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安吉人文频道 > 人物讲述

那些和安吉越剧团共同走过的辉煌岁月

王华君当年的舞台照 
编剧姚博初(左一)与剧团成员合影 
省文化厅领导接见安吉越剧团成员 
王华君近照 

  在百度里输入“安吉越剧团”,会出现以下一段文字:原名联升越剧团。该团前期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并存。“文革”期间成文宣队。“文革”后恢复。演员出身的女编剧姚博初不断创编新剧目,使剧团演出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如《借纱帽》、《唐伯虎落第》等都曾在省戏剧节获奖,并成为著名剧目,摄制成影视片。

  程亦胜:见证越剧两次辉煌

  深秋的阳光温暖地洒进程亦胜的办公室,窗外绿叶随风摆动,喝上一口茶,回忆和安吉越剧团走过的时光,程亦胜显得颇为感慨。

  “1970年,我才19岁,那时候营养可没现在这么好,很瘦很瘦。”程亦胜笑着说,那年他参加了安吉县第一期、第二期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培训班,1971年,随着安吉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正式成立,程亦胜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文艺宣传队还是很专业的,除了演职人员,还有专业的乐队和舞美。”程亦胜说,样板戏“繁华”近八年。“主要就是《沙家浜》、《杜鹃山》这些,还有……”程亦胜皱起眉头,无奈地笑笑说,“时间太久了,还有什么我真的想不起来。”

  程亦胜说,艰苦的年代里,大家的文艺活动真的太过贫乏,没有电视更别提电脑,和露天电影一样,样板戏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20世纪80年代,越剧迎来了新的春天。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老艺术家创作了《祥林嫂》、《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剧目,把越剧推向全国。“我记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程亦胜说,风行了八年的样板戏终于告一段落,1979年安吉越剧团终于排了一部民国戏《祥林嫂》,新剧本新类型的演出,让他们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尽管那个时候演出团队也不少,但是安吉越剧团演出业务几乎爆满,甚至分成两个演出队都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程亦胜说,这也是安吉越剧团辉煌的第一次。

  唱“老生”的程亦胜后来渐渐负责起了剧团的总务工作,专门负责联系演出管理。

  “1985年,浙江省有一次全省范围的大型戏剧汇演,我们安吉越剧团也参加了,并且凭借《唐伯虎落第》获得了当时的二等奖。”程亦胜说,“那个时候全省几乎每个县都有越剧团,全省大大小小的越剧团加起来估计有七八十家,一等奖是一个省级的越剧团,二等奖只有两个,这是对安吉越剧非常大的褒奖。”

  这次莫大的荣耀,让安吉越剧团迅速成为受欢迎的演出团体。“获奖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了周边的巡回演出活动。”程亦胜说,“第一站到了杭州的红星剧场,演出过程还被拍摄成了电视片。”随后剧团还去了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每次都在1到2个月的时间。当时生活条件和现在不能相比,不仅要自己带铺盖,剧团还专门请伙夫为大家做饭。

  1987年,随着巡回演出的结束,程亦胜转岗离开了越剧团……

  王华君:我和越剧的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在排练,过段时间去参加湖州老龄委的比赛。”这天一早,在老年大学的排练室旁,记者见到了王华君,不高的身材,黑色卷发,白底黑波点的丝巾配上深灰色的针织衫,70岁的她依然保持着很好的体态和精神。

  也许“王华君”这个名字很多人跟我一样并不熟识,但是说起安吉老年大学的经典越剧《穆桂英挂帅》,记者瞬间就想起在县内各大晚会上常常出现的老艺术家,原来,正是眼前的王华君。

  1959年,王华君还在老家台州仙居县,当年只有15岁的她因为热爱戏剧,主动去报考了仙居县越剧团,从学徒开始到后来成为台上的主角,王华君最早的戏剧生涯都留在了仙居越剧团。“后来我遇上我先生,他是安吉人。”一开口讲话,王华君依然带着浓浓的台州口音,她说,1985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她跟随丈夫来到了安吉,进入了当时的安吉越剧团。

  初来乍到的王华君赶上了安吉越剧团的辉煌时期。“当时安吉越剧团有50多个人,是人员最多,也是人才最多的时候。”王华君说,当时安吉越剧团正是人丁兴旺的时刻,一方面新老更替,虽然一批老同志纷纷转岗,但后备年轻人个个实力不俗,另一方面一大批新苗子也在陆续培养,是安吉越剧团人才济济的时光。

  说起演出经历中最难忘的一幕,王华君说“扬眉吐气”过一把。“作为山里来的县级剧团,80年代初我们也没什么大名气,有一次我们越剧团去宁波演出,对方一开始态度非常冷淡,还给我们出‘难题’,临时幕前加戏,让我们演了一场‘计划生育好’的小戏。”王华君回忆,演员临场的完美发挥让宁波人眼前一亮,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山里来的越剧团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应有尊重。

  “姚博初是我们的大才女。”王华君特别提到了当时越剧团的才女编剧姚博初,“她也是个不错的演员,但是她非常有才,我们越剧团当时能发展的那么好,离不开她的好剧本。”王华君竖起大拇指说,可惜她后来离开安吉去了宁波。

  除了好编剧,安吉越剧团里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也是王华君特别推崇的。“屠顺见和屠雪娟父女俩。”王华君说,当时一般越剧团都没有武打老师,从嘉兴京剧团归来的屠氏父女带着“一身功夫”回来指导,安吉越剧团的演员们会翻会打会表演,形式最受欢迎。

  “这个是祝丽华,这个是王美萍,这个是章蓉……”王华君一边翻阅老照片,一边不住地感叹,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原来在王华君心里,还有一件事,她至今想起来都非常内疚。

  随着90年代电视的普及,安吉越剧团的发展越来越受限。“当时我随着年纪大了,也渐渐退出舞台了,就转岗到了文化馆。”离开两年后的王华君接受了一次谈话,“他们想叫我回去继续接手管理越剧团。”王华君当时考虑到自己的年纪和精力,还是婉言谢绝了。

  她说:“我以为会安排很适合的人去管理。”没想到几个月之后传来的消息是:安吉越剧团解散了。

  “哎呀,当时我一晚上没睡着,我非常内疚。”王华君连连感叹:可惜了,真的可惜了。

  转岗后的程亦胜彻底远离了舞台,王华君的回归还是退休后到了老年大学。说起当年团员们的去向,王华君说,有的直接退休,大部分分配到当时的文化站、人民剧院、新华书店等地方。如今,安吉越剧团的一些骨干至今仍然活跃在文艺舞台上,为安吉的文艺事业继续做着贡献。

  王华君最后说:“希望有机会,我们还能聚在一起,来一场大型演出。”

  链接:源于浙江嵊州,兴于上海的越剧,由沿门卖唱的曲艺样式,逐渐演变成戏曲形态,经过百年风云,发展成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越剧以浙江嵊州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博采绍剧、京剧、昆曲、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精华;由越剧男班发展成女子越剧为主,辅以男女合演;唱腔以板腔体结构与不同流派为主要特征,人物不勾脸谱,表演真切、细腻、动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