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安吉有了首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森芳:年少到古稀 情系化龙灯

杨森芳 资料图

  最近,梅溪镇上舍村70多岁的老人杨森芳家中“客人”不断,都是前来祝贺他的本村村民。因为前不久,杨森芳成功获得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据悉,这也是我县首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出自龙灯世家从小热爱舞龙

  瘦瘦的身材、佝偻的腰背、黝黑的皮肤……初见杨森芳,他全身上下透露出一股纯朴的气息。“我就是一个农民!”他笑着说,自己从小就热爱舞龙,对家族传承的化龙灯情有独钟;解放初期,自己还没多大,便和父亲一起到杭州表演舞龙。“那个时候等于是帮忙,压根算不上真正的舞龙。”他笑着说。

  1956年,杨森芳参加了龙舞队,开始了他的从艺生涯,向大伯“取经”,学习化龙灯的舞龙、扎制等技艺,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化龙灯“四变”绝技和表演的各种阵法。1957年以来,他带领化龙灯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大会”等文艺演出以及梅溪镇全民运动会开幕式展演、上舍村龙舞过大年、新春闹春拜门子表演等展示、展演活动达上百场。

  “其实,由于大跃进运动和文革,中途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碰过‘龙’。”他说,这对于一个舞龙世家来说,简直就像是一场灾难。而且在一次表演中,由于化龙灯道具被烛火点燃烧毁,化龙灯表演曾一度沉寂,这让杨森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91年,在县文化部门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杨森芳重扎化龙灯,并对演技进行恢复性抢救挖掘,使上舍化龙灯重生并走进“湖州市首届丝绸文化节”文艺演出,荣获金奖;而后,又赴北京、甚至赴法国等地频频参加演出,让化龙灯蜚声海内外。

  杨森芳表示,如今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出不了门,也舞不动了,就把化龙灯交给一些后辈去舞,他就在家中做做龙,或者开展指导工作。“最多的一年,我做了50多条龙,我很愿意去教年轻人舞龙,希望化龙灯代代相传。”他说。

  用心传承文化荣誉只当鞭策

  2005年,上舍村成立了“化龙灯”艺术研究会,杨森芳担任艺术指导要职,期间较完整地梳理了化龙灯的表演阵法、变化特色及民俗文化内涵,为其申报国遗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上舍化龙灯列入第二批省非遗名录,2013年申报,2014年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如今,杨森芳是上舍化龙灯的第五代传承人,令他最开心的一件事莫过于自己2008年获得的“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称号。“这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上级部门对化龙灯发展、壮大的支持,可以说,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和鼓舞。”他说,在自己的带领下,上舍化龙灯先后参加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文艺演出;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民间艺术演出、世界休博会安吉分会开幕方队展演、安吉县竹文化节演出等活动上百场,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此次获得的荣誉,杨森芳坦露,这不仅仅是一种肯定和认可,更多的是鞭策。“虽然现在不舞龙了,但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化龙灯的文化和精髓传承下去,永葆‘青春’。”他说。

  县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杨森芳不仅恢复了上舍化龙灯,还使之走上民间艺术展示活动舞台,他在龙舞艺术的传承、弘扬、发展上的确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又获此殊荣,不仅填补了全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空白,对其他非遗传承人也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从另一层面,也说明从国家到省再到县,各级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的重视和支持,将极大推动全县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开展。”该负责人说。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