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6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酱香老范
欣闻由安吉县旅委、县旅游协会牵头主编的《安吉旅游文化集锦》新近出版。这对迅猛发展中的安吉旅游业来说,无疑将起到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的助推作用。全书分“风光古迹、人文历史、风俗民情、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美丽乡村”等六章,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历史传承、呈现人文视野、传达乡土风味,对可用于旅游运作的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作了精心梳理和集中推荐。名为“集锦”,选取的多为有代表性的亮点,将零星散落的片断,编织成一匹齐整的锦缎。游客们在感受安吉一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的同时,凭藉此书可领略本地的历史积淀、文脉赓续和乡土人文。对安吉的导游们来说,一册在手,当增添文化的底蕴,虽未必立马“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带队时至少可对本地文化亮点胸有成竹,应对自如,而不必费劲地用媚俗段子,迎合游客们的低级趣味。日本俳句名家松尾芭蕉说:“山静养性,水动慰情。”而文化在旅游中足可润怀。
旅游业在安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今越来越提升和凸显。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1204.8万人次,是本地总人口近30倍;旅游总收入127.5亿,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两番。安吉不愧为浙江旅游经济强县。但本地旅游业近十年来的突飞猛进,除了依托于山水资源的先天优势,主要得益于“生态立县”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创建以来,安吉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地域文化虽在其中也起到了助推作用(“竹乡旅游”丛书2007年有一本《竹乡文脉》),但并不十分明显,至少还多有可挖掘的潜力和可施展的空间。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若缺少地域文化的底蕴,就很难显示特色,也难以可持续发展。
其实,安吉旅游经济的连续急剧增长,已经催逼安吉旅游业当抓紧实现从量的大幅度扩张到质的有效性提升。而这种提升,离不开旅游文化的有效介入。特别是安吉旅游主要是乡村休闲度假型的,相比那些以名胜风光景点为招徕的观光型旅游,更需要地域文化和乡土人文提供背景和营造氛围。比如黄山本身之壮丽雄伟已足以让游客陶醉,导游倘喋喋不休地宣介黄山之人文,那几乎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的不敬。我甚至觉得“迎客松”一带多处的摩崖石刻,有的颇显多余(让人看了眼睛痛)。而外地游客在安吉享受山青水净气清竹翠景美的同时,感知一点故鄣历史、昌硕精神、孝文化、民俗风情、非遗传承等“安吉风”,不亦乐乎?
古代文人骚客有“脚底板下出文章”一说。如陆游的“此身合是诗人否,细雨毛驴入剑门”、“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萧湘岂有诗?”古人之行旅本身不乏文化意味。而当代人旅游大多是“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跑得比马快”。倘若没有文化意蕴参与其间,那就是“到北京看城头、到南京看石头、到上海看人头、到安吉看竹头”,或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回到家里啥也不知道”。正如没有古树的村庄,是没有历史的村庄。没有文化的旅游,大抵是一种疲于奔命的赶路。
有学者说:“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日益显著和深刻。只有与文化的交融,旅游经济才能发展到高级阶段,从而使旅游成为展示、传播文化和推动文化发展的载体。特别是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更注重文化感知、参与和体验。弘扬旅游文化,让旅游日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既提升旅游品质,也增加旅游经济中的文化附加值。编写《安吉旅游文化集锦》主其事者田光耀先生,是本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士,退居二线后,宝刀不老,再立新功。他还策划在县旅游协会下设旅游文化研究分会,颇具文化的眼光。
前些年,安吉先后获“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自驾车旅游百大目的地”等称号,还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在“2014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论坛”上,安吉又入选“最佳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集锦》一书的推出,可谓锦上添花。竹乡风光最养目,旅游文化可润怀。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