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来源: 安吉新闻网 | 摄影: | 日期: 2014-03-31 15:55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以前人们对农村生活的形象描述,虽然贴近大自然,但总感觉有些单一。但如今,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生活发生了大变样,不光生活条件好了,就连工作之余的娱乐生活也跟上了现代化节奏。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个乡村,发现不少村民的夜晚休闲生活正在悄然改变。
排舞、健身成主流
每当夜幕降临,皈山乡孝源街道观音桥村的村民便聚集在一块,随着音乐起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若在这时走进观音桥村,一路上听到的都是欢快的健身音乐,这里再也不是那个一入夜就分外安静的小山村。
“这几年,村里的娱乐文化设施变化很大,村民活动也越来越多。要是以前,过了晚饭的点,村里就安静了。现在到了傍晚,很多村民都走出家门锻炼身体,跳舞的跳舞,打球的打球。”村民王升明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健康,平常他也跟着村里的妇女同志一块跳排舞。
提到过去的娱乐活动,王升明数来数去也就是几个人凑一桌麻将或者打牌,健康与否先不说,偶尔还可能闹些矛盾和纠纷。“现在村里的活动多了,打牌的人就少了,都出来锻炼了么。练完我们还能聊聊天,这样的交流愉快不少。”王升明说。
而在一旁的大学生村官徐超也有同感:“这几年,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偶尔村里还会办些文艺晚会,大伙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春节时候,几个自然村还组织村民一起过大年。”在观音桥村的村委旁就是一块露天的健身场地,后面则是乡村大舞台,而在村委对面厂房里,还有两块和企业合作建成的球类场地。两人都觉得,如今村里的和谐气氛多半得益于丰富健康的娱乐生活。
电影、图书馆送进村
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天子湖镇高禹村。“基本的文化设施在我们村都有,村委一楼是乡村数字影院和文化大礼堂,三楼是农家书屋,外面是露天的健身场。”高禹村村干部黄芳向记者一一介绍。只要天气好,排舞、健身的村民天天见,到了周末,大伙就聚在乡村影院,观看免费放映的电影。“每周都会放一到两场电影,都是照大伙喜欢看的放。”黄芳说。
“现在看电影哪还用得着跑县城去看,家门口就有影院,多方便。”村民李彩云说,过去自己的生活很单一,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基本是两点一线。“通常吃过晚饭,干完家务,就待在家看电视,没啥可看了就上床睡觉,第二天醒来又是这样过一天。”李彩云觉得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时间一长就有些乏味。自从村里的各种娱乐文化设施建成后,就改变了她的生活。“不光平日里多了项锻炼身体的节目,而且在周末也有了去处。”李彩云就常在周末带着孩子去看电影,偶尔也会上三楼的书屋翻翻书,让自己充充电。“这样的生活既健康又充实,挺好的。”话语间,听得出李彩云对现今的生活方式很满足。
公共文化城乡一体
如今,观音桥村和高禹村都摆脱了“单一”的传统农村生活节奏。不过,“脱单”的可不止这两个村。
记者从县体育局了解到,目前我县拥有篮球场地270个,健身路径4875套,95%的行政村成立了自己的排舞队,每晚有近万人参加健身活动。“村里的健身项目多了,村民可选择的活动也就多了,相应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县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王跃刚说。
在农村不仅可参加的体育项目多了,文化氛围也浓了。据了解,我县的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农村文化大礼堂、乡村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示范点等五方面。县文广新局党委委员刘列飞告诉记者,接下来,还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些综合性文化设施,形成城乡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