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新闻评论

家规的“立”和“传”

  前不久,天子湖镇党委在南北湖村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说家规”活动,地点是在“廉思园”前那几株葳蕤的古樟下。笔者应邀出席,有所感触。该镇党委以家规、村规为载体,重视乡风民德建设。当地不少人家,在家门口以统一版面展示各自家规(具体内容因“户”而宜)。溪龙乡徐村湾村也为村民定制了嵌有全家福照片的家规相框。作为传统家庭(宗族)文化一部分的家规族训,因央视《新闻联播》“家风是什么”之节目而广受热议,并被官方看重而在民间有组织地广为推行。各级媒体也大张旗鼓地推介此事。

  今夏,安吉县推出“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全县15万家庭多有参与。在中小学,写家规成了老师布置让学生家长做的“家庭作业”,据说还进行评比。县委宣传部也编选了本地家规集萃的小册子。家规、家训这些当年在“文革”中一度被扫除的“四旧”,眼下一时成了热词。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家规家训家风”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人们修身齐家、进德治业、崇善向上的传家宝,有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和发挥。由于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相对抽象,对老百姓和青少年来说,不及家规这种相对通俗易懂的形式,在感知和体认上来得真切和具体。而且是凡家规,总是由一家之长亲自拟定并自我认可,在内在认同感或自觉程度上,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或官方话语,至少不是一种外加的规范。立家规活动不妨说是“重传统、扬正气,讲人文”的三合一。

  从文化积淀和传承角度看,家规家训当是历史的产物,且已在较长时间段被某一家族铭记并遵循。旧家(族)谱中,一般都有相关内容。递铺街道双一村朱氏家训六要点,简洁明了,高度概括,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山川乡大里村阮氏家训十条,具体详实,操作性强,且被几代阮氏后人遵习。天子湖镇迂迢村徐氏老宅的《徐氏族谱》(民国三十五年编),其中有清同治和光绪年间立的家训,不乏史料价值。再如浦江县郑宅镇郑氏家族被称为“江南第一家”,自北宋初年郑氏在此定居迄今已900余年,在其家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中,家训族规是贯穿始终的红线。相比于当下新鲜出炉的、家长为完成子女从学校带回的“家庭作业”而即兴撰写的家规,那些业已在N代人中传承的家训,无疑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纵深度。

  家规的“立”和“传”,本应是家族文化范围内的事。从历史上看,此事和儒家“修身齐家”的伦理学说、和宗法社会的人治传统、和“乡土中国”乡绅自治的“差序格局”(费孝通语)密不可分。在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乡绅社会土壤荡然无存,宗族或家庭文化很大程度上已被消解的现代化进程中,“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不仅需要对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仰承、对儒家伦理的体认、对乡绅精神的缅怀、对家族文脉的梳理。不然,所谓家规家训,大抵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同时,在道德失范现象较普遍,甚至伦理底线多有不守的社会劣质化背景下,家规的“立”和“传”,还需要民众激发自我心底的道德追求,并身体力行。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立几条家规并不难,难的是遵而守之,更难的是后代一以贯之。如果家规只被立家规者践履,那么,这与其说是家规,不如说是当事人的座右铭。再者,如果立家规者自己也不遵“规”而行,那么,家规的拟定和展示,只是作秀而已。就家规而言,内容比形式重要,“传”比“立”重要,践行比拟定更重要。

  酱香老范祖籍山东,母系源于浙南。草民之家,祖上无家规流传。受时风影响,自立八字家训:“业精于勤,及时行乐。”俗人俗语,上不了台面。勤奋固然重要,但打造“幸福安吉”,不就是为了让我等老百姓有更多更好的“乐”可“行”吗?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