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安吉人文

愿用余生,留下“指尖上的安吉”——访安吉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建民

  一张简陋而又古旧的木头方桌,一把竹椅,几把工具刀,一叠亲手采摘来的棕条,对于安吉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建民老师来说,这就是他生活中最幸福的一刻了。

  驱车四十分钟,我们从县城赶到了金老师位于安吉大竹海景区的“工作室”——大竹海竹工艺展馆。

  12岁开始学手艺不怕吃苦,乐在其中

  对于喜欢棕编和竹编的手工艺人来说,学手艺称不上是什么辛苦的事儿。

  “我从十二岁就开始跟着附近的篾匠学竹编手艺了,都说学这个苦,也确实苦,光是跟着师傅打基础就要三年,然后再跟在师傅后面学着单独做竹编,起码要七八年,才能算是出师。”金建民告诉我们。

  金建民是安吉县天荒坪镇五鹤村人,土生土长、在安吉的万顷竹海中长大的他,对于所有和编织有关的手艺都非常感兴趣,除了竹编之外,还自己琢磨出了许多棕编的花样,因此,对于墙上挂着的“安吉县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牌子,他至今还觉得有些遗憾:“其实,除了棕编,我觉得竹编更能代表安吉的竹文化。”

  从12岁到63岁,五十余年醉心于棕编和竹编,金建民的技艺已堪称出神入化了。

  就在笔者采访的间隙,金建民一面回答我们的问题,一面手指灵活地抽出一段棕条,切割、抽拉,一根根纤细柔韧的棕条,在老人的手里宛若游龙,经过一系列的挑压交织,飞快地堆叠在一起,眨眼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眼睛蜻蜓就出现在他的指尖上。

  “虽然竹编才是我从小就学的正经手艺,可是,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棕编才是更适合传承推广的非遗项目。”金建民感叹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竹编对基础功要求太高了,没有四五年、七八年,根本没办法出师,况且,做竹编需要根据竹编产品的不同,挑选不同年龄段的竹子,再砍回来加工、编织,这些都是力气活,一般女孩子吃不消的,就算是现在的男孩子,也很难坚持这样一年一年的打基础了,就去年吧,我这里有一个兰州来的小伙子,说想跟我学竹编,结果学了一个月,不干了,这活儿太累!太耗费时间,而且就算学成了、出师了,老实说,手工竹编现在也赚不到多少钱,年轻人哪里愿意做这个?”

  传承艰难为后人留下“老物件”

  金建民告诉我们,做棕编和竹编不但要沉得下心来打基本功,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性子,还要学着自己创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消耗在里面。

  “我曾经尝试着编织老一辈结婚用的那种双喜的花样,就是一件作品上,那个‘双喜’不能够断开,断开了就不吉利了嘛,一件小小的作品,我足足琢磨了三天,编了拆,拆了再编,手上不知道划出了多少划痕,这才把这个花样用竹编编织出来。”

  可能是因为常年久坐,沉醉于编织的金建民身体不太好,带我们上山采集棕条、挑选合适的竹子时,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他笑着告诉我们,年纪大了,这种活儿也渐渐吃不消了,不知道还能做多少年。

  因为对自己身体的担心,再加上一直都没有寻找到合适的传承人,金建民这几年除了创作和推广非遗之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进行一项他认为目前看来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给后人留下更多可以复制的老物件”。

  “这些老手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我真的很怕等我老了,做不动了,这门手艺就传不下去了,所以,现在只要我有时间,就把我能想到的,那些曾经在我们老一辈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老物件儿慢慢做出来,我也不卖,就当成收藏品保存起来。”

  “这样的话,即便以后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很多年后,如果我们的后人还想重新拾起这门老手艺,也能有个样品做参考吧。”

  在金建民的收藏品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约莫一人高的“竹夫人”,编织精美,金建民告诉我们,这东西是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夏天可以抱在怀里睡觉用的,特别凉快,我特意复制了一个放在这里。

  “还有这个老一辈安吉人在山里干活经常用到的山袜,是用麻编织出来的,穿上它可以防滑,而且上山砍竹子的时候,可以护着腿部不容易受伤。”

  随着金建民的讲解,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许多年前的竹乡,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空调,更没有智能手机,山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生活的创意,借助着大山里最常见的竹材,用双手编织着对生活的无限期盼和美好追求。

  淡泊名利用余生留下“指尖上的安吉”

  白墙青瓦的大竹海竹工艺展馆,是金建民一生最割舍不掉的牵挂。

  每天早上从家里到展馆,开始一天的工作,接待无数从全国各地来大竹海游览、参观竹乡竹编工艺的游客,向游客们展示着繁复的竹编和棕编,10多年如一日,金建民从不厌烦。

  除此之外,为了推广棕编非遗项目,金建民还经常应邀去参加一些景区、酒店和学校的非遗宣传活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港口的许多孩子都学会了简单的棕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在大竹海景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是对这些竹乡传统“老物件儿”着迷不已,就在笔者采访的时候,一队从杭州来的外国游客走进工艺展馆,津津有味地观摩着这些用途各异、编织精巧的竹工艺品,看到金建民随手就用几片叶子编织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翠绿色的小青蛙,更是直呼“不可思议”……

  “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参观,我也很乐意告诉大家这些老物件以前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现在没人用了之类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让更多人能够知道这些老物件曾经在我们老一辈的生活中出现过,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金建民告诉我们。

  闲暇的时候,金建民会借着锻炼身体的功夫,去竹工艺展馆后面的那片竹林走一走、看一看,大竹海的万顷竹海养育了他,也带着他找到了毕生热爱的编织工作,对这片竹海,他心怀敬畏,更多的,却是对未来深深的忧虑。

  “也不知道等我做不动了,会不会有人愿意继续守在这里,替天南海北来的游客们展示我们竹乡的竹编和棕编工艺,希望到那个时候,这门老手艺还没有失传吧。”

  站在墙面已经斑驳的大竹海竹工艺展馆前,金建民抬头望去,眼前,依然是他看了几十年都不曾厌烦的碧波竹海,而身后,曾经记载着老一辈安吉人竹编文化传承的老物件儿,却已经到了不得不“复制收藏”的时候。

  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学习这门老手艺,是金建民最焦虑的事情。

  可是,他依然在等待着希望。

  “现在我们国家对于这样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加大保护力度,县里也很重视,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还是希望能多带几个徒弟出来,别让这门老手艺真的断了,那太可惜了!”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