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1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范一直
拈出“安吉腔”之话题,谈的并不是本地方言,而是探究安吉人在日常言谈中常流露的一种习惯性腔调,其中折射了不乏地域人文特色的群体心态,或体现了某种“县民性”。
县硕博联谊会的年轻人,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来安吉工作的高学历青年才俊。我问他们对安吉人有何评价,回答安吉人不排外,总体民风较平和、良善,同时不约而同地说到一种“安吉腔”。即安吉人大多自我感觉很好,特别是把安吉很当一回事,总认为安吉本地好,好得不得了。最明显的例子是单位组织集体旅游,到了外地某景点,粗粗看一下,安吉人动辄作出断语,这里还没有安吉好,或者说这样的景观安吉也不缺。人气很旺的“安吉吧”上,本地网民们喜欢说“我们大安吉如何如何”,省城杭州都不放在眼里,湖州就更不入眼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虽是人之常情,但在与外地的横向比较中,安吉人喜欢无端放大本地的优势和特色,或习惯于将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于是乎,自我感觉不好也难。特别是近些年,安吉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递增,这就更强化了安吉人良好的自我感觉。在外人看来,安吉人真有点自恋。
此种“安吉腔”固然反映了县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骄傲感,倘由此转化为一种更加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怀,未尝不是正能量。但这多少也体现了本地人习惯于沾沾自喜的自满心态。安吉因地理方位相对闭塞的限制,历史上交通多有不便,以前的安吉人没有见过真正的世面。这些年虽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对外交流也与日俱增,但一般县民们孤陋寡闻的蒙昧、懵懂状态,尚未得到明显改变。鲁迅揭示国民性中有“我家祖上比你家阔”的阿Q心态,很多安吉人也有“我们安吉比外地好”的虚幻心理。
身为安吉人,笔者自然也能真切感受到安吉之好,但这不应成为妨碍本地人看到外地之好的眼罩,更不应成为否定外地之好的理由。安吉不过是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一般般的半山区县,所谓“优雅竹城”连“三线城市”也算不上。虽然乡村生态环境有明显优势,但在很多方面还乏善可陈。记得前些年县里官方报告有如此表述:在“长三角”地区,“安吉处于经济发展的洼地,已成为富人堆里的穷人。”这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俗谚说“自称好,烂稻草”。针对“我们安吉好”的“安吉腔”,破除本地人虚幻的自我良好感觉,关键是放开眼界,放低身段,真切看到外地种种之好,心怀诚意地认可安吉所不能及的外地之好,找到本地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由此引发反省之思、忧患之感、奋进之志。如此,安吉才可能真正变得越来越好。正如某补肾产品广告语:“你好我也好。”这样才好。
安吉有一方言口头禅——“煞格来”,用于评价别人某种非常态的言行。说对方“煞格来”,虽在不同场合其义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表示算你厉害或结棍,我虽不及,但未必点赞,更谈不上服贴,甚至多少还带有几分不屑的讥讽色彩。换句话说,面对别人的强势或优势,我虽有点无奈,但并不心服口服,更不愿以你为榜样而学习或效仿之。“煞格来”之惯用语,和“我们安吉好”的“安吉腔”有内在联系。那就是不懂得欣赏别人之好,更不愿也不会虚心学习别人之好。
徐复观年轻时仰慕国学大师熊十力,向其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推荐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说早已读过了。熊面露不悦之色,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再读。过了一段时间,徐再见到熊,报告已再读了那书。熊十力让他谈点心得。徐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熊未听完就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什么益处?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多么有意义,某一段理解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多年后,学术上已大有“出息”的徐复观回忆到:“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联想到总以为“我们安吉好”的“安吉腔”,凡是看不到外地之好,或以为外地没有安吉好的本地人,很容易被“小眼界”耽误。安吉好比围棋盘上的二路,就我而言,大抵如棋谚所说:“七子沿边活也输”……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