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文 | 王梦娇
曾读过林清玄的《清欢》,字里行间溢满了他在浮华尘世中对于清欢的追寻,他像一个赤子,踽踽独行在追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路上。
当别人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时,他却一个人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
当别人到黑天暗地,不见天日地去KTV乱唱一气时,他却一个人在路边看石子看出了比钻石更诱人的滋味。
当别人去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豪饮一番时,他却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沉醉其中。
当别人在狭小的房间里摸着牌做着方城之戏时,他却一个人静静的品一壶乌龙茶清洗心灵。
他将苏轼词中的“清欢”解释为“清淡的欢愉”,坚守着对平静疏淡的简朴生活一份诚挚的热爱。
然而“清欢”似乎可以有多解。清,即为清静,清新,清朗;欢,即为欢乐,欢欣,欢愉。任意两个词随意一摆,都可以构成一处内心的世外桃源。
一直为一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心旌摇曳。每每念及此处,脑海中都会被雅致清幽的花木小径萦绕。四季美景依旧,春夏之际,树木会繁茂的不停的衍生,繁衍出一树浓稠的清凉。秋天凉意侵袭,叶落满地,踩上去竟有了微微的弹性。冬季落雪纷纷,银装素裹,雪地上只有一串隐约可见的脚印。岁月流逝,不变的是禅房里靡靡的禅音。青灯古佛,素食斋饭,换得一世清静。面庞或许渐生皱纹,容颜或许被时光篡改,而内心却纤尘不染,波澜不惊。
中国自古多隐士。人人各有伤心处,人人伤心各不同。但一隐居,失意变成了诗意。似乎只要良田半亩,一箪食,一瓢饮,便能描绘出生命的另一个春天。清欢与贫富无关,却与内心相连。清欢是陶潜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寒山的“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是要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才能看到最后的月朗风清。
人世匆匆,许多人都成了岁月的奴,忘了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么,现在得到的又是什么。他们被物质包裹,被世俗浸泡。内心却荒芜寂寥,寸草不生。清淡的欢愉不再,重口味的人却越来越多。我们建造了玻璃和水泥的围墙,心镜心窗反而失落了。豪宅名车有了,清欢却无迹可寻了。可是物质终究是梦幻泡影,唯有内心的丰腴才能温柔一世岁月。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会让你失望,却不会让你绝望。每当你怀疑时,总会有人站出来,给你再去相信的力量。一如于丹,在她推出《庄子心得》《论语心得》后,曾一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可是这并未影响她的心情。每天上课前的开场始终是那句“今天天气真好”,无论窗外是晴空万里还是细雨纷纷。而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开场白,那是内心的清欢,不被世俗的目光所困扰。她是个感性的人,经常想起李商隐看荷花的心情,“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小时候一读,眼泪就涌上来了。而她如今的日子,“醒来,在紫砂壶中冲泡茶叶,搭配冬虫夏草,喝早晨第一杯茶,你就觉得把阳光沏进去了。”内心的清朗欢愉便不加渲染,透语而出了。
林清玄的许多文中都涉及登山的感悟,想必台北那几座山都被他细细品味过。的确,登山确实能给人别样的感触。每年四月,我都会和三五好友去登附近的小山,去探寻人间四月天。风景的优美难以描述,更重要的是超脱其本身游赏价值的物外之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个四月天都是相似的草长莺飞,每一年看四月天的心情却截然不同。浮华褪尽,清欢却得以积淀。在喧闹的现代社会,有此一游,是弥足珍贵的。
曾经高三,忙碌在几点一线之间,说不苦不累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可当时想到日后走上社会,会被许多身外之物所困,会被无尽的人情世俗所扰。而那时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孩子单纯为了梦想而努力着,倒也算是“清欢”了。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情,日后想来却充满了快乐。高中刚逝,我开始怀念它的“清欢”。
或许每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都应该向林徽因学习,即使是在战乱中,依旧日子不惊不扰,文字不悲不弃。不负“民国第一才女”的称号。世间浮华如梦,我愿独守清欢。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