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评论

志愿者无分青壮

  每年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日(也是学雷锋日)。浙江省现有注册志愿者293万余人。安吉县有15950人,县里有志愿者协会,并有乡镇(街道)分会16个,村(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80个。近日,第四届“浙江慈善奖”揭晓,我县慈善总会滴水公益义工分会荣获“志愿服务奖”。

  “志愿活动”在我国大多冠有“青年”的前缀,无论是口号宣传,还是实际操作,在感觉上,志愿者活动对主体年龄似有特定要求,即“青年”。从中央到地方,志愿活动历来划归各级团组织管辖。1993年底,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这项活动从一开始就烙上鲜明的“青年”印记。志愿者注册虽只规定了“.年满14周岁”之下限,而无上限,但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年轻人的事情,并往往与共青团活动有关。有位中年朋友,本有意于志愿服务,但他发现此类活动几乎都带有明显的青年性,想想自己已过了不惑之年,为避免“装嫩”和“扮萌”,也就作罢。

  抗战时陈布雷为蒋介石拟的文稿中有名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同样,作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精神的志愿活动,也完全可说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青壮”。在当今世界,志愿服务几乎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名正言顺的好事当然不应该仅仅被青年所“独享”。国外志愿服务历来不强调主体上的青年性,并日益呈现出向全民化发展的倾向。上世纪末统计,美国约有1.09亿的成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58%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从事志愿服务。如此广泛的参与面,想必远远超出了青年层面。再就国人最熟悉的国际志愿者白求恩来说,他在1938年来中国时已48岁。虽然国内的志愿活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整体和全局上还没有突破“青年性”的框架。参与其事者,十有八九是“青年近卫军”。中(壮)年阶层几乎大多与此关联甚少。这难道说是志愿活动的“中国特色”。

  广大青年成为国内志愿活动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这本身无可非议处。但“志愿者”和“志愿活动”之类,本应是“人无分青壮”!在特定意义上,中年人或壮年人,也许比青年人更有必要参加“志愿活动”。因为他们的内心一般已不像年轻人那样单纯、明净,那样富有激情和理想。“志愿者活动”这种道德实践方式,有利于净化他们已受污染的灵魂,提升多少有些变味的情操。以免真的像萧伯纳所说:“40岁以后的男人,没有一个不是坏蛋。”另一方面,中(壮)年人在各方面相对成熟,通常比青年人更有能力和经验,可更行之有效地参与志愿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参与志愿活动,也许远不及青年人那样具有可行性,那样便于组织和发动,但唯其如此,更有必要标举“志愿者活动,人无分青壮”之理念。中(壮)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权利,在现实中虽没有被剥夺或取消,但此类活动和他们的生疏和游离,也是不争之事实。长此以往,志愿活动又怎能在中国普及化和全民化?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声叫好的同时,我为中国的壮年人着急。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