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3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胡国稳
1月份以来,鄣吴、山川、孝丰等乡镇的不少村庄举办了形形色色的年货大街、农夫集市、年货节等活动,地道的农民们走上村头巷尾吆喝自家的农产品、土特产,一批批都市客在欢乐的氛围里把心仪的产品带回城。
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宏观上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美丽品牌,微观上激活了乡村游一池春水,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养成的农民朋友的商业头脑。如今,走在竹乡的乡村,农民不再仅仅埋头耕耘,更懂得“抬头看天”,有了市场所需即经营所在的意识。
一系列的“年货街”活动只是一个缩影,我们得站在“三农”的高度为农民的商业头脑叫好点赞。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乡村农产品生产就可以不再“一抹黑”,而是根据市场所需来“订制”,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与市场的契合度就大大提高。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农民就成了“农商”,尽管目前还需要有部门、乡镇或者有资源和渠道的带头人来组织,但至少为农民走出家门对接市场开启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的收获,刺激的是农民的经营意识,更为今后的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奠定基础。
把商业头脑变成能够获得收益的商业活动,短时间内还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发挥部门、乡镇、村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其服务更“接地气”,把旅游经济、地方发展和农民受益致富有机结合。
去年年中,在鄣吴镇景坞村采访时,当地的村干部谈起了这些年来的思维转型。他们说,以前当村干部更多考虑的是把村务管理好,但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经营压力随之而来,逼自己想着法子让有限的“家底”多“生钱”,不然和周边经营做得好的村子一对比,村民们都不答应。
从村干部到村民的“意识”变了,也引来了一批善于发现农村商机的有志之士,在农民和城里人之间扮演“穿针引线”的中间人角色。孝丰夏阳村的“农夫集市”就由此而来,山川船村的“老莱子”山里货也因此而来……
再往高一点的层次说,去年新注册的数十家家庭农场中,较多一部分属于有文化、会经营的村民回乡创业,带活村级经济。毫无疑问,这部分人已经摆脱“农民”的定义,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商”。和他们相比,有了商业头脑的农民,也就有了成为“农商”的潜质。
如今,乡村旅游正当时,我县今年正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精品乡村度假集聚区,策划组织的村级经营活动大增,农民直面市场的机会也大大增多,农家“土货”也将省去中间环节直面客户。当然,在此过程中,除了乐呵呵地拿到收益,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