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典型宣传

[图文]一个山区小镇的垃圾减量故事

 

玉华村龙庭坞村民自觉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后变成“肥料”

  前几日,鄣吴镇政府收到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的一份检测报告,称该镇送检的厨余垃圾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新版有机肥标准。

  这预示鄣吴镇垃圾分类处理成效显现。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去年,鄣吴镇掀起垃圾分类热潮,在全镇3173户农户中,2699户已开展垃圾分类。按照每天厨余垃圾回收1吨左右,一年仅厨余垃圾减量360吨,全镇的垃圾年减量达30%左右。

  这个山区小镇是如何做到的?

  厨余垃圾也能当“肥料”

  “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是肥料。”位于杨柳山顶的镇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见证了鄣吴垃圾分类的新一轮成效。一套“户分、村收集、镇集中处理”的模式让该镇垃圾分类有序运行。

  每天早上6:30分,6个村的保洁员开始挨家挨户上门或到中心村收垃圾,将收集上来的垃圾集中堆放,由镇厨余垃圾清运收集员沈朝东进行二次分类,最后运到镇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集中处理。

  “集中处理的主要是厨房垃圾,全镇每天的回收量在1吨左右。”沈朝东说,投资60余万元的高速发酵有机垃圾处理机很“给力”,黄豆壳、笋壳等高温发酵需要24小时,剩菜剩饭、西瓜皮等一般厨房垃圾处理仅需8小时。

  厨余垃圾经处理后,出来的是一堆堆黑褐色的肥料。到底能不能用,效果好不好?起初,谁也不知道。

  “我们把这种肥料用于种花、种草,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发现效果还不错,很多附近的种植大户都想要。”该镇常务副镇长朱红星说,但因没有相关机构的检测报告,镇里也不敢随便给农户使用,直到国家农业部的检测结果出炉,这让放下心。

  “接下来,准备把这些有机肥料投放到本土的蔬菜园、农业基地,秀山美地农业园、景坞村、上吴村的蔬菜基地都可以,真正做到厨余垃圾‘不出镇’。”朱红星说。

  不值钱的垃圾“变废为宝”

  除了一大堆厨余垃圾之外,让上堡村村民陈为根头疼的是,还有一些玻璃瓶、塑料袋、破衣破鞋不知怎么处理。“堆在家里占空间,碍手碍脚,卖给废品商贩,最多值个2、3块钱,而且他们还看不上眼,不值钱啊!”陈为根显得无奈。

  如何让这些不值钱但数量又多的瓶瓶罐罐也能像厨余垃圾一样“变废为宝”呢?

  “得想办法把这些废品收上来。”鄣吴镇早已有了想法。朱红星说,目前从农户家里收集来的玻璃瓶等暂时堆放在镇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镇政府计划通过两种方式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一部分分发到美丽乡村提升扩面点或精品示范村创建村,作为村庄景观小品建设的原材料;另一部分则放置到镇域范围内的微型博物馆群。

  “很多微型馆内建了书吧、茶吧、咖啡吧,我们邀请设计师来设计,把酒瓶等做成吧台等内装饰的景观,让这些不值钱的瓶罐既得到充分利用,又起到美观的效果。”他说。

  为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镇政府还打算培训一批垃圾收集人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顺利拿到证件的人员可以在鄣吴镇境内回收可乐瓶子等可以卖的垃圾,不让村民做亏本“买卖”。

  农户减量意识得增强

  通过一年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践,全镇百姓一定程度上都有了垃圾减量意识。“用‘蔚然成风’赞誉鄣吴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也不为过。”朱红星笑着说。

  前不久,玉华村村委会召集村民开大会,里里外外挤满了人,热闹的会议一结束,桌上、地下的塑料茶杯都被村民带回家或者扔到垃圾桶内,“带回家的,当做废品卖。”村委会妇女主任黄传凤说。

  龙庭坞是该村垃圾分类试点村民小组,道路两边看不到一丁点垃圾,村庄环境在全镇首屈一指。农户家门口,摆放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厨房里还有一只厨余垃圾桶。村民邱杨青告诉笔者,现在不要说大人,就连小孩都学会了垃圾分类。

  为促农户分类减量,该镇还制定了一套激励政策。每个月公布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家庭名单;通过“点赞法”给予村委会及村民相应奖励。“奖励都是实打实的,村民积极性很高。”上吴村党支部书记朱有云说。

  垃圾分类对村庄环境卫生提升的效果显而易见。在2014年县农办10次美丽乡村长效卫生督察考核中,该镇连续10次好的村有4个,1个村9个好,1个村8个好,而在2013年,只有一个村连续10次为好。

  在朱红星看来,去年考核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喜人的成绩,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参和支持。朱红星表示,镇政府年底还会表彰一批垃圾分类的优秀家庭。2015年,全镇3173户农户要全部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年减量达到40%。

  短评

  垃圾分类的办法有很多,一些先行先试的地方也有不少卓有成效的经验。但能不能学,关键要看适合否与。笔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在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垃圾分类方法一定是因地制宜的,适合镇情村情的,鄣吴镇垃圾分类的成效即在于找到适合山区农村运作垃圾分类的方法,既让村民得到实惠,又减少了垃圾产出和运输费用,一举多得。

  去年,我县在各乡镇试点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经过一年实践,不少乡镇、村采取了不同的推进措施,都已取得不俗的成效,已有声音说可以复制、推广这些成功的经验做法。对此,笔者认为还应当谨慎对待。因为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最重要的是广大百姓积极参与和支持,各个乡镇、各个村的实际情况都各不相同,仅仅经过一年时间验证的经验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复制和推广,各村还是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推进方式。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