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金虎
改革为了发展,发展呼唤改革。
得益改革开放,安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持续趋紧,宏观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复杂因素,安吉经济总量小、底子薄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突出。
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在改革深水区中,以安吉经济开发区等为主的五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勾画出安吉发展蓝图;新体制机制下的政府服务与安吉生态环境,共同彰显安吉走上国际舞台的新优势;深入推进的农村改革,激活了农民依托现代农业走上致富路的新渠道。
统揽全局——五区风生水起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如今的安吉,俨然已启动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站在县城的最高楼环视,以城北、城西北工业新城为核心的开发区(递铺镇)正在向着创建首个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改革的重点是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早在2009年2月,县委、县政府将全县两个最大经济发展主体——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县城首位镇——递铺进行合并,在全省率先实行整合提升、做大做强开发区的“区镇合一”新体制,使其在全省的综合实力从十强跃升全省第三。
新建成的梅高线与杭长高速交叉点上,未来将建设高速新互通,两头均相距短短6分钟车程,挑起了省际产业示范区天子湖和梅溪临港。
2012年5月,我县将原高禹镇、良朋镇合并设置了新的天子湖镇,撤销原梅溪、昆铜等两个乡镇行政建制组建新的梅溪镇,均试行乡镇、园区合署办公的体制。半年后,省际产业示范区在天子湖挂牌成立,山区经济加快发展再辟新蓝海。
改革破解难题,改革释放活力。到2012年底,开发区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保持28%以上的增长,通用航空、装备制造、新型纺织、生物技术成为园区的四大产业支柱。今年11月18日,天子湖热电正式点火,安吉工业园区实现首次集中供热。
由此,安吉经济开发区、省际产业示范区构筑起了安吉工业经济的主平台,未来两大区块将占据工业经济八成以上份额。
改革步伐执著坚定,不避难、不停滞,在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科学发展谋划了蓝图。
站在中德项目林立的塔吊前,省自然博物院遥相呼应,18幢主体建筑拔地而起,明年将迎来五千学子,安吉家门口从此有了二本大学;站在灵峰山顶俯瞰,机场路、梅灵路、云鸿西路包围其间,浒溪时代的到来将灵峰山划入城市的版图,七彩灵峰正从省级旅游度假区向国家级冲刺;在古老的笔架山上,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以此为核心区域打造的环笔架山都市休闲农业园,已经吸引越溪、草荡湖、宁波正源轩等一批大好高农业休闲项目进驻,总投资近5亿元。
知难不难,迎难而上。安吉五区已经上升为全省战略,在永不停歇的改革进程中,迈上国际舞台的安吉进行着一场提质增量的转型。
内生动力——提效引发核变
在前不久举行的教科文新区推介会上,浙江科技学院副书记陈根芳当起了推介安吉的义务宣传员。一位与安吉接触仅仅一年多时间的客人缘何如此热心?“安吉的工作方式、工作的效率非常高,这样的感觉非常好、非常的温暖。”
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安吉迎难而上,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这是一场由上而下的机制创新。近年来,我县先后实行了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项目汇报制度,剖析原因,督促进度;创新“一把手工程例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强化“一个口子抓落实”机制,提高了项目抓落实的实效。
季季有竞赛,月月有活动。在保持原有“四季竞赛”的同时,今年我县再度改革,推出了“常委领衔、片区竞合”的体制调整,月初一把手例会,进行“三堂会考”,月中项目开竣工,月末区域环境整治集中推进。
体制机制的调整更向深水区迈进。近年来我县首创“五个一”审批模式和四部门“一窗式”联合办证,率先开展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联合办税全覆盖;开展矿资管理,结束了西苕溪商业采砂的历史,推动国土、规划联合办公。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县以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压缩审批时限2167个工作日,现承诺时限5172个工作日,比法定11637个工作日提速55.69%。
激活三农——注入一池春水
如何迈向富裕安吉?安吉持续用改革来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山区农民增收成为安吉综合改革的又一亮点。
坐拥百万竹海是农民的优势,在安吉人手中,百万竹林不仅是青山绿水的源头,更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竹林变成股份,林农变成股东。2009年,安吉县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挂牌成立,成为我省首家以毛竹为入股对象而命名的股份制合作社。
为激发竹农生产热情,增加山区林农收入,我县相继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林权交易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为林农提供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发布、评估等一站式服务。激活林权沉睡资本,林权改革加速了安吉林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升级和蜕变。
土地要素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要素、最好的资本吸引地,而土地流转好比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我县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平台,以农业开发项目资金为引擎,实行土地流转,总结摸索出了“土地入股”、“中介服务”、“大户承包”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逐步将土地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企业化之路,使农民得租金、股金、佣金。
资源要素的集聚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县陆续建成了一批高品质的花园、菜园、果园、茶园,打造一批可看、可吃、可游的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安吉农业 “接二连三”之路越走越宽。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