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全媒体新闻 > 经济新闻

同样的身份,不一样的身价

  “客中常有八珍藏,哪及山家野笋香。”吴昌硕在他的《咏竹》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安吉冬笋的喜爱。安吉冬笋作为我县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也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2011年,安吉冬笋还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安吉冬笋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就是标识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有了这一商标,就能将自身和外地的同类产品加以区分,相当于有了“身份证”。

  其实,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除了安吉冬笋,还有安吉白茶。早在2001年,安吉白茶就有了这张名片,经过10多年发展,安吉白茶已经发展到种植面积17万亩,今年年产量1810吨,产值达到22.58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占到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但安吉冬笋目前的年产量约在500万斤左右,年销售额(一产销售)只有四千万元左右。

  无论在惠民上还是在产量上,两者都很难相提并论,这其中固然有政府扶持力度不一、附加值差距较大等原因,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让两者在同样的身份下,身价却大相径庭呢?

  生产:技术有要求

  每年采茶季,20多万名采茶工遍布17万亩茶园,为安吉白茶采摘贡献力量,安吉白茶采摘要求一芽一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经过简单培训和示范,采茶工都能掌握,只是在采摘速度上有快慢的区别。”天子湖镇吟诗村柏茗茶场负责人柏德林说,他每年需要600名采茶工,最初采茶工为了量而不注重一芽一叶的采摘要求,之后通过重点说明,采茶工都能做到。

  但安吉冬笋的挖取却不是这么简单,挖取冬笋就是一项技术活。冬笋指毛竹鞭上已发育膨大的笋芽,在立冬至翌年立春间挖掘。此时,冬笋还在土中,凭肉眼难以发现。

  “挖冬笋也要会看‘风水’。”报福镇统里村60多岁的村民马阿富说,我县的竹山上有三度竹子,其中4年生的毛竹产出的冬笋最多,6年生的毛竹少量生长,而2年生的毛竹不会生长冬笋。

  挖笋人第一步就要会区别这三度竹子,之后还要会看毛竹枝桠,以此判断竹鞭的生长方向,然后顺着竹鞭“掏”冬笋,“有经验的人看下竹桠,就知道哪块土下有冬笋。”

  “现在有经验的挖冬笋的人越来越少了,导致产量很难把握。”报福镇石马湖毛竹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忠武说,前段时间,外地客商订了2000斤冬笋,他筹集了3天才达到这一数量,“年轻人不上山,以后挖冬笋总不能带探测仪吧?挖不出来又何谈买卖。”

  销售:渠道在萎缩

  安吉冬笋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段。

  “2014年还有14元/斤,之前甚至卖到过20元/斤。”杨忠武说,2014年之前,自己经营一个笋罐头加工厂,每年收购100万斤安吉冬笋,然后将冬笋加工成笋罐头,出口到日本,11斤装的罐头可以卖到300多元,利润率达到30%左右。

  由于收购冬笋的罐头厂多,再加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应,所以安吉冬笋价格居高不下。

  “2014年环境整治,罐头厂关闭。”杨忠武说,这使得安吉冬笋只能通过零售市场销售,价格就开始下滑,今年只有8元/斤,“仅仅这一块,统里村6000多亩毛竹山,在冬笋这一块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00多万元。”

  由于安吉冬笋和毛竹价格的双双下滑,石马湖毛竹专业合作社将统一经营的3400亩毛竹林又“还”给了村民,由村民自主经营。

  位于报福镇中张村的福灵笋竹专业合作社,在笋罐头加工结束之后,开始涉足中高端礼品装的冬笋销售。“有3000多亩毛竹山,去年只有10多万元的销售额。”合作社社长陈勇说,礼品装冬笋可以卖到12元/斤,为了打开国外市场,合作社还申请了免检产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成功将冬笋销售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安吉冬笋就地加工的渠道消失,又遭遇了假冒产品等问题。每年都有大量外地冬笋涌入安吉,以较低的售价抢占了市场份额。“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而且比较关心冬笋价格,不注意是不是安吉冬笋,导致安吉冬笋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地,销售渠道进一步被压缩。”陈勇说。

  储存:保鲜有难度

  安吉白茶采摘后加工成干茶,放在冷库中可以保存一至两年,在这方面,安吉冬笋望尘莫及。

  “安吉冬笋在保鲜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杨忠武说,作为农副产品,挖出来的安吉冬笋还是一个活体,还在“呼吸”,保存安吉冬笋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埋藏在沙土中,即使这样,安吉冬笋也很难保存到一个月以上的时间,长时间的运输会造成安吉冬笋发黑、发干,口感和卖相变差。

  为了发展中高端礼品装冬笋销售,福灵笋竹专业合作社还修建了冷库,将挖取后的安吉冬笋进行储存,“礼品装冬笋销售比一般零售的时间要长,需要这样的储存方式。”陈勇说,即使这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安吉冬笋缺少深加工的方法,在根本上解决储存的问题。”

  这一点得到了县林业局林技推广中心主任诸炜荣的认同。“安吉冬笋的产业链没有形成,目前安吉冬笋也只是在一产上发展。”诸炜荣说,今年,耕盛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研发出一系列的竹笋保鲜技术,为安吉冬笋的储存开拓了一条道路,但由于刚面世,还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拥有此类技术的公司较少,还是不能为安吉冬笋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其实,安吉白茶和安吉冬笋虽然都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两者在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挖冬笋是为了让春笋能够更好生长,春笋发育成毛竹,价值更加大。”杨忠武说,我县有86万亩毛竹,安吉冬笋的挖掘是毛竹林培育中的一个环节,在体量上和安吉白茶不能相比,“不过如果能解决保鲜技术,安吉冬笋还是很有前途的。”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