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酱香老范
杭垓镇磻溪村,百余年来传承着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安灯”。花灯用竹篾扎成,外糊彩纸,制成各式瓶状,寓平安之意。12 盏花灯为一组,代表一年12个月。每年村里举办以舞平安灯、漂流彩灯为主要节目的“平安灯会”。老百姓手持彩旗,跟着一组组花灯队伍,从村头表演到村尾,祈求平安吉祥。村里还请人制作了《平安是福、福是平安》的村歌。2014年,磻溪村专门建了一座“安且吉兮,竹报平安——平安文化展示馆”。以挖掘、传承和弘扬平安文化为主题,同时介绍安吉平安建设的成效,多方位展示带有乡土特色的平安文化。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平安浙江”之新政理念。迄今,安吉连续九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县”,并成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平安文化展示馆由此应运而生。
旧时更夫夜里打更时,不时大声告呼:“平安无事啰”。中国民间文化中具有丰富多采的平安元素。如传统民居中的平安构件——徽派建筑中马头墙(封火墙)等。传统衣饰中有虎头鞋、虎头帽、长命锁、平安扣等多种象征平安的饰物。民间信仰中有诸如门神、灶神等保佑平安的神。日常生活中流行的平安吉祥物,更不胜枚举。可见祈求平安的美好意愿,在民间遍地扎根,深入人心。
大量有关平安的成语、格言、警句,折射了平安文化在汉语言文字中的深沉积淀。如:安常处顺、居安思危、安不忘险。平安二字值千金。千忙万忙,安全不忘。安全不牢,地动山摇。漫漫人生路,安全第一步。千好万好,不如平安最好;金贵银贵,不如和谐珍贵。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心中一把平安锁,胜过百重防盗门……有一首《平安赞歌》唱道:“平安是雨中的伞,有你家园不凄惨。平安是雪中的炭,有你社区无严寒。平安是被中的棉,有你社会才温暖。平安是大家的盼,有你人生才美满。”歌词形象生动,旋律入耳入心。
平安是人类进化历史中古老而有普遍性的命题。中华民族的平安文化源远流长。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氏族,就在聚居点周围开挖沟壕,以防野兽侵袭。周朝时推崇“和平仁爱安定”的礼乐之治,施善政、聚民心、安天下、保平安。两千多年来,儒家倡导“仁爱和平”、“尚和安定”等思想,长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主题歌《好人一生平安》,曾风靡全国。此曲以近乎直白的祝愿,表达了“文革”后一代中国人,普遍渴望平和、安全的期盼。平安,无论对个人、家庭来说,还是就国家、社会而言,都须臾不可或缺!平安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和谐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平安是灯,照亮家庭之路;和谐是帆,扬起社会之船。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方能中国梦圆。
平安之事不能靠求神问仙,而要依靠你我他共建共享。有些人喜欢占卜问平安或烧香拜佛求平安。其实,古人早有明智之见:“行合道理,不卜自有平安;行悖道理,纵卜难免凶险。”人的行动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在常态情况下就可自然而然地规避风险。“心中交规严,眼前路自宽”说的就是此理。相反,如果“行悖道理”,比如违反交通规则,那么,“心无交规,路有坎坷”是也。
人在遭受病痛时,才会更加觉得健康之重要。同样,人在遭遇凶险时,才会倍觉平安之宝贵。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居安思危当是平安文化的核心理念。正如《左传》所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避害趋利、逢凶化吉、拒险求安是古往今来普天下人之常情。在全社会弘扬平安文化,推进平安建设,不仅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众心理基础,而且在地域人文、乡土文化和民间习俗中,也蕴藉着丰富的平安文化资源,值得整理、挖掘和传承。
安且吉兮竹万杆,年年日日报平安。山乡静好人和谐,平安文化涌民间。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