝”之路,亦为我们的同学情谊,奠定了海枯石烂的基石。

  小润的父亲在供销社上班,他告诉儿子:这些废铜烂铁可以卖钱。供销社下属有一个废品收购站,就在离我俩住家不远的地方。第二天放学后,我俩偷偷在书包里藏好昨天拾到的战利品,去了收购站。收购站的叶师傅,将我们送去的废品一一分类过秤,开了小票,让我们去女会计那儿领钱:一元伍角捌分!真过瘾!这在当年大人们每月只有三十元工资的年代,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我俩高兴得蹦跳着,手里捏紧了钱,生怕它长出翅膀飞走。

  自打发现“新大陆”后,我和发小们,就常常去河滩边捡漏,尤其是每次洪水过后,西苕溪就像一条装满宝藏的船,将上游沿岸的废铜烂铁、碎玻璃和牙膏皮等等,一古脑儿带到苕溪岸边。慢慢地,我们捡漏的队伍亦在扩大。

  随着人员的扩充和拾捡量的增加,沙滩上的废铜烂铁渐渐少去,为此我们增加了拾捡的品种,像卖价不高、只有八分钱一斤的碎玻璃和三分钱一支的牙膏皮(当年的牙膏皮是金属锡做的),也列在其中;还将目光转移到上面提到的那三处垃圾堆,其实那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呢。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垃圾中还真有好东西:什么锅铲剪刀类的废旧铁器,盛酒的锡器或者大户人家暖锅之类的铜器,他们一般不会专程送去收购站,都作为垃圾倒掉了。再说当年河滩边的这些垃圾堆,时间长了,一层叠一层,也不易被环卫所的师傅清理干净,下面总有宝物藏着,就看你是否有运气了。记得有一次,我们三个发小同时在一处捡拾。忽然间,一位姓鲍的发小,挖到一尊小人铜像,但铜像上手臂断缺了。此时,正好被前来叫我回家吃饭的二哥看到,我二哥就佯称:此物不吉利,不能拿回去。那姓鲍的发小,信以为真,随即扔掉了。二哥回到家后告诉我:你明天早一点去捡回,直接卖到收购站。我听后照做了,竟卖了两元多钱。

  当年的捡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年少生活,而且用变卖废铜烂铁换来的钱,购买文具、补贴家用,甚至拿这个钱交学费,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会了勤俭,懂得了用劳动换取快乐,这是受益一生的收获。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