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来源: 安吉新闻网 | 摄影: 陈玉兰 | 日期: 2014-06-03 09:59
腊肉蒸笋干、笋干老鸭煲、笋干肉丝……小小笋干是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配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喜爱。
我县作为竹产业大县,各类笋干产品曾一度笑傲周边。近年来,随着竹农“老龄化”、周边竞争、网购冲击等因素影响加剧,我县的笋干产销有着怎样的变化?
林农叫苦:产量在减,价格上不去
从5月初到下旬短短20天时间里,章村镇长潭村花瓶山林农朱海峰从山上挖来的石笋只有100斤。烘干后,今年的笋干只有10多斤。
“笋干产量在逐年减少。”朱海峰说,前几年,一年还能烘干几十斤笋干,今年减少3成。她坦言,花瓶山海拔350多米,纯天然石笋虽然质量高,但年轻劳力大量外出,年纪大的人上山不便,上山挖笋的人越来越少,这是笋干产量减少的因素之一。
而在长潭村林农方庙府看来,花瓶山田地少,主要以山上的小笋干为主,每年的笋干产量都有减少,和竹林抚育也有关系。“以前多的时候,一个笋农一季能烘干1000斤,少的也有500斤,花瓶山总产量维持在5000斤左右。如今最多的农户也就烘干400、500斤笋干,山上的竹子枯死,有些竹农甚至没有笋干可加工了。”方庙府说,愿意在竹林里操持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没兴趣。
笋干市场的衰退不仅只体现在减产上。这段时间,章村镇高山村笋干大户叶木林也愁得发慌,自己山上挖的加上外面收购的7000斤高山笋干,目前只售出2000斤,还有5000多斤放在冷库内。
“卖了不划算,一斤笋干才20元。”叶木林说,做了4年笋干生意,每年的价格涨落不一,但均价都维持在30元左右,扣去成本,这个价格并不高,今年跌到每斤20元,实在不舍得“贱卖”,小本生意经不起亏本。
不舍得“贱卖”的不止叶木林一人。天荒坪镇大溪村笋农梁映群也对笋干价格下跌头疼不已。“12斤鲜笋炭烤出1斤笋干,加上成本,如果20元一斤的市场价,亏本亏死了。”梁映群说,如果要维持成本,最起码要卖出50元的均价。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安吉笋干基本还是以自产自销为主,小户、散户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遇到市场冲击时缺乏“抵抗力”,只能“逆来顺受”,笋农认为“市场走向衰退”也在情理当中。
商家无奈:竞争加剧,本土货少了
与笋农们一样,经营笋干生意的经销商们,也在逐年感受笋干市场的“今不如昔”变化。
县城竹业城内的上百户商户中,几乎每一家商铺都有笋干买卖的生意。有着10多年经营经验的天荒坪大溪村查宪春直言:“这几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笋干的确不好卖。”
查宪春告诉笔者,大溪村以石笋干为主,农户们都是自产自销,正宗的石笋干分山到户时每家每户都有,吃的人也多,外地笋干少,销量很好;后来临安、安徽等地的早笋干、石笋干进入本地市场,上市时间又比安吉早,本土的笋干销售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本地笋干与外地笋干的比例大概是4:6。”在竹业城做了8年笋干生意的商户朱先生说,在他的商铺货架上,野笋干、石笋干、红笋干等各类笋干都有,但并非全部都是本地货,而且外地笋干比本地的还更容易出手。
朱先生说,本地正宗货越来越少了,他这里以临安笋干居多,每年都会批发不少进来。“现在‘识货’的买家也不多,就算本地人也没几个能认出本地正宗的石笋干,外地人更不用说,买家不会问产地,只要品相好就行。”朱先生说道。
不少商户认为,市场竞争加剧,本土笋干产量减少,导致笋干价格滑动。其中一家商户陈先生表示,外地笋干质量较好的最多卖到30元一斤,而本地正宗的石笋干如果质量好,50元一斤是底价。“很多买家只挑选价格相对便宜的笋干,不讲究产地、是否正宗。”
“家里仓库内还存放着1到2万斤笋干,年底前卖不完就只能低价处理,不赔本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赚钱了。”陈先生说。
本地笋干产量减少,价格不高的原因究竟何在?市场是否真的在衰退?小小笋干能否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