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6日 |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吴向明
前不久,在浙江日报看到方良同志发表的文章《带着山川找幸福》,颇有感触。在文中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觉醒、自然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巧妙、美丽乡村创建成果的喜人。我与方良同志有过几次闲谈,发现他很有想法、很努力。植根于山川这块土地上,贴地行走,用汗水在小地方谱写大文章。思维有灵气,决策有底气,发展才有士气。现在的山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所熟悉。
每个地方都需要有自己的名片。那山、那川、那乡,你也许熟悉,但是否深懂?那,赋予区域特色是品牌;那,与众不同;那,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百姓。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高。山间有历史,山里的村落也有历史。六百年前阮氏后裔的某一支来到了安吉山川大里村(续目),找到了理想中的隐逸之乡,男耕女织。宋朝著名思想家朱熹亲自为阮氏修谱写序。几番风雨,几度沧桑,这个村落逐渐衰败,留下了一个空壳村,而今以一种崭新的模式进行改造,勾勒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生活于其间的风貌。给都市的人带来了浓厚的兴趣,它已成为现代人停泊的锚地。古兴今盛,走在这个村落里如同处在历史的故事里……
碧波摇影寻旧变,红尘游客追新潮。在高家堂村,根据条件的不同与人们回归自然审美情趣的需要,已开始经营村庄,成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与竹乡风情的去处。青山环抱、山溪潺潺、翠竹层层、曲径通幽,已成为了都市人的“第三地”。
一湾清水绿,半壁夕阳红。在枯石岭,一个叫老树林的洋家乐办的红红火火,成为不同年代与历史时期的标志与诠释。在这里可以沐浴原生态的感觉,把人对财富的渴望、人心无休止的悸动与贪婪都一眼看穿,人和建筑互相说服,给人予一种淡忘与舒服。
一缕清风、一片红叶、几点寒星、几许秋香在山川都成了风情。而今山川又在酝酿五道观、作坊风情等建设,一个乡域大景区已呈现在眼前,美丽了乡村,富裕了一方,实惠了百姓,一枚盖在乡村的中国印已深深烙在山川这块土地上。
小舟也能撑出绿荫来。山川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把美好的愿望只是珍重地供奉在期盼的桌台上,那么它只能在岁月里积满灰尘。最高的表白是行动。只有真心为群众办事,我们的思想才能得到升华,灵魂才能得到洗礼,境界才能得到提高。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20016804号 |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447号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2-5600257 | 举报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迎宾大道7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6