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4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胡国稳
地域特色明显的农林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失,这种例子并不鲜见。和有活跃的社会资本、精英人才支撑的二、三产相比,以县、镇、村为地域标志的农林产品起于草根长于草根,缺乏分析能力,容易走入“意识怪圈”。
安吉笋干同样如此。林农、商家都人云亦云,认为安吉笋干市场“正走向衰落”,却并没有分析是否果真如此。
仔细来看,林农反映的问题是从业人员少了、产量下降了、价格上不去,商家反映的问题是本地笋干因为要价略高,卖不过外地货。两者都未提到笋干产销是否“衰落”的核心:市场需求有没有萎缩?从网上网下、县内县外的综合信息来看,答案是否定的,笋干消费市场依然存在,只不过与前些年相比,安吉笋干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多、更强了。这是首先要走出的思维定势。
其次,无法承受价格竞争就必须思变,要走出“笋干是农产品”的局限。没有人规定笋干就必须是“农产品”而不是即食的零食、“高大上”的旅游商品、亲友间的馈赠礼品……如此一来,笋干及其制品的市场定位、定价、销售方式就有更广的选择,而不是非要和临安等同行死磕到底。
和剑山梨、三官杨梅等以村为单位的特色农产品一样,安吉笋干也有着从业人员断档的共性难题,面临老一辈有心无力、接班人没有着落的尴尬,但笋干行业及其背后代表的竹林经济涉及成千上万户林农的切身利益,不能坐视其逐渐没落,其中大有整合文章可做。
相信只要找准定位,哪怕是仍然单家独户自产自销,也会柳暗花明。更何况,“安吉冬笋”都成了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产品,与其相关的“安吉笋干”也不会差在哪,也能一路向前。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