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时政新闻

“幸福之花”在乡村绽放——我县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全国示范的背后

  12月22日民政部发布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创建公告,我县成为23个首批全国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之一,全省仅2家。

  我县农村社区建设始于2007年,经过11年的发展,全县187个行政村的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吉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之路,“幸福之花”遍地绽放。

  社区要建设规划来提升

  凤凰水库库尾,昌硕街道双一村村口,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已建设完毕,房屋前的空地得到平整,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原本放在村委会里的竹创意产品、村民自产的笋干、高山绿茶等都可以放到这里展示、销售。

  “通过规划,村里对今后的建设更加心中有数。”双一村村委会主任李为民说,凤凰水库是饮用水源保护地,各类建设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相关部门也对双一村进行了规划。

  农村社区建设有规划,2007年,我县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安吉县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对全县农村进行了设计。

  同时,在规划中提出“社区化”概念,实施行政村撤扩并。天子湖镇高禹村从2007年起,逐渐合并东阳、和平、四庄等村,辖区范围骤然扩大。通过历次合并,我县行政村数量从264个减少到187个,全县行政村平均人口从1500多人上升到2000多人。人口集聚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带来了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合并了数村的高禹村,逐步在中心村建设了老年公寓、卫生服务站、民事调解室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设施,让村民生活得到提升。截至2014年底,187个行政村基本完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初步建成了便民超市、农资服务点等标准化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此外,从2011年开始建立的“村村通”、“村村响”、“村村看”等村级美丽乡村信息平台,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120多项办事流程;2016年10月启动的“四个平台”建设,构建了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今年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升了村民获得感……

  社区得到建设,基层负担也在减轻。近年来,我县推行最严格的村(社区)事务准入制,严格用章管理、报刊征订等事项,今年8月份还获得了第四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

  生态资源好经济发展快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社区的基础环境得到改善,乡村经营日益兴旺,“美景深溪”、“石岭人家”、“农耕西亩”、“湿地剑山”、“高家天堂”、“横溪清波”……这些让人听起来就让人向往不已的村庄,早已在游客心中扎根。

  2011年,我县以全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先后编制完成了《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和《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

  在全域上,我县建立“县域旅游交通环线”,让游客畅游无阻;“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让游客有了选择;“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中国大竹海观光旅游区、黄浦江源原生态旅游区、昌硕故里文化体验区、白茶飘香休闲农业观光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六个乡村旅游精品区更是让游客体验到安吉不同的文化风光。

  而这“一环四带六区”的建设,也形成了我县乡村旅游经营的总框架。

  “近年来,我县走出了从农家乐到乡村游再到乡村度假的乡村经营发展之路。”县旅委相关负责人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我县把农村生态资源与特色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让乡村旅游打上了“生态+文化”的烙印。

  政府部门和农村社区的结对共建也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去年,县林业局在结对村杭垓镇唐舍村举办林下经济培训会,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和省笋竹产业联盟专家为村民传授林下种植菌类技术,并提供小额贷款贴息,节省村民初期发展资金。“每年都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于唐舍这样的偏远山村,竹林面积大,只有发展林下经济才能致富。”县林业局党委委员、教授级高工张宏亮说。

  历年来,全县61个部门以及179家企业和农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共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村集体经济8亿元,吸收各类工商资本20亿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7亿元,农村社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我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477元,自2004年至今已连续13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治理更民主生活更多彩

  12月快要结束,唐舍村又在准备本季度的财务收支表,以便下个月能准时印发《阳光唐舍》村报,及时向村民公开党务、村务和财务。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唐舍村就开始实行财务、村务民主化,重大工程、决策由村民代表决议、签字,采用“一事一议一监督”的方法,月月清账。所有的账目,都清清楚楚分门别类记好,公示出来让群众监督。每一笔收入开支,老百姓一看,就明明白白,哪怕是一块钱的去向,也能看得清楚。

  “打铁就要自身硬。”唐舍村党支部书记梅明星说,村里将财务等事项细化公开,推进“阳光三资”,让老百姓对村级财务、村班子更加放心。

  确实如此,我县自2013年全面开展农村“阳光三资”管理以来,大到项目支出、公务接待,小到办公用品支出,村民不仅可以定期在村委会的村务公开栏上查看这些原始数据,还可以通过美丽乡村信息平台上实时查看。

  2015年,我县又进一步推进村级事务管理,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延伸到村民组,在村民组集中居住地竖起“组务公开栏”,晾晒村民组每个季度发展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村民组重大决策事项。

  “‘组务公开’让村民心里更加明白。”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有效杜绝了集体资金的流失,提高了基层参事议事能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村民对村组财务使用了然于胸,对自身素质提升也“胸有成竹”。今年5月份,《安吉古代家风家训》出版,为村民的家庭内部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提供了样板。同时,我县通过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建立健全对辖区内村民管理的约束机制,有效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使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生态建设、文明治丧等深入人心,极大助推了农村社区的面貌改变。

  通过农村文化建设,村民对村里的文化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孝文化、昌硕文化、邮驿文化、威风锣鼓、竹叶龙等特色文化逐一走进村民生活,如今全县共有146个社区民间团体、260余支乡镇业余文艺团队、22500余名文艺人员常年活跃在农村社区。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