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安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安吉时政新闻

“老文化”范一安讲述与递铺的文化“热恋”

  人物名片:范一安,祖籍山东,出生于安吉,几十年如一日担任昌硕纪念馆讲解员,随性不拘,为传播安吉文化特别是昌硕文化孜孜不倦。

  20岁之前,范一安下乡插队。她说,那时最兴奋的事情就是进城看戏、看电影,买票还要托关系。只要说到“街上”看戏看电影,一准有一大片羡慕的目光投过来。“人们对于文化的饥渴可见一斑,”她说,不过,在当时背景下,这也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要。“电影院似乎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追求。”

  1980年,21岁的范一安进入县文化馆工作。从此开始了一场和文化的“热恋”。彼时,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合一,她有机会博览群书,和文化名人“对话”。 

  两年后,县里要筹建昌硕纪念馆,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只建一个名人馆,而是发展的安吉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一个可以让灵魂栖居的精神家园。“安吉是故鄣,有历史文化底蕴。”上世纪80年代,各地的名人馆很少,安吉在当时经济文化都落后的情况下,县里还是支持建设,这个举措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我很庆幸,参与了昌硕纪念馆的建设。”范一安说,对于县城递铺来说,能有这样一个名人馆,确实是一笔不菲的文化财富。

  回忆陈年往事,范一安娓娓道来。她说,当时的县城递铺,文化氛围是薄弱的,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也寥寥无几。“文化就是一种印记,一个地方哪怕再不起眼,只要拥有特色文化,就容易被人记住。”昌硕纪念馆的建成,使县城递铺增加了人文底蕴,有了深厚的文化气息,打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也因为昌硕文化的博大精深,递铺成了诸多外乡文化人的向往。一时间,到昌硕纪念馆添点文化味竟成为一种时尚,而作为纪念馆讲解员的范一安,越来越沉醉其中,四处搜罗资料,试图把昌硕文化吃透。

  有了昌硕纪念馆的发端,县城递铺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且既分明又考究。2003年,县城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挖掘古老邮驿文化,增添城市文化内涵,县里决定在原递铺老街兴建驿站广场,县城由此多了一个文化地标。它以南宋时期安吉邮驿文化为主题,打造出一幅鲜活的南宋安吉邮驿之图。范一安说,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让今天的递铺人知道,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有过厚重的历史。

  递铺港的水日复一日流淌,在母亲河的浸润下,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迎来烂漫春光,生态文化从一株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令范一安欣喜不已的是,2012年10月29日,生态博物馆中心馆正式开馆,承吴越遗风,镌苕溪历史,外形为城市方印,神隽味永,浑穆古朴。另外,还有12个专题生态博物馆和26个村落文化展示馆组成的生态博物馆群。生态博物馆在递铺港边矗立后,让这个城市充满了丰神俊逸的惊喜,积淀愈深的踏实,有人说,它是安吉人心灵的向往、智慧的追求,更是物化的精神圣殿。它已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

  范一安还聊到新铜山桥进行设计时,她积极建议要注入地方文化元素。她说因为递铺周边古代遗址陆续得到发掘,她便提议新铜山桥造型图案参考安乐新石器文化元素,让安吉古文化的淡然悠远渗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与设计者的理念不谋而合。结果当然是新铜山桥成了一座古韵十足的桥。范一安认为,这也是一种文化,在疏淡中难以割舍,就像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

  “现在的递铺,书画文化、广场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十分丰富,还包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因为安吉原本就是个移民大县,移民文化已是安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昌硕文化中心又开始建设,建成后它将是我县的一个地标性文化建筑,集艺术性与功能性为一体,包容性更强,文化的积淀更深。范一安说,它必定会成为渊源流长的文化辐射点。

 

 
安吉新闻集团两微一端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

安吉新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