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余瑞 | 编辑:安吉视窗
小杜的妈妈和她的外公外婆舅公们
小杜的妈妈与小杜外公
小杜六个月
“小雪、大雪,烧火不熄。”随着寒冬来临,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外婆手里少不了的“汤婆子”?家住县城迎宾大道附近的小杜,家里就有一只。它长得憨态可掬,扁扁胖胖的腰身,饱满似南瓜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盖子里有个橡皮圈,起防漏水的作用。
灌满开水,汤婆子因受热散发出了金属特有的味道,“你别看它黑不溜秋,其貌不扬,它可陪着我度过了童年,是个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传家宝呢。”小杜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面前的汤婆子,怀念地说。
外婆珍爱的嫁妆
“这件暖具伴随了我家好几代人,冬天取暖全靠它。”小杜告诉笔者,这个“古董”是外婆出嫁时的嫁妆,少说也六七十年了。虽然期间辗转搬家好几次,但这个汤婆子他们却始终没有丢弃。
俗话说,“汤婆子,捂儿子”。那时候,只有条件好的人家嫁女儿时,才会花钱请人打造一对汤婆子作为嫁妆。不过,小杜外婆家的条件并不好,为了让女儿能风风光光出嫁,小杜的曾外公特意停工一日,只身一人前往县城,兜兜转转大半天,终于寻了一位老师傅,花上了家里大半年的积蓄,才给宝贝女儿打造了一对纯铜的汤婆子。
离开父母,万般不舍。小杜说,每当思念家人时,外婆都会拿出这对汤婆子瞧瞧,冬天更是日日捧在手里,“用外婆的话说就是,外面白雪皑皑,手里捧着汤婆子就会特别暖心,像是自己的娘家人,感觉十分亲切。”
如今,由于时间太长,另外一只汤婆子找不到了,只剩下小杜手里这一只,所以一家人格外珍惜,当作宝贝一般保留着。
四代人母爱的见证
小杜妈妈说,小时候天冷时,睡觉就爱用这个焐脚;有了小杜以后,冬天也是用这个来取暖;现在外孙女出生了,冬天还是用它取暖。“虽然现在有取暖电器,但总觉得比不上汤婆子,保温好、不上火。”小杜妈妈说,这个全铜的“汤婆子”,可以说整整服侍了小杜外婆到小杜女儿四代人。
“记得每晚临睡前,妈妈就会将汤婆子灌满开水,再用绒布套包住放进被窝,”小杜说,等他睡时钻进被窝,里面早就暖暖的了,一直到早上都是热乎的,“太好用了,冬天还真是少不了它。”
高三那会儿,学习紧张。但不巧的是,考前小杜得了伤寒病,为了不影响学习,他身体稍有好转就去了学校。“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下午第二节课间,班主任叫我,说教室门外有人找。”过去一看,小杜发现一个雪人站在那里,原来是他妈妈给他送来了汤婆子。
“当母亲把用围巾捂得严严实实的汤婆子递给我时,我的眼眶都湿了。”小杜记得,当时母亲对他说,天太冷,要注意保暖。
暴风雪挡不住汤婆子的温暖,也挡不住母亲的爱。这是小杜与母亲的珍贵回忆,也是伟大母爱的温暖见证。
“老家伙”用处多
小杜家的汤婆子,可不单单用来取暖,还立下过“汗马功劳”。“记得小杜刚出生那会儿,家里用的还是尿布,需要经常换洗,但一遇到阴雨天,尿布就常常会晒不干。”小杜妈妈说,每当这时候,汤婆子就派上了大用场。
“先将汤婆子灌满热水,然后用尿布把汤婆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住。差不多半小时以后,再把捂热的尿布抖开,尿布已经变得很干燥、柔软,手感也非常好。而且,汤婆子里的水还可以倒出来洗脚,实惠又环保。”小杜说。
近几年,受汤婆子的影响,小杜的妻子也越发不喜欢用空调和电热毯,嫌它们用起来太干燥,而是喜欢早早地将汤婆子塞进被窝里。
除了取暖、烘尿布,小杜家的汤婆子还有个妙用,做好吃的!
“我老婆生孩子时奶水不足,要做酒酿圆子,其它步骤都好说,发酵酒酿需要持续保温。”小杜说,当时他妈就吩咐道:把汤婆子找出来。
汤婆子被灌满了热水,和拌了酒药的米饭一起放进锅里,再用汤婆子捂上。小杜妈妈说:“我的外婆当年就是用这办法为我做的酒酿圆子呀。”
“它真的历史悠久了,现在我已经把它当传家宝看待了,看到它,就想起了家里一段段的往事,等我有了孙子孙女,这个‘老家伙’还是继续传承下去。”小杜说。
(你家有这样的传家宝吗?可以致电我们:5223000 5678888)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