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生态宜居,这样炼成!

零碳空间

湿地公园

临水而居

水乡新景

寄情山水

乡村体育

  引言

  前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中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一处表述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宪法层面,为守住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宪法保障。

  人与环境的和谐,城市和乡村的生态宜居,除了大自然的馈赠,更靠护出来,恰如安吉的母亲河西苕溪。从昔日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到今朝绿水长流的美景,西苕溪的变迁见证了安吉守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的征程。

  攻守有道,标准引领

  ——持续护美绿水青山

  2017年,安吉24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中,Ⅱ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87.5%,持续稳定保持在85%以上;全县PM2.5浓度均值比2014年下降了33%左右。几个数字,来之殊为不易。

  历史上,安吉曾上演了壮士断腕的革新故事:2001年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后,立即启动对112家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强制关闭22家严重污染企业,200余处矿山复绿。同时,安吉作出划定生态红线的决定。

  这一划,安吉付出了“一时的代价”:在全市各县区经济排序中,一度倒退至倒数第一;这一划,安吉也收获了“满满的信心”:开创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新路。

  守红线,安吉经得起诱惑。每年,安吉都否决、劝退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当的资本或项目;守红线,安吉下得了狠心。竹产业是安吉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而在大刀阔斧的行业整治中,存在污染环节的竹企大量关停。

  今天的安吉,这样的整治是一种自觉。余村村主动关停了最后一家竹木加工企业,争创国家5A级景区;距余村不远的西鹤村村民关掉凉席厂,转头办民宿。

  被动守护,显然不是安吉的唯一选择。为净化西苕溪水环境,2012年1月1日起,西苕溪结束了维持几十年的商业采砂史,河水重现清澈。随着采砂禁止,当年的18位采砂收费员变身成为巡河队员,每日骑行护河。

  治水,不只是西苕溪。县环保局曾统计分析,安吉有农村人口30余万,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数量不少,若不经有效处理,势必造成水源污染,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重大隐患。

  在推进全省“千万工程”中,安吉从2003年起就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借助世行贷款项目和全省“五水共治”行动的历史机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三年中,县、乡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3000余座,并交付第三方运维。全县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农污水处理覆盖率100%。

  对照全省“千万工程”的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安吉以标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用标准的量化指标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要求,约束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注重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的培养,引导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自发接受,主动践行

  ——生态自觉根植人心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上,最令安吉人引以为豪的,是生态自觉根植人心。

  从2004年设立首个“3·25生态日”开始,安吉“生态日”已经走过15个年头。今天,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在安吉,“生态日”已然成为全民“生态日”、天天“生态日”。

  在安吉农村厨房,剩菜剩饭倒进绿色桶,灰尘渣土扫进黄桶,牛奶纸盒、塑料瓶放进木筐,已经是每个人下意识的行为。余村等村庄率先禁放烟花爆竹,小村庄更安全、更安静。这一举动让周围的村民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主动要求“双禁”,本月起,天荒坪全域“双禁”逐渐展开。高禹村的村民主动要求“酒席减负”,荤素数量有讲究、高档酒水不上桌,这一“减”减的是大家伙的经济负担,还有对环境的污染……不同区域,不同方式,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追根溯源,“生态日”功莫大焉,让生态保护观念根深蒂固。

  这十多年来,安吉无限放大“3·25生态日”、“6·5世界环境日”、“6·30省生态日”等主题活动效应,通过“十佳生态文明使者”、“绿丝带”等评选、生态日十年回顾展、出台《生态县民守则》,把生态文明的传承写进村规民约、注入家训,代代相传。

  值得一提的是,安吉人的生态文明素养从小种下。

  在2013年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国家环境保护部宣教司有关负责人来到章村镇中心小学,当了一回“小学生”,与孩子们同上“生态文明第一课”。从这一年起,《生态文明》教材成为安吉小学高龄段学生的必修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天荒坪中学学生带着《湖州——“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样本》走进余村,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了余村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历程,也明白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以前觉得‘两山’理念是大人们的事,平时也只是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今天这堂课让我意识到原来‘两山’理念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我们都可以通过行动践行。”一堂课下来,学生蒋璐瑶心里播下了绿色的种子,表示要争当‘两山’理念的宣传者、生态文明的示范者、中国最美县域的守护者。

  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小学课堂是安吉培育生态理念的抓手之一,但又不仅限于此。你会在身边发现,原来生态文明也是党校干部培训主体班次、干部网络教育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县里每年都会开展“3·25”、“6·5”群众性生态文化活动,发放《中国美丽乡村村民守则》、《中国第一生态县县民手册》等宣传资料;还有环保热心人士,组建了西苕溪护水队等环保民间公益组织;身边的中南百草园、安吉生态博物馆群等都是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根据近年来省统计局、环保厅联合组织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安吉均排名全省前列。如今,就连蹒跚学步的小孩,耄耋之年的老者,也习惯了将垃圾分类投放,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环境不断改善时,“美丽经济”正逐渐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十余年来,安吉将全县作为一盘棋统一规划,探索多种村庄经营模式,形成了特色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模式。截至去年底,安吉农村接待游客数量达2200万人次、总收入达280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7904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29个安吉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就吸引工商资本115亿元。

  这些年,鲁家村拆了违建、破旧房屋,整理出清朗的山水空间,铺上铁轨,引进小火车,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流连忘返。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和新颖的经营方式,吸引了近20亿元的工商资本入驻,村民股权也逐年增值,成为全国乡村经营的先进典型。“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加充分的挖掘乡村的美丽。”村党总支书记朱仁斌感慨。

  “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生态立县,打造中国最美县域”,这样的愿景需要厚植心底的生态文明基因。当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当美丽中国从这里开始,安吉也当再启征程!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