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新闻评论

阅读西苕溪

  西苕溪是安吉的母亲河,逐水而居、因水而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特点。曾经孝丰、安吉二县都是因西苕溪而生,因西苕溪而旺。江南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因西苕溪而交流发展。

  时光倒流,停留在漫长的西苕溪诞生、发展、变化的某一个时刻,总是会生出许多欣慰和感慨。

  因西苕溪,秦始皇三十六郡有其一。可以想象当年西苕溪泛舟的盛况。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竹林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有三秋桂子、十里紫梅、归去凤池……

  那时候陆上交通不便,西苕溪成了安古人的主要交通要道。古人有诗为证:董岭诸山水,清苕一直西。黄梅出山货,从此抵梅溪。估客桃州返,桥边说价低。孝丰片的毛竹、山货都从西苕溪汇流到梅溪交易。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勤劳智慧的山农对毛竹的运输有着独特的经验。先把毛竹按大小分类,几十根一帖,用竹索扎起来(这叫撬排)。而后几十帖毛竹串连起来,长达数百米,推入水中,像条蛟龙。七十年代初山区的竹排都会在赋石集结,颇为壮观。安吉曾有一位摄影家叫黄锦秋,用相机定格了这一画面,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还上了人民画报。照片上一排排的竹排,具有百舸争流,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之势。撑排是个技术活,从山里运抵梅溪一般要一个星期左右。撑排的过程还会遭遇溪流湍急、漩涡困扰、逆流受阻而失去控制,使竹排解体,山农称之为“倒排”。遇有水浅时还要筑坝,待水蓄满后再行进,非常艰辛。久而久之,安吉山农对西苕溪水路摸出了一套经验,人人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孝丰至安城是一片小竹漾。船至尽头才有“竹尽山行出,西景摇斜阳”之感。在南宋时期两岸河谷平原就是鱼米、蚕桑之乡,负有盛名,“安吉丝尤好,安吉绢最佳”在史志上就有记载。西苕溪流至梅溪后,水流平缓,河面宽阔。相传两岸开满紫梅。梅溪一度名紫梅镇。玉磐峰上积雪清,紫梅花下水平桥,喷开石窦山倾倒,怒拍溪门浪动摇。古人就有这样的描述。

  梅溪历史久远。境内仓山,古称抵阁山,三国东吴时在此建仓,用以积贮和转运军粮。梅溪人烟稠密,商业兴盛,素有“小上海”之称。是浙皖交界地带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一大经贸集散中心。抗战时期从上海避难到梅溪的钱君匋先生,其纪实散文《战地行脚》里有过这样的叙述:“前几天曾到过三四回梅溪,它的繁华市面,是永远留在我们眼底下的。”可见其盛名景象。这种盛况一直维持到七十年代。当毛竹、山货交易时,河上到处都是竹排,市面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外来人都会品赏梅溪名小吃,豆腐花、小馄饨,烫一壶老酒,点一盘灯爆鳝丝,当一把味友。尔后逛逛鱼市场、买几条白鱼,带上几斤酱油回家(当时梅溪酱油非常有名)。梅溪有过曾经的繁华和骄傲。

  后来随着公路的发展,陆上交通越来越便利。西苕溪的功能逐渐淡化,加上利益驱动,河道到处挖黄沙,黄浊之水满溪流。西苕溪失去了纯洁和灵气。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人大开展了一次保卫母亲河(黄浦江)拯救咽喉活动。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带领一批学生,溯江而上来到了安吉。经考证,用了三个源:生态源、文化源、地理源(生态源:在安吉龙王山千米处有沼泽地,是涵养水源的地方。文化源:安吉和上海沿西苕溪有着广泛的文化生活交流。吴昌硕就是从安吉到上海成了海派创始人。地理源:西苕溪与黄浦江一脉相连,地相近,人相亲。)和三个百分之六十,即黄浦江百分之六十的水来自太湖,太湖的水百分之六十来自东、西苕溪,东苕溪在历史上不通太湖,解放后才开通。西苕溪的水百分之六十来自龙王山。所以认定西苕溪为黄浦江本源之一。经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题字,西苕溪也就成了上海人的外婆河。河道也有了一些改善,但这条曾经被山歌牵着的母亲河己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现在浙江大地开始涌动着治水热潮。西苕溪全线整治开始,接受整治和康复,令人欢欣鼓舞。“五水共治”的战略号角,对山水是一种及时的抚慰,对民意是一种贴心的顺应,对历史是一种无愧的书写。西苕溪的前世今生夹杂着风云激荡的人潮、水声扑面而来。

  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母亲河它流淌的一定是历史、美丽和智慧。每一朵跳动的水花都会展现当代的优雅舞姿。让我们一起阅读,岁月沧桑里西苕溪变化的风貌吧!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