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专题汇总 > 生态道德课第三季

《生态道德课》第三季《博物山水间》--溪龙白茶

    这一次,有“中国白茶第一乡”称号的溪龙乡成了节目组的首站录制地。“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最早种植白茶的人。”接过任务卡,志愿者们在白茶街挨家挨户打听起来,但不想最早种植白茶的盛振乾已经过世,大家在大山坞茶场找到了盛老的儿子盛勇成,由他为志愿者们讲述昔日父亲种植白茶的故事。

  1979年,在天荒坪镇的桂家山,安吉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调查发现了一棵白茶野生母树,其存在年限超过100年。白茶老祖晨披霞光,夜饮白露,以雾作裙,沐雨而浴,吸日月精华凝练而成,长势颇好。当时,盛振乾与科技人员一起参与了白茶苗无性繁殖工作,他剪来枝条繁育,试着在溪龙乡为白茶老祖“开枝散叶”。盛振乾成功了!溪龙人成功了!经过20多年,在溪龙乡,遗世独立的单株白茶发展成了万亩白茶园,“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热情的盛勇成泡上白茶,招呼志愿者品尝。朱赜奇率先端起一杯,放在鼻翼处,细细嗅上一番,才慢慢入口品味,“感觉更加鲜爽、馥郁。”一旁的末维拉喝完白茶也是连连点头称赞。其实早在900多年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曾经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可见这白茶的与众不同。

  只是过去,溪龙人一味种茶,忽视了生态平衡,导致山林破坏、水土流失,差点“成也白茶,败也白茶”。还好,盛勇成等一批有远见的白茶种植者在意识到生态问题后,早早地扛起了“茶园修复”的生态大旗。在盛勇成的茶园脚下,志愿者们看到一片高大挺拔的松树林,山腰和山顶也是丛丛林木,茶树间更是穿插着桂树、杨梅树等树种。“这就是给茶园戴帽子、系围裙、穿鞋子。”盛勇成说,茶树的根系短小,固土抗旱能力差,遇到大雨或干旱,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前两年,不少茶农就饱尝大自然的“报复”,损失惨重。而这样有层次的作物种植形式,不仅能有效修复环境,还给茶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得到提高,游客买得也多了。”盛勇成笑着说。

  与盛勇成同扛大旗的还有千道湾安吉白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锁。“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茶叶又是喜阴作物,所以我刚种白茶时就套种了不同苗木。”虽然连家人都不理解,但陈锁的先见之明得到了大自然的认可与回馈,他的茶园未受到灾害破坏。站在观景平台上往下望去,白茶园内满坡满岭堆翠积绿,似海浪般卷向天边,远处的顶顶白色帐篷在雨雾间若隐若现,近处的黄牌穿插于茶道间,明艳动人。真是绿得生机勃勃,白得韵律绵绵,黄得璀璨夺目,三色搭配,相得益彰。

  “白茶从单产来说,产量较高,效益也好,但长远来看,产业发展太单一。”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介绍说,考虑到白茶只有一个多月的采茶期,村里去年成功引进了帐篷客,并建设停车场、商铺、接待中心、自行车道等旅游配套设施,计划未来将白茶从一产转型升级为农业观光产业,分一块旅游休闲蛋糕。真正借助一片茶叶,打造一座生态园,让白茶不仅可以品味,还能陶冶情操,让更多人领略白茶的魅力。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