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新闻评论

用市场让老手艺重获新生

  竹编艺人进厂带了几十个徒弟,用一双巧手把一根毛竹升值200倍,双一村老艺人的竹编产品坐着飞机卖。近年来,这些看起来不起眼、曾经一度荒废的老手艺,在不知不觉间以其特殊的魅力变成了市场的宠儿,渐显复兴。

  因为有濒临消失的危机感,所以很多传统老手艺变成了“非遗”文化,借以保护和传承。但是实践证明,这种保护与传承效果的好与坏,往往与一个地方的行政推动力度的强弱有关。原因在于,单纯的保护和传承没有接轨市场,没能挖掘出老手艺的市场魅力,没能发挥老手艺的市场价值,其保护和传承就缺乏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好像无根之木和无源之水,能延续多久,谁也心里没底。

  要找寻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之法,就要追溯老手艺濒临消失的根本原因:这些手艺被更高效率的流水线替代或者被时代抛弃,手艺人不能凭借曾引以为豪或赖以生存的手艺谋生致富,进而渐渐荒废,渐渐被遗忘。所以,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不在于赋予其“高大上”的文化、艺术属性,也不在于是否属于“非遗”,而在于重新发现和发挥老手艺的市场价值,让手艺人通过市场重拾信心。

  在如今这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甚至戏剧化的时代,有许多人推崇甚至钟爱老手艺打造的产品、作品,这种或追求复古或为铭记乡愁或为追求原生态和环保的消费潮流正呈上升趋势。可以肯定的是,手工竹编、手工炒茶、手工年糕、传统酿酒等等散落在乡土间的手艺,市场需求客观存在,市场空间正变得广阔。目前最欠缺的,是发现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能力。

  多数情况下,这种“发现”并非一个人或者一群手艺人能做到。不过至少有两种途径可尝试:一是借助行政力量,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带动乡村旅游,把老手艺作为一项旅游文化,将手艺产品作为旅游商品;二是借助市场发现力、把握力最强的工商资本,把手艺人集中起来,让生产出的产品无缝对接大市场。

  记得在我县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个村子建起了百艺展示馆,笔者认为相比于躺在文化馆、展示馆里的老手艺,能活跃在市场上被消费者青睐的“手艺”更长久。因为学手艺有利可图,要学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多起来,所谓的保护和传承就无须再谈。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