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故鄣历史

谷关烽火

  一道岩梁自天目山向东北延伸。它连绵起伏,回环百里,来到安吉、余杭两县边界,像铁臂搂抱杭北郊野,构成东南古都的天然屏障。在北离杭州武林门百余华里的山势险要地段,隐藏着一座古代兵家必争的古关。这座古关始建于唐初武德四年(621)。因为关旁有一株奇特的松树而命名为独松关;周围山岭因关得名,被称独松岭。这株独松今已不存,但是清末艺术大师吴昌硕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所作的立轴《独松关》中,这株古松还傲然挺拔。

  独松关杰峙于深谷入口处,控制着古代吴越两地的交通要冲。关前关后,“重岗叠涧、岩嶂深高、山岫邃密、仅通单步、路不容轨”,历来是“步骑争逐、兵家必争”的险地(引自嘉靖《余杭县志》)。从安吉县城往东南走15华里到独松岭下,再傍双溪(古名谷水)上行里许,仰首轰起一列巨石砌成的山寨。寨墙依托山势鼎立,巧妙地利用削壁夹峙深涧的地形,紧扼向上蜿蜒的狭窄而崎岖的山道。半颓的墙基,深邃的关门,依然显示出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势。关侧悬崖下的涧水,似白龙出岫,从嶙峋怪石间急泻而下,波声激越,震山惊谷,成为不可逾越的天然堑壕。设想往昔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中,仰攻展不开兵力,迂回又难攀绝壁,此关虽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却非等闲。其建筑独特,还在于关门里的过关甬道。它幽深似山洞,两旁石龛内还积存有古代守关者掌灯用火的炭痕。甬道是敞顶的,沿壁垂挂的藤萝半遮住狭长的空隙。这样,即使敌人攻破关门,拥入甬道,埋伏在关顶的守关将士还来得及向甬道内掷石投枪,歼灭敌人。

  伫立于残存的关顶,举目环视,可见高峻峭拔的独松岭好似苍龙逶迤,游到关南,即稳稳盘定。其气势之庄重森严,并不亚于世人争颂的泰山绝顶和华山断壁。再往远望,稠密的竹林迤逦接天,翠浪滚滚,竹涛呼啸,别有一番浩荡壮观的景象。如此壮美而又苍凉的风光,岂能说杭嘉湖地区的景致只是秀媚呢?

  虽然黝黑粗糙的寨墙上遍布矢石炮火的烙痕;盘山古道上枯而复苏的苔藓承受过无数征战者沉重的步伐。但是。,展示于眼前的和平宁静的竹乡风情,的确难以联想起在已逝的悠长岁月里,这一带曾经无数次烽火连天,尸横关头,血染清溪。独松关的过去,不论是令人悲愤的日子,或是令人欢欣的日子,莫不与社稷安危、民族存亡息息相关。追思这一切,比寻觅和凭吊悲凉、雄浑的古战场遗址更催人奋发。

  与独松关有关的最著名的史实乃是南宋王朝苟延残喘而最终遭覆亡的痛史。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为一举灭宋,渡长江追高宗赵构,自江南路入两浙路,直迫钱塘。金兀术循莫干山西麓偷袭独松关,企图抄间道堵截。在过关时他见无宋兵设防,笑顾左右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羸兵数百守备,吾岂能飞渡哉?”一时志得意满,威风十足。

  其实民族英雄岳飞早已在此布下伏兵,严阵以待。金兵猝遇强敌,仓促应战,丢盔卸甲,乎几杀得全军覆没。金兀术仅带领百余骑北窜。从而留下了今日独松关前“岳征坞”、“穆王城”、“营盘山”、“大败地”等名称。这一仗使得金兵再也无兵力南侵,奠定了南宋偏安的局面。

  一百多年后,南宋半壁河山又面临另一个新崛起的游牧民族的铁蹄的蹂躏。

  南宋德佑元年(1275)十一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统兵二十万,分三路南下灭宋。右军阿刺罕部自建康经广德急攻独松关。从江西起兵来临安勤王的文天祥奉旨弃守平江,星夜驰援。在行军途中,他挥鞭击鞍高吟出那首千载流传的《赴阙》诗: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

  丈夫意何事,一日定千年。

  只是可惜,他未赶到,独松关已被攻破。从此京师门户洞开,这位英雄纵有填海壮志和报国宏愿,也未能挡住临安的陷落,挽救南宋覆亡的命运。

  历史往往出现惊人的重复。饮马西湖,血洗临安,把繁华的南宋皇城烧成白地的蒙古兵再也不会想到:仅仅九十三年以后,把他们最终赶回漠北的朱元璋,也是通过先攻下独松关而后进军杭州,进而荡平两浙路的。

  独松关原有的箭楼毁于清咸丰十年(1860)。那年三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之围,出奇兵从皖南入浙攻杭州,九日,李秀成亲督太平军攻独松关,终于大败清军,占关过岭,直下杭郊平原。

  更令人扼腕不忘的是独松关在近代遭受的民族灾难。1937年12月16日,日本侵略军分精兵一股,从南京出发,日夜兼程,循元兵和太平军走过的老路奔袭杭州,妄图一举拿下浙江。但是侵略者面临的是誓死抗战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在抗日将领陈宝安的指挥下,又多次地在独松关和附近的百丈关、幽岭关等地,抗击从杭州出发向浙西扫荡的日军。

  1945年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后,新四军三纵十六旅在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率领下,冲决日、伪、顽军的层层围堵,挺近浙西天目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独松关地区,新四军指战员以锥形突击的战术,前仆后继的冲杀,夺关越岭,痛歼顽军62师。先烈们的殷殷血迹,如燎原的烈火,燃遍苏浙皖边。独松关成为革命的丰碑,是新四军英雄为创建新中国立功的见证。

  在中国命运发生伟大转折的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三野七兵团二十一军从安徽省贵池县以北强渡长江后,立即分兵一部,以昼夜行军160华里的高速度,过皖南,入浙西,急趋独松关。任务是抢占这座进军路上第一险隘,不让狼奔豕突的残敌据关喘息。在我军席卷江南的军威震慑下,丧魂丢魂的守敌弃关溃逃。独松关上响起我军前卫营嘹亮的进军号,召唤后续部队前进。这座吴越名关首次敞开胸怀,迎接人民子弟兵踏关南进,去解放受苦受难的浙江人民。

  岁月的流逝,消磨了战争的遗迹;军事技术的现代化,使昔日的险地失去战略优势。但是独松关饱经兵燹的故址积淀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愫,理应彪炳青史,千秋生辉。同时,它又是吴越文化中别具特色的胜景,当游人饱餐江南水乡的秀色以后,来到独松关,可以领略到边陲古战场的磅礴气概。可是,战火未能夷平的古关,今日却不能幸存。前几年山乡开辟公路,拆除了东侧的关墙。近年来,屯兵的古兵营又被某些人改建为竹器加工场。任意傍关建造的民居,高出关顶一大截……四周山色依旧,而独松关却失去了熊踞虎峙的雄姿,在商业大潮的泛滥中真正没落了。

  如同独松关古战场这样的人文景观,浙江省不是多而是少。为了启示后人,为了替子孙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古迹,为了发展旅游事业,难道不应该珍惜这些有历史意义的景观?笔者怀着惆怅和惋惜的心绪,一步一回头地走下独松关前“仅容一人一骑通行”的古道。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