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4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陈玉兰
安吉笋干与山核桃、冬笋、白茶并列为我县四大山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品种从最初单一的毛竹笋干(玉兰片等)增加到石笋干、红笋干、盐腌笋干等。
这两年来,安吉笋干产量逐年下降,价格涨跌不一,外地同行竞争加剧……笋干市场风云变化的背后,原因何在?小小笋干能否突围?
成本之痛 信心受阻
按倍数增长的成本与个位数增长价格之间的矛盾
走访发现,困扰安吉笋干产销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成本高企及由此带来的信心缺失。
纵向来看,毛笋干因价值低,已渐被市场淘汰;石笋干历史悠久,品质好,分布于章村、报福、天荒坪、上墅等山区乡镇,但随着能替代的产品越来越多,市场也在逐步萎缩;盐腌笋干以杭垓镇桐坑笋干为典型代表,但走的也是低端路线。踏遍竹乡笋干产地,笔者极少能找到“包装”笋干的商家。
从自身来看,人工工资急剧上涨、从业人员断档及周边竞争,导致我县笋干产销只退不进。
桐坑笋干合作社就是一个实例。该合作社2007年的时候,劳力工资每人25元/天,如今已涨到130—140元/天。“工资涨了近5倍,但产品价格却未有很大涨幅,原先零散包装均价4.5元/斤,如今也只有5元/斤,只增加了10%左右。”合作社负责人赵世忠说,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的后果就是,合作社的笋干生意只能勉强保本,无力开发新品和新市场,从而步入恶性循环。
章村笋干收购商蒋水根也算了一笔账:鲜笋收购后请人剥笋,每斤2.2元;煮笋、烘笋一小时均为12元;笋干烘成半成品后手工定型10元/小时;如果每道环节用工5名,按照100斤鲜笋计算,一个小时的人工工资约200元。“这比以前高出4倍。”蒋水根说。
不少林农还表示,即使人工工资涨到百元以上,也很少有人愿意做,因家中年轻劳力外出,已经没有多少农户在做笋干生意。这和多数地域特点鲜明的农产品一样,从业者断档是无法回避的硬伤。
外地笋干的“不对等”竞争。林农朱海峰打了一个比方,皖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安吉笋干如果单价20元/斤则是亏本,但对方却可盈利,且上市比安吉早。
突围之路 重在定位
农产品属性与零食产品、旅游商品、电商之间的分割与融合
咋一看,安吉笋干似乎困难重重,外有竞争市场“包围”,内有成本、从业者之困。那么,曾为四大山珍之一的笋干能否突围?
答案是肯定的。用转椅企业谈论转型升级常说的一句话:需求市场始终存在。
“突围的前提是要认清笋干产业劳动力占比较大的事实,从产品、包装、品牌等方面下功夫,与周边产品不在平行线上竞争。”县竹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品牌较响的安吉石笋干仍以个体户自产自销为主,多数为“坐商”,消费市场主要在苏州、上海等地。“纯天然的高品质石笋干,凭什么要和外地笋干码在一起廉价销售?为何不能用特有标志凸显与众不同进而提高身价?”有林农提出疑问,但是单家独户的农民没有实力来做品牌、做包装,需要有合作社或者企业来支撑,或许可以整合农户成立合作社、与笋竹加工企业合作,像卖白茶一样卖冬笋、卖笋干。
“这完全具有可行性。”县内一家旅游商品企业负责人认为,笋干亦可以包装成为原汁原味的旅游商品,也可以加工成小包装的即食商品按克论价,在旅游商品销售点、农家乐甚至沪杭超市销售,与外地笋干定位差异化。
一些林农已开始探索。在章村镇笋农叶木林的笋干加工厂房内,烘房、包装机等加工机器一应俱全,其终端产品除了有25斤的大袋包装,1斤、2斤的包装也有。不过,这些林农仍“价随市走”,缺乏谈价、定价能力,进而导致出现“舍不得贱卖”的尴尬。
一度凭借盐腌笋干在圈内混得风生水起的桐坑笋干正走下坡路,该合作社表示正在一手抓产品,一手抓市场,提高档次,准备进军华联、农联等大型超市,希望能通过努力求生存。
不过,有人并不看好。“同样的笋干十多年没变过,等于还是在和临安等周边笋干抢市场,难。”当地的林农说,正是因为看不到效益,才有不少社员退出。
在县城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陈是一名零食爱好者,笋干花生是其最爱之一。“都是网上买的,33块钱一斤,不过是临安产的。”她说,在淘宝上搜“笋干”,靠前的“宝贝”都是临安的,安吉笋干也可以网上卖呀。
这句话,似乎也告诉安吉林农该怎么办了。除了商超批量路线、精品旅游商品路线,电商也不能缺席。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