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经济新闻

大众化特色化社交化 进击中的“身材经济”

  清晨,带上耳机出门晨跑;中午,放弃午休做做平板支撑;晚上,换下工作服,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这正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品质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用住,身材与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竹城,次第开张的健身房、不同类型的运动圈反映着生活需求,也拓宽了市民的选择渠道。“身材经济”正在进击。

  大众化需求看涨配套跟进

  气温上升。每至晚上7点,金仕堡健身房里总是人头攒动景象,十几台跑步机难得空暇。在私教课训练区,悬挂健身、球体训练等项目也吸引到十余名健身客。

  “7点骑单车,8点练器材……”前来健身的刘笑扬介绍,因为工作需要久坐、强度大,所以到这样的场所出汗减压,每年花销1000多元也算值得。不止是上班族,人群中还有出于减脂增肌、产后恢复等需求而办卡的市民。金仕堡目前发展了5000余名有效会员。健身大众化从此可窥一斑。

  去年,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量,该健身房重新选址,不仅面积扩大了1000多平方米,还增加了VIP区、游泳池等场所。“这是我们发展必需要走的一步。”该健身教练部经理任业志说,这几年,银马、晨健身等品牌健身房先后进驻安吉,算上即将开业的,超过2000平方米的健身房将达到6家。“需求看涨,也怕同质化竞争,配套跟进势在必行。”他表示。

  无独有偶,2014年来到安吉的银马,不到4年时间发展了3000余名有效会员。2016年,该健身房新设了一家1500平方米的分店,投入达200余万元。今年,又将只用了一年多的跑步机、动感单车换新,为此投入近百万元。该健身房负责人任福多表示,分散相对集中的客流量只是投入考虑的其中一块,更多的还是想通过更大的面积、更好的器材吸引消费者,抢抓当前市场增长点。

  硬件完善,服务也在同步升级。免费体验、免费基础指导、形体评价、体能测试,诸多引流消费者的前置环节,在健身房里越来越普遍。在此基础上,各大健身房都在不约而同招引有脊柱康复、产后恢复等“特殊技能”的教练,满足丰富的消费需求。“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想增强与客户的互动,达到降低流失率、提高消费水平等效果。”任福多说,今年1季度,银马的私教会员突破15%,相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点,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服务提升带来的作用。

  特色化消费升级行业细分

  健身人群变多,也带来了一定的资源局限问题:“高峰期”,想用一台跑步机、椭圆机难免排队;健好身洗澡,还会遇上众人“围观”、比较的“尴尬”。伴随市场“痛点”,私教工作室在我县落地生根。

  陈锋曾是我县一名健身房教练,后来辗转上海工作。与同行交流学习中,他敏锐捕捉到了这块市场“蛋糕”。“健身房的经营方式满足不了更高阶消费者,我想把健身做得更有趣味、更私密性。”他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种模式的客户吸引量已超过健身房。

  2016年,他租赁300多平方米写字楼,开了CS私教工作室。虽然空间不大,却没有出现器械集中堆放的现象,甚至还能腾出许多空间摆放茶几、座椅、健身展示栏。与健身房更加不同的是,陈锋放弃了传统办卡模式,手下3名健身教练只上一对一、小团体私教课。

  “健身本身就是与意志、体能对抗的过程,能坚持下来的只是少数,更多人需要在督促下完成。”陈锋说,工作室的产品都是按课时收费,对定制化健身服务的要求更高,也能有效规避交了钱却不来上课的矛盾。此外,工作室会员需通过提前预约才能上课,一般到课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从根本上解决了需要排队才能用上器械的问题。

  针对每位会员身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健身计划,是工作室周期性的工作。形式上不止是课间安排,在业余时间还会组织拳击比赛、户外拓展活动,甚至是健身餐,都无形中拉近了教练与会员们的距离。“定制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要把握方方面面的细节,让会员对健身产生兴趣。”他表示,不办卡对工作室来说反而是一种倒逼,只有将服务延伸至日常,管理好会员的身材,才能吸引他们增加课时,加大消费需求。

  眼下,私教工作室成为了不少健身需求更明确、意志更坚定的健身用户的选择。陈亨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他和自己的队友在“帮健身”私教工作室上团体课。包括核心力量训练、肌肉拉伸、小肌肉群训练等课程都有专人辅导,这让他们的训练更为具体有效。考虑即将到来的篮球比赛,他们还提前缴纳了一个月时间的课程费用。

  “工作室是行业细分的产物,资源相对集中、专业。”帮健身私教工作室负责人王章龙是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生,从事体育培训行业六七年时间。他认为,工作室最大的立足点在于特色,但不意味着只瞄准小众市场。比如,可以推出一些自重训练、搏击训练等产品,既符合当下消费者喜好,也能与健身房形成差异化竞争,挖掘更大潜在市场。

  社交化兴趣衍变方兴未艾

  “骑行报福洪家村,来回60公里,一路风光绮丽,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近日,在安吉极想户外微信群上,群主胡建强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每逢周末晴好,组织骑行活动已成为他的习惯,期间还要安排保障车、人员餐饮等事宜。

  胡建强参与骑行活动十余年时间,一路见证从最初县里十来个骑行爱好者,发展到目前300余人的规模。2011年,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开了一家UCC自行车专卖店,一边卖车一边打造骑行俱乐部。“我们组织过环青海湖、环海南岛等活动,也在县内摸索出十几条骑行线路,因为长期性以及老带新,人慢慢多起来。”胡建强说,自己的生意有7成以上是“圈内”人消化或推介的,每年这部分需求大概有200多辆自行车,所以组织活动尽管不赚钱但还要坚持下去,以吸引更多人群加入。

  从有“圈子”到做生意,再到用生意促进“圈子”不断扩大。胡建强认为,这是一个良性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社交平台搭建的过程。“一个人长途骑车很少有人愿意,但有一群兴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骑行就变成了一种乐趣。”他介绍,活动参与的人多了,骑行的装备也变得专业起来,因此他做起了卖头盔、骑行服等生意,有时为了扩大影响力,还会采取赠送打上自行车店标志的装备,让骑行队伍变成宣传资源。

  不过,骑行文化毕竟在我县还刚起步。这两年里,胡建强这种“社交化”销售,也因加入俱乐部成员减少、网络销售冲击影响而出现发展瓶颈。如何将现有资源利用好,带来更多“生财”渠道?“想在店里做一个骑行咖啡角,骑好车能在这里放松一下,不组织活动时大家也能坐坐聊聊。”他说,这既能给店里增收,也能丰富交流方式。

  与胡建强有着类似的经历。王奇此前是一名篮球专业运动员,他有自己的篮球“小圈子”。去年,他和朋友一合计决定合作运营一家篮球馆,平时利用场地教教孩子打球,空闲时间则给篮球爱好者有偿提供场地。现在,他们的篮球馆有100多名学生在训练,每人每课一个半小时收费80多元,基本保障收支平衡。

  “无论是散客还是带孩子的家庭,为他们服务并提供场地其实也能够拓宽宣传渠道、吸引更多资源。虽然刚营业,但已有一些亲子项目、青少年训练营来洽谈合作,”王奇说,县里篮球氛围挺好的,只要有资源、有特色,长久发展没有问题。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