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乡镇风貌 > 杭垓镇

杭垓一老农讲述“民间传奇”

  只读过四年书,认识的大字加起来还没“一箩筐”,一辈子都在务农,即使这样,杭垓镇磻溪村65岁老农张明义也始终坚持写作梦想,并付诸行动。日前,由他撰稿的《梦游记》一书印刷完成。新书一经发放,引得大伙儿“哄抢”阅读。

  昨日,记者前往位于磻溪村北车坑的张明义家,访一访这位“农民作家”,探一探他写书的初衷。

  老式夹袄,瓜皮小帽,看到记者前往,张明义显得有些拘谨。好说歹说,脸上僵硬的表情才舒展开。可一说到写书这码事,他仿佛换了个人,马上滔滔不绝起来。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热爱写作,可因家庭贫困,上了四年学后便辍学在家务农。虽求学心切,但从此与学堂无缘。不过在漫长的日子里,老张没忘记阅读,更没忘记“练笔”,偶有难忘所见所闻,都会一一记录。时间流逝,儿女逐渐成家立业,老伴也跟着去了城市。老张赋闲在家,除料理一亩三分地外便无所事事。2009年的一天,他心血来潮翻出过去的手稿,一称,居然有六七斤重。“我当时就冒出一个念头‘出本书’吧,毕竟‘练手’这么多年。”张明义说,“书的内容也没多想,镇村的老文化、老传统、传说等等都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对当地很多事情也不了解,文化得不到传承,我就想用出书的方式把它们‘保留’着。”

  想想简单,干起来难。当地的风俗传统也好,邻村的人物事迹也罢,都需核实。张明义颇有“求实”精神,光是村落就跑了10余个,甚至连安徽也跑了三五个村;虽有阅读积累,可毕竟知识欠缺,写稿对老张来说也是件难熬的事儿,特别遇到疑难字词。“怎么办?查字典呗。我有时候写篇小说才半个小时,可查个字也得花上这么多时间。”他笑着解释自己的“诀窍”,“拼音、部首都没学过,只能硬着头皮找相似的字去翻。”把手稿变成电子稿更是困难,儿女都忙,没时间帮忙打字,老张只能花钱请人。“打一张字需要五六元,挺贵的。”说到这,他还有些可惜。而打字过程中,老张更是全程“陪同”,“我得盯着啊,万一有错别字怎么办?”

  从2009年起写稿,到2012年正式完成,《梦游记》收纳了137篇张明义收集整理或创作的小说、神话故事、人物事迹、村落传说等,近10万字。不过鉴于经济等原因,一直到如今才“成书”。目前,805册书被分发到镇村及学校,让大家传阅。

  磻溪村村干部周珍贵特意在农家书屋放置了数本《梦游记》,以便村民们借阅。“挺自豪的,咱们村里还能出个‘作家’。”他说,“希望村民们都能看看,特别是年轻的一辈,因为这些传说和故事现在没什么人知道了,这也算是咱们村文化的一个传承吧。”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