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经济新闻

价格下降 人工上涨 毛料从业者面面观

毛料加工现场

  冬日暖阳下,山坳里飘出缕缕烟火,随即被风吹散在竹林间。走近前去,机器的喧闹声、竹叶的清香味,以及那青翠满目的竹桠,都在告诉人们,这是做毛料的场地。

  勾下毛竹梢,卖给收购商加工成制作扫帚的原料,俗称做毛料,这是我县竹农冬季的一项收入,但只有在“大年”的毛竹山才能出产毛料,因为“大年”毛竹山上才长新竹,新竹竹梢枝条嫩而有韧性,这才是做扫帚的好原料。

  据了解,今年毛料价格又降了,去年售价达到28元/百斤左右的毛料,今年只有24元。近日,笔者走访县内各大毛料加工、生产各环节的从业者,了解他们在毛料降价的情况下,反映如何?

  毛料加工:利润下降行业终将消失

  10月下旬开始,昌硕街道双一村村民陈卫忠就开始做毛料了。

  今年昌硕街道双一村的毛竹山是大年,陈卫忠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凤凰水库库尾的一处山坳里,10多亩的平地上,堆满了他的毛料;如果是小年,他还得到外面去收购。场地上的20多名工人分工有序,四五名工人将竹桠从竹梢上削下,剩余的工人分成两组,各自守着一个烤堆,将竹桠进一步加工打包。

  从村民手中收来的毛料价格为24元/百斤,但陈卫忠要自己出资运回来,成本要再加7元,所以到厂价达到了31元/百斤;工人将竹桠从竹梢上削下,成本要7元/百斤;削下的竹桠经过烘烤、机器打磨、打包,这部分成本又要17元/百斤。

  加工好的竹桠,100斤打包成一捆,行业内称为一件,销售价格在100元左右,而加工这样一件,需要230斤毛料,因此这一块今年几乎赚不到钱。

  “赚钱都靠竹叶和竹梢这两样副产品。”陈卫忠说,自己从事毛料行业有20多年,每年的加工量大概在8000多件,能产生10多万斤竹叶和30多万斤竹梢,竹叶用来作为早园笋的覆盖原料,售价0.3元/斤,竹梢用来制作建筑用的搭板,售价15元/百斤,这两块能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做生意当然不会稳赚不赔,做毛料最怕雨水天气。陈卫忠掀起场地上用来遮雨的雨布,前些日子这些毛料淋了雨,下面的毛料已经变黑、小枝条有些脱落,“这一部分卖不出去,80多元一件都没人要,而且竹叶被雨水打湿后也会没用。”

  陈卫忠的毛料主要销往山东,收购商在那里做成扫帚,然后在北方市场销售。对于毛料降价,陈卫忠显得很淡然,“收进来价格低,卖出去价格也低了,随着市场波动而已,和以前相比就是赚得少一点,这个行业现在就在萎缩,今后肯定会消失。”

  扫帚制作:原料影响极小人工成本上涨

  一车竹扫帚运到厂里,工人们急忙将扫帚搬下,检查、修理、包装,数天后,这些竹扫帚就会漂洋过海,运送到日本。在位于梅溪独山头村的盛忠竹木工艺厂里,每年150万把竹扫帚的出口量,使得工厂每个月都要发货10多个集装箱。

  工厂有30多名工人,都是本地村民,最早的从20年前就跟着盛忠竹木的老板朱永忠干活,这些工人现在不做竹扫帚了,全都承担着“品检”和包装工人的活。“所有的竹扫帚都是县内的其他小厂帮我们做的,我们运回来检查包装,然后出口。”朱永忠说,工厂出口的竹扫帚有大、小两种型号,出口均价约10元多/把,收购来的均价约在6元多/把,加上其他成本,利润约在1元/把。

  毛料降价使得朱永忠的原料成本降低,但他对此并不是非常在意。“这两年的人工成本上涨得非常快,原料这点波动根本影响不大。”朱永忠说,出口的竹扫帚要求非常高,100斤的半成品只能制作15把精品扫帚,毛料6元左右的降价,分摊到每把扫帚上就显得微乎其微;但与之相反的是,前些年,工厂里的女工日工资只需要70元,男工是120元至200元/天,技术工人是260元/天,现在都上涨了30元至50元。

  和陈卫忠的看法一样,朱永忠也觉得这个行业再过20年肯定会消失。“没有人肯做这个了。”朱永忠说,1名成熟工人一天能做100把竹扫帚,自己的年出口量就需要50名工人,根本就凑不起来,自己只能将扫帚制作分给16个小工厂。

  合作社:转包赠送涉及多种原因

  天荒坪镇余村村的毛竹山上喧闹起来,砍毛竹、勾竹梢的工人同时开动起来,斫竹声、竹梢落下的哗啦声在山中此起彼伏。

  天林笋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任柏青每天记录着毛竹的砍伐量,天林合作社流转有1.5万亩毛竹林,遍布余村及周边,今年毛竹大年,合作社有2000万斤毛竹要砍,到目前毛竹下山才800多万斤。

  “没有人手,所以把毛料转包出去了。”任柏青说,每亩毛竹林大概能产300多斤毛料,1.5万亩毛竹林的毛料,转包给了7个毛料经销商,根据山的高低远近,收取4元至6元/百斤的费用。

  对于合作社来说,毛竹价格下降后已经放弃了部分成本高于收益的高山竹林,毛料更是如同鸡肋。双一村双富毛竹专业合作社流转有2000亩毛竹林,今年以1万元的价格将全部毛料转包给了其他毛料加工商。合作社社长李为民说,如果合作社做毛料,人工支出、精力支出等都非常大,但是收益不高,还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合作社的林下经济上。

  作为毛竹培育大村,为了防止毛竹被大雪压断,有些村民在夏天就将新竹的梢头给勾断,有些毛竹山则被其他做毛料的村民给“约”去:做毛料村民冬天给别人勾梢,但是不付费用,省下对方的工夫,也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

  梅溪镇长林垓村的长丰毛竹专业合作社流转毛竹林近1000亩,今年将毛料全部送给了村民。“这也是无奈之举,补贴给村民。”合作社社长孔勤民说,2009年合作社成立时,是按照当时毛竹价格36元/百斤来订立合同的,但现在毛竹价格已经跌倒了20多元/百斤,而且现在人工成本高涨,工人做毛料一天起码要300元,因此将毛料送给村民,算是合作社对村民的一点补偿。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