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经济新闻

“垃圾不落地”新政实施一年多来,我县已形成余村和上墅两种收集模式——看一看,哪种模式更适合?

上墅乡刘家塘村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

  前不久,县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公布了今年首批“垃圾不落地”实施村考核验收结果,申报的24个实施村中,有22个村通过验收,成为典范。

  去年,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上,我县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现阶段已形成“余村模式”和“上墅模式”两种收集模式。那么,这两种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各自有何优劣势?推行过程中有无遇到难点?近日笔者进行了专题走访调查。

  看看:两种模式到底是啥样?

  每天早上7点30分之前,丹霞物业54岁的清运工胡国庆都会开着清运车来到天荒坪余村主干道,逐一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清理干净;随后,物业保洁员马小毛再将“厨余垃圾”清理干净,两人各自将垃圾桶拖运走,里外清洗一遍,等到下午4点,再将桶放回原处,供村民投放垃圾。

  “厨余垃圾由村里集中处理,其它垃圾全部运至镇里的中转站。”胡国庆介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定时定点收集,过了规定的时间,垃圾桶就要被收走,所以一天下来,几乎村里是看不到垃圾桶的。

  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桶“过时不候”,这就是“余村模式”。据悉,余村村共有280余户农户,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达三到四吨,2013年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于2014年引进物业公司,由于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上都较为成熟,去年,全县选择该村试点“垃圾不落地”工作。“我们这种模式起源于日本东京。”据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介绍,之所以采取“农户定时定点投放”,是由“全村垃圾分类基础较好、农户源头分类比较成熟”这些基础所决定的。

  与其不同的是,“上墅模式”采取的是“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垃圾。

  清晨6点,熟悉的音乐声在上墅乡董岭村响起,村民们不约而同的将自家前一天产生的垃圾拿出来,递给保洁员夏风。“老夏每天都很准时,一天不拉下。”村民们说。

  早在去年8月,上墅乡就以刘彭线沿线为试点,在刘家塘、田垓、上墅、罗村4个村350户农户和商铺中启动“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经过1年试行,道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眼下,全乡“垃圾不落地”实施已达到全覆盖。

  “定时上门这种方式源于台湾台北,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物业保洁员通过播放音乐铃声通知农户,不间断上门收集。”上墅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该乡一些村农户居住集中,村庄道路情况较好,较为适合上门收集。

  比比:各自优缺点有哪些?

  毋庸置疑,这两种收集模式都是因地制宜的。那么,他们的优缺点有哪些?农户接受度如何?

  灵峰街道碧门村从今年5月份开始,正式实施“垃圾不落地”,采取的收集方式为“余村模式”。一段时间下来,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该类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要求农户日常垃圾放在家里,不能随时随地投放,培养了农户自觉投放的意识,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全村62只垃圾桶合理定点,并按照布点精心设计倾倒,使每日倾倒、回收垃圾桶做到合理、省时、高效。”该负责人说。

  “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物业保洁员胡源源说,体现在农户在家中自行分类好,再投放到定点的垃圾桶,难以确保源头分类的质量,物业公司往往要进行二次分类,增加了工作量不说,也难以做到源头追溯,不利于整个垃圾分类工作。“不过,现在大多数农户的接受程度还可以。”他举例说,第4生产队的姚明珠每天晚饭吃好,就开始分类垃圾,先将厨余垃圾装进村里发下的绿色厨余垃圾桶内,再把其他垃圾分好后,放到村口前的大分类桶,一段时间下来,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成为村民中的榜样。

  相比“余村模式”,“上墅模式”的优劣势又在哪里?

  刘家塘村村委会主任蔡国明介绍,该类模式便于把握源头分类的质量,因为保洁员上门收集的同时,也是上门检查、指导、宣传的过程。“在源头就可以将分类工作一次性做好,避免‘二次污染’,保洁员也能更直接与农户交流,更清楚谁家分得好,谁家分得不好。”蔡国明说,还有个优势在于省钱。他分析,大的集中投放的垃圾桶价格一般在240元/个,一个村得投放好几个,上门收集的话,村里就不用购买,减少了成本。另外,购买垃圾桶的话,也很容易被偷,还要经常清洗。

  “当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蔡国明表示,农户家中若无人的话,或者年纪大的在家的,就会不方便收集,且会增加保洁员上门次数。

  山川乡高家堂村准备采取“上墅模式”,村委会主任潘小众认为,村里农家乐较多,日垃圾量大,“上墅模式”较为合适。“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也容易养成老百姓分类的好习惯,所以相信这样的方式老百姓也容易接受。”他说。

  建议:实施还需因地制宜

  “‘垃圾不落地’的效果十分明显。”县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相关负责人喻凯表示,以山川乡为例,原先乡政府至马家弄村的道路两边都是垃圾桶,实施“垃圾不落地”后,这些垃圾桶全部没有了,为村庄环境添彩添力;还有,如今的幽岭隧道就像是一个“分界线”,往杭州方向两边垃圾桶成堆,而安吉的碧门村却见不到一只垃圾桶;“像报福镇一些村,将沿线的垃圾房全部拆掉,环境改善自然不在话下。”他说。

  在喻凯看来,两种模式因地制宜、各有千秋,很多实施村都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目前来看,“上墅模式”较为受欢迎。

  他表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少村是结合两种模式实施,主要针对一些山区乡镇。“这些村有的自然村农户居住较为集中,便上门收集,即‘上墅模式’;个别自然村偏远的话,则采取定时定点投放,即‘余村模式’。”上墅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刘家塘、田垓、上墅、罗村、施阮5个村距离集镇近,位置相对集中,实行了“定时上门”;董岭村和龙王村距离较远,农家乐也多,这两个村庄就采取了两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在两个村庄,傍晚5点至次日早上8点,都会放置部分垃圾箱,供农家乐及游客投放。”据介绍。

  虽然“垃圾不落地”收集工作目前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但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尤以物业的感触最深。丹霞物业负责人介绍,“时间”是最大的问题,遇到老百姓上夜班的,过了规定时间点还没有投放,就只能等到第二天,造成很多不好的习惯;还有一些物业公司纷纷表示,有些农户过了投放时间点还将垃圾拿出来,尤其是到了夏天堆放起来,极易造成“蚊虫满天飞、臭气熏天”的环境问题。

  再者,很多村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村里若没有了垃圾桶,游客产生的垃圾怎么办?“对于这一问题,建议这些村适当放置一些果壳箱供游客投放,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教育和培养,尽管有些不方便,但会慢慢养成习惯。”县农办副主任任强军介绍。

  任强军表示,总得来说,目前村里和物业公司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有个别村民暂时还不适应。“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看看有无更好的收集模式,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不落地,都需要不断摸索,最终目的是为了农村环境得到改善。”他说。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